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周口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导管血、外周血标本培养结果,分析致病菌的构成比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动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56.3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6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分离的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革兰氏阳性菌是透析导管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同致病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杨颖嘉  马艳 《四川医学》2011,32(5):691-693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常见细菌分布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33例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患者血培养细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标本中分离出17种病原菌,葡萄球菌属15例(45.5%),其他革兰阳性球菌7例(21.2%),革兰阴性菌6例(18.2%),真菌5例(15.2%)。检出的葡萄球菌中9株MRS阳性,革兰阴性菌中1株ESBL阳性。葡萄菌属、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经验性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同时警惕革兰阴性菌的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组、反复发作组。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单次发作组比较,反复发作组患者基线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较低、首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透析月龄较长、留置导管时间较长、血白细胞偏高,P值均小于0.05。引发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分别是革兰阳性菌(占78.9%)、革兰阴性菌(占20%)、真菌(占1.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OR=1.086,P<0.000)、血白蛋白(OR=1.259,P<0.000)、BMI(OR=1.153,P<0.037)、血白细胞(OR=1.122,P<0.047)、留置导管时长(OR=0.977,P<0.019)及居住环境(OR=3.716,P<0.016)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始透年龄(OR=0.145,P<0.029)、首次发生感染年龄(OR=6.433,P<0.031)、血红蛋白(OR=1.151,P<0.015)、血白蛋白(OR=1.508,P<0.020)、hs-CRP(OR=0975,P<0.024)、血白细胞(OR=1.548,P<0.043)、透析月龄(OR=0.847,P<0.036)、留置导管时间长(OR=0.909,P<0.022)、吸烟(OR=0.021,P<0.022)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单次组与反复组患者生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比32.7%,c2=4.141,P=0.042)。结论 始透年龄、首次发生感染年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析月龄、留置导管时间长、吸烟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2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血清白蛋白<35 g/L、尿素氮≥21.4mmol/L、血肌酐≥451μ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P<0.001,P<0.05);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而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等,而患者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临床上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7.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或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长的重要手段,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建立血管通路的常见方式之一,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创伤小而容易被患者接受。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在体内的蓄积,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加之终末期肾病患者自身原因,如合并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导致自身免疫力差,营养状况差、抗生素药物滥用、透析不充分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原发病、感染病种类分布、药敏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占62.5%,革兰阴性杆菌占37.5%。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针经导管给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革兰阳性菌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比较多见,早期经验性选用的抗生素有助于控制感染,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7例(15.77%),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χ2=15.148,P=0.001);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琴  刘凌云  汪力 《西部医学》2018,30(7):1064-1068
目的 分析长期透析患者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方法 8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35,感染39次)和未感染组(n=45)。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部分实验室指标及可能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共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株占51.28%,革兰阴性菌株占48.72%。两组性别、疾病类型、心功能、血液透析龄、血肌酐、甘油三酯、血压、贫血情况等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高龄者、营养不良者、合并糖尿病者占比明显较高,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部位、置管次数及防护依从性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营养不良、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部位、置管次数及防护依从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低血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营养不良、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等,应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导管感染,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深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8月ICU送检的342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2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1株(29.5%):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分别为29株(28.7%)、25株(24.8%)、33株(32.6%)和14株(13.9%)。病原菌分离率前6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株(19.8%)、肺炎克雷伯菌12株(11.9%)、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9.9%)、表皮葡萄球菌8株(7.9%)、屎肠球菌7株(6.9%)和白色假丝酵母菌7株(6.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8株占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7株占63.6%,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14株占56.O%。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ICU深静脉导管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耐药菌为主,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准确地报告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03-105+10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分为导管感染组(14例)与无导管感染组(86例)。统计病原学检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测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株,占64.29%,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革兰阴性菌5株,占35.71%,其中粘质沙雷氏菌最常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感染组平均年龄、CRP高于无导管感染组(P0.05);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留置时间4周、重度贫血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CRP5 g/L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CRP5 g/L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留置导管、并发生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发生感染的123例ICU置管患者作对照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结果: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重症肺炎、严重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置管类型以人工气道、保留导尿、留置胃管为主,置管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有效提高ICU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导管感染情况,研究鼻胆管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18例行ERCP术后放置鼻胆管患者的导管感染率、相应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感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ERCP手术放置鼻胆管导管感染率为7.3%,感染源有胃肠道、导管堵塞及胆管自身因素;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生鼻胆管导管感染的概率低(7.3%),感染途径主要为胆肠逆行感染及经血、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菅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肝素组);实验组60例采用肝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抗生素组)。随访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素组和本血透中心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共7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6.19%,其中肝素组3例次,感染发病率为5.66%,抗生素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67%,两组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肝素组和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17.9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啉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护理是降低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及应对的策略。方法对150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及100例。肾病综合征非透析患者(对照组)进行舒适度评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症状与不适、肾病对生活的影响等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穿刺或拔针、恶心呕吐、情绪、医护人员支持、社会或家庭支持等因素与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因素、不良反应、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与患者舒适度有关,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健  赵明东  肖影 《西部医学》2011,23(3):555-55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细菌性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感染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及ATB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的4460株感染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460株感染菌中,居前六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这六种菌占检出菌的60.92%;亚胺培南仍是革兰阴性杆菌较好的治疗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理想,达到95.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达到93%以上。结论医院感染菌菌谱的调查和规范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及菌群分布状况,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减少CRI、CRB的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300根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35例病原菌,CRI发生率11.7%;CRB5例,发生率1.7%。病原菌菌群分布为:革兰阳性球菌占54.3%,革兰阴性杆菌占34.3%,真菌占11.4%。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色念珠菌。CRI、CRB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疾病种类、穿刺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CRI、CRB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莉  赵鑫  苟玉竹  李文巧  王娟 《西部医学》2023,35(2):223-226+231
目的 探讨不同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5例)、B组(31例)、C组(34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肝素钠盐水封管,B组患者采用定期尿激酶、肝素联合封管,C组患者采用4%枸橼酸钠封管,记录并对比3组患者的CRBSI、栓塞发生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栓塞率均高于B、C组(P<0.05),3组患者耳鸣、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透析前,3组透析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同一时间的以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导管有效血流量均低于B、C组,A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B、C组(P<0.05),B、C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