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用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的细胞学变化。方法:74例慢喘支急性加重期患其中57例(77.03%)痰检嗜酸细胞阳性用地塞米松及吸入普米克气雾剂,治疗2W后再进行诱导痰细胞深.:痰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性(P<0.0001)。痰涂片计数各类细胞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其他异染质细胞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显性意义(P<0.01)。肺功能PEF%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慢喘支患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时,诱导痰中的嗜酸细胞数量、肥大细胞及异染质细胞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少。慢喘支患在急性加重期用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综合排痰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的临床效果,以寻求有效防治喘支的医护手段.方法 将70例喘支急性期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排痰,连续治疗7d.在治疗前和治疗7d时,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3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88.6%,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愈率68.6%,总有效率94.3%.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排痰对小儿喘支有较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 ,并评价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中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 ,以荧光免疫法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 (急性期 2 4例 ,缓解期 2 4例 ) ,健康组 ( 12例 )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进行检测 ,并同步测定肺功能 (FEV1/FVC)。结果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组 (P <0 .0 1) ,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与FEV1/FVC无相关性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患者外周血、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不能作为观察的指标来判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参考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将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06例。收集患儿入院时FeNO、EOS及肺功能指标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eNO、EOS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预测效能。结果 哮喘发作组的FeNO、EOS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哮喘发作组的呼吸道总阻力、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响应频率均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FeNO与呼吸道总阻力(r=0.801,P=0.001)、中心呼吸道阻力(r=0.648,P=0.001)、周边弹性阻力(r=0.723,P=0.001)及响应频率(r=0.651,P=0.001)均呈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EOS与呼吸道总阻力(r=... 相似文献
5.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ECP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25例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和43例喘息型支气管炎因症状加重而住院者其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和通气功能FEV1/FVC%。结果发现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EC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P<0.01)。经积极治疗一周后,ECP水平、血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则大幅下降(P<0.05)。但FEV1/FVC%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ECP水平主要取决于嗜酸性细胞激活状态和分泌蛋白的能力,用以反映过敏性疾患的活动情况。本实验提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间除有感染外,可能与支气管哮喘一样,有过敏因素参与。血清ECP检测可用于监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高反应性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我科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支气管解痉剂、糖皮质激素,缺氧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连续应用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分析(χ2=4.36,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与支气管哮喘(C A )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17例EB患者和137例CA患者的咳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EB、CA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痰上清黏蛋白M UC5AC水平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EB患者均为无痰或只咳少许黏痰,痰量较多(>10 mL/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CA患者(8.5% vs .23.4%,P<0.05)。CA患者的诱导痰黏蛋白M UC5AC水平(26.8±8.9)μg/mL明显高于EB患者(17.3±7.8)μg/mL和健康对照(12.5±4.3)μg/mL ,EB患者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上清中黏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痰Eos比例显著相关(P<0.01)。结论 EB存在气道病理性黏液分泌增多的趋势,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是其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Gibson等学者在1989年最早描述了一种非吸烟者的慢性咳嗽,这种咳嗽没有哮喘特有的气道高反应性,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在这些病人的痰中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病理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因此被命名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或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随着诱导痰等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的发展,这种疾病的特点被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痰热清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采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痰热清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在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180例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一些统计,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血常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80例临床确诊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取其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结果.结果 180例患儿中咽试子培养阳性58例,总阳性率32.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77.5%,白细胞升高占48.3%.结论 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而且白细胞不一定升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讨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只对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Gibson等于1989年首先定义的一种疾病诊断,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嗜酸性粒细胞〉3%(0.0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占慢性咳嗽的10%一20%。吸人糖皮质激素后短期内咳嗽减轻,痰嗜酸性粒细胞下降,但长期效果尚不确定。尽管EB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未获得公认,但其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以及自然转归都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2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72例,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体会,统计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72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7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非常满意59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95.83%。结论:在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同时采取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6.
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的关系,仍存有争论。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意见:有学者认为喘支实为哮喘或为哮喘的一个亚型而称为感染性哮喘;也有人认为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为进一步探究两者的关系,笔者自1995年1月以来从门诊中选择资料完整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转妇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60例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40例恢复期患儿以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水平,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Eotaxin水平,分析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反复发作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有20例患儿喘息反复发作,其血清Eotaxin水平为(139.45±41.631pg/ml。有特应质性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体重肥胖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无特应质性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体重正常患儿,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otaxin在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参与了喘息复发和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易喘息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女,53岁。自觉鼻咽痒,打喷嚏,流涕,吱嗽,轻度气喘,来院就诊,以上感在门诊给于治疗。3d后,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气短,全身浮肿,四肢皮肤末稍紫绀,即以“支气管哮喘”收人院。当时测量T37.9℃.P104改/min,R22改/min,BP23/13KPa。意识清.咳嗽、砰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胸部有压迫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测定,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儿科门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同时记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半年喘息再发次数。结果:(1)治疗前Vit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VitD治疗组较非VitD治疗组临床症状的缓解较快,半年喘息再发次数较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缺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及时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喘息再发率。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口服如意定喘丸,并静脉滴注丹参、维脑路通。对照组口服氨茶碱。两组患者感染时用抗感染治疗,疗程为7天。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0.00%,肺功能3项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