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复杂性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记录骨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外侧CE角、颈干角(外翻、内翻)差异,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33例患者骨愈合时间为(3.0±0.6)个月。术后患者外侧CE角和髋内翻颈干角均高于术前[(28.7±3.2)°比(5.6±1.8)°,(130.0±3.8)°比(108.0±5.1)°](P<0.01),髋外翻颈干角低于术前[(128.6±3.8)°比(155.2±8.9)°](P<0.01);术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89.97±4.31)分比(75.64±5.13)分](P<0.01)、VAS评分低于术前[(1.33±0.51)分比(5.04±1.52)分](P<0.01)。随访3年,33例患者中发生轻度跛行3例,占9.0%;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占15.2%,无股骨头坏死、截骨不愈合、股骨颈骨折病例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结论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可有效矫正复杂性DDH患者髋关节畸形,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导向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将入住我科需进行截骨骨搬运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成无导向组13例、导向组13例.截骨的位置为胫骨结节下方,采用电钻钻孔再行骨刀截骨的方法,电钻用直径3.2 mm的钻头,钻孔4个;截骨采用宽度20 mm的骨刀,使用骨刀的次数不限,直至截断为止.截骨后采用Orthofix肢体重建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进行骨搬运.无导向组按常规徒手电钻钻孔后取骨刀截骨,导向组在截骨导向器的导向下进行电钻钻孔及骨刀截骨.2组进行截骨术后,记录截骨时间.术后随访,记录骨搬运距离、骨搬运骨愈合指数[将每例患者的骨搬运距离(cm)除以骨搬运段从开始骨搬运到完成骨矿化的时间(月)].结果 无导向组截骨时间(12.5 ±2.9) min,骨搬运距离(6.3±1.2)cm,骨搬运的骨愈合指数为0.81±0.23;导向组截骨时间(9.5±1.6)min,骨搬运距离(6.6±1.0)cm,骨搬运的骨愈合指数为0.92 ±0.13.2组截骨时间及愈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向器截骨可减少电钻钻孔及骨刀截骨时对周围组织及骨质的损伤,降低截骨难度,缩短截骨时间,有利于截骨后的骨痂形成及矿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姆外翻患者的效果,并进行近期随访研究。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度足姆外翻患者17例(31足),采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并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系统(AOFAS)对患足进行评分,统计术后骨性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94.26±7.58)min,住院时间为(2.46±0.63)d;术后HVA、IMA均小于术前,AOF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所有患足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姆外翻患者效果显著,且近期随访发现骨性愈合率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88膝),均行TKA治疗。依据不同截骨顺序分组,对照组(44例)先给予胫骨截骨,观察组(44例)先给予股骨截骨,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情况、HSS评分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应用于TKA中均有明显疗效,先行股骨截骨能使术中胫骨充分暴露,更利于术中操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Chiari截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心边缘(CE)角和髋臼(Sharp)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CE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harp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短期疗效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01-104
目的 探讨腓骨截骨术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组予以腓骨截骨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为(2.6±0.6)分,对照组为(4.3±0.5)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SS术后评分为(84.6±10.8)分,对照组为(72.4±10.6)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35.87±16.54)min、(5.87±1.18)d,对照组为(67.11±13.54)min、(8.41±1.46)d,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腓骨截骨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更快出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改良McBride术分别联合Chevron、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HV)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中重度HV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行改良McBride术联合Chevron截骨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McBride术联合Scarf截骨术治疗。对比两组影像学指标、前足功能、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IMA、HVA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McBride术联合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HV的临床疗效优于改良McBride术联合Chevron截骨术,其更能改善患者IMA、HVA水平,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前足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新发 《吉林医学》2022,(9):2353-2355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TKA),观察组47例(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较对照组(1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A均可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4-66
目的探讨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予以关节镜及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4月12日~2012年6月29日我院58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以平均、随机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及胫骨高位截骨术。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85±1.80)分、(2.58±0.49)分、(85.33±3.21)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取关节镜及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王政宇  刘牧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59-1661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25例行腹腔镜手术,归为观察组;25例行开腹手术,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6±16.1)ml显著少于对照组(56.2±22.7)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7±0.3)d显著小于对照组(3.6±1.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10.8±2.5)d显著小于对照组(17.0±5.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并发症总发生率(8.0%)显著优于对照组(2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短期疗效显著,并且具有安全性,但对于进展时期的患者,要仔细术前评估,认真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余翔  彭熠  曾凯敏 《海南医学》2016,(9):1454-1456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动脉瘤性SAH患者94例,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38/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83±2.19)d和(11.69±2.25)d,均低于对照组的(16.45±2.37)d和(14.70±2.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3.40%(11/47)和17.02%(8/47),均低于对照组的40.43%(19/47)和27.66%(1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V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分别为(129.61±13.45)cm/s、(3.63±0.38)分和(4.21±0.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3.83±14.20)cm/s、(4.47±0.40)分和(5.95±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SAH术后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榕萍  曹雯 《中外医疗》2016,(26):172-174
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敷脐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vs 73.0%,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4.2±0.6)d vs (6.2±0.9)d, P<0.05]、肛门排气时间[(4.3±0.8)d vs (7.0±1.6)d,P<0.05]、腹部压痛消失时间[(3.1±0.5)d vs (5.7±1.4)d,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4.9±1.1)d vs (6.2±1.4)d,P<0.05]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13.3% vs 32.7%,P<0.05)。结论中医辨证敷脐治疗肠梗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摘除淋巴结个数、各项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FACT-G评分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6.91±63.45) min、(311.49±135.63) 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3.46±70.83) min、(410.82±114.9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摘除淋巴结为(22.32±5.48)个,比对照组[(19.17±5.92)个]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2.13±1.51) d、(3.24±1.09)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6±1.46) d、(4.65±2.14) d,拔除尿管时间为(17.82±2.49)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57±2.1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ACT-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5±5.26)分vs (49.14±5.10)分,P>0.05],手术6个月[观察组:(70.89±7.03)分、对照组:(60.43±6.38)分]和24个月[观察组:(83.74±7.25)分、对照组:(71.91±6.96)分]后,两组患者的FACT-G评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24个月的ACT-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内,观察组复发患者1例,占4.55%,对照组复发患者3例,占14.2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后期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并给予乌司他丁及生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焦痂切除术,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补液量,分析凝血酶原片段1+2(F_(1+2))、纤维蛋白肽(FPA)及抗凝血酶活性(AT)、蛋白C活性(PC),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5.18±1.44)d、住院时间(8.73±1.05)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补液量(2.14±0.55)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1+2(1.03±0.14)nmol/L、FPA(2.34±0.57)μg/L、TNF-α(0.14±0.06)ng/ml、IL-6(0.64±0.05)ng/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T活性(71.63±1.21)%、PC活性(82.31±1.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P0.05),两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3.3%、20.0%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痂切除可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晓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26-27,2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41例为观察组,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04.8±36.5)mL]、手术时间[(56.4±10.9)min]、住院时间[(21.4±6.7)d]、骨折愈合时间[(10.5±2.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53.7±48.1)mL、(79.6±14.3)min、(25.2±8.0)d、(12.8±3.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9%)明显低于对照组(22.0%),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对患者机体软组织损伤较小且固定牢靠,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早,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性锻炼,大幅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对比,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取对应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移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愈合时间。结果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91.7±9.4)min]及住院时间[(14.7±5.5)d]短于传统手术组[(114.5±13.9)min、(19.5±5.9)d];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88.5±18.6)mL]较传统手术组[(270.7±52.6)mL]少,并且其术后骨移植例数(1例)少于传统手术组(7例),微创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低于传统手术组(16.07%);骨愈合时间微创手术组[(14.3±4.2)d]短于传统手术组[(23.5±5.1)d],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推荐采用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素真 《中外医疗》2016,(15):140-1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方便选取6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69±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1.02)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13±1.8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1±2.37)d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患者中选取57例为观察组,行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同类患者5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80.65±30.36)d、住院时间(27.84±3.87)d、术中出血量(393.56±12.09)mL,分别低于对照组(340.00±40.51)d、(46.27±4.84)d、(545.36±50.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骨髓炎发生率1.75%、浅表感染率5.26%、畸形愈合发生率0.00%,分别低于对照组11.86%、21.0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疗效优者占比80.70%、优良率91.2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02%、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胫腓骨Gustilo Ⅲ型骨折,不仅有利于骨折愈合,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腔脏器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盆腔脏器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6.71±5.37) h vs (62.15±9.13) h]、术后排便时间[(74.29±9.15) h vs (108.18±11.83) h]、留置尿管时间[(7.25±1.72) d vs (16.09±3.47) d]、总住院时间[(5.16±0.57) d vs (7.84±1.02)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6.34±17.25) min vs (274.25±22.16) min,P<0.05];观察组的血便、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4%vs 12.24%、4.08%vs 18.37%、6.12%vs 24.49%,P<0.05);观察组的感觉丧失、尿失禁、储尿排尿功能失调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4%vs 16.33%、4.08%vs 20.41%、8.16%vs 24.49%,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更有利于保护盆腔脏器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