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陈振东  邵敏  金魁  范骁钦 《安徽医学》2017,38(12):1556-1559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DHF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每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组组加用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结果 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后,心输出量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每2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率(HR)、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酚丁胺组患者治疗后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较治疗前升高,ITBI、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均低于左西孟旦组,而ITBI、NT-proBNP水平及HR均高于左西孟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3.16%,多巴酚丁胺组患者发生率为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长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对ADHF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左西孟旦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血管弹性和心泵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n=12),B组接受多巴酚丁胺治疗(n=12),C组接受多巴胺治疗(n=12)。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给予患者液体复苏,并给予各组患者相应的血管活性药。治疗24 h后比较3组患者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PVRI)、心输出量(CI)、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管弹性系数(Ep)、僵硬度系数(β)、动脉顺应性(AC)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 A组MAP、PVRI高于B、C组,A组CI、HR、CVP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p、AC高于B、C组,A组β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T-pro BNP[(4 988.31±999.59)pg/ml]低于B、C两组[(5 198.31±1 009.01)、(5 008.81±958.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维持患者血管弹性,提高心泵功能,可作为一线血管张力药物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指导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液体治疗的价值。方法:血乳酸升高的重型TB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cvO2≥70%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ScvO2<70%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观察组监测患者Pcv-a CO2,Pcv-a CO2≥6 mmHg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Pcv-a CO2<6 mmHg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比较两组液体+强心治疗病例数,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24 h、48 h人均液体平衡量,多巴酚丁胺人均使用量,24 h、48 h颅内压(ICP),14天GCS评分以及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1例(47.8%)采用液体+强心治疗,少于对照组的18例(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h、24 h血乳酸分别为3.5±2.7 mmol/L和2.3±2.1 mmol/L,低于对照组的5.2±3.2 mmol/L和3.7±2.1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人均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1 556.5±589.7 mL和356.5±125.7 mL,少于对照组的2 156.5±713.7 mL和798.5±376.1 mL,观察组人均多巴酚丁胺用量244.5±65.3 mg,少于对照组的432.7±87.9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时ICP分别为11.9±5.6 mmHg和10.8±5.7 mmHg,低于对照组的15.3±4.3 mmHg和13.8±6.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4天GCS评分及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 CO2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减少液体、多巴酚丁胺使用例数及用量,乳酸更快恢复,能优化液体、强心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董旭  郭洁  樊艳华  贾琳  武蕾  张慧聪  刘明  王蕾 《疑难病杂志》2015,(3):262-264,268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共用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量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统计2组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的40.0%(X~2=7.1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AC分别为(3.83±1.65)mmol/L和(4.72±2.25)mmol/L、BUN分别为(7.1±2.7)mmol/L和(9.3±3.5)mmol/L、SCr分别为(73.9±16.2)μmol/L和(95.7±15.8)μmol/L、尿量分别为(112.1±39.8)ml/h和(73.3±28.5)ml/h,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2.114、2.651、2.337、2.3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多巴胺用量分别为(993.1±261.7)mg和(1 340.9±356.4)mg、多巴酚丁胺用量分别为(776.2±281.0)mg和(1 049.2±364.3)mg、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用量分别为(56.4±34.6)mg和(107.6±51.3)mg,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23、2.312、2.286,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41.1%和58.9%,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13,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肾脏灌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以供参考。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择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为多巴胺组与联合组。给予多巴胺组患者多巴胺进行治疗;给予联合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肾功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在用药24h之后,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尿量均明显比多巴胺组患者高出很多,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与血中乳酸浓度低于多巴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多巴胺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围术期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液体复苏后,随机分为Ⅰ组(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 Ⅱ组(多巴胺加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尿量、尿肌酐(UCr)、肌酐清除率(CCr)及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Ⅰ组3 h时UCr、CCr明显高于基础值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感染性休克患者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不但提升血压,而且能保护肾功能,是治疗感染性休克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24 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1.9%。治疗前后24 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佳  龚仕金  周娟娣  严静  李莉  王敏佳  胡伟航  贾圣伟 《浙江医学》2015,37(18):1529-1531,1553
目的 探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初步液体复苏后,采用心功能指数 (CFI) 评估多巴酚丁胺对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 ICU 中感染性休克患者 60 例,均置入 PiCCO 导管,接受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10%,应用多巴酚丁胺并于 6h 后根据 CFI 将患者分为 CFI 达标组 32 例(CFI≥4.1)和 CFI 未达标组 28 例(CFI<4.1),分别记录应用多巴酚丁胺前及 6h 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 (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EVLWI、CFI、全心射血分数(GEF)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PO2/Fi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全身灌注及氧代谢指标。 结果 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EDVI、EVLWI 较治 疗前明显降低(均 P<0.05)。与未达标组用药 6h 后相比,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升高更明显(均 P<0.05),EVLWI 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水平均逐渐下降,达标组较未达标组患者乳酸降低更明显(P<0.05),乳酸清除率更高(P<0.05)。治疗后, 达标组较未达标组 ScvO2 达标(即 ScvO2≥70%)的例数更多(P<0.05)。 结论 经过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 10%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优化心脏收缩功能,CFI≥4.1 时患者 EVLWI 明显降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AMI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多巴酚丁胺组,每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米力农组患者给予米力农治疗;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NN间期标准差(SDNN)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统计并发症患者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DNN均低于治疗前,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大于米力农组;两组患者的LEVF高于治疗前,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的提高幅度高于米力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均有效,但多巴酚丁胺在控制患者的心率、改善其心功能与心电方面优于米力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运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强心利尿,并同时抗炎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治疗(每次60 mg,每日1次),试验组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每次50 mg,每日1次)联合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治疗(每次60 mg,每日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21 d)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每搏量(SV);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 G和C3含量变化,评价免疫功能。结果 1个疗程后,试验组LVEF、CO和SV显著高于对照组[(62.4±6.0)%比(51.6±5.8)%、(5.14±0.28)L/min比(4.12±0.48)L/min、(74±9)m L/次比(62±12)m L/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疗程后,试验组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1.72±0.22)L比(1.36±0.28)L、0.75±0.11比0.67±0.10,P<0.01];1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3±0.10)g/L比(1.15±0.09)g/L,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肺组织损伤,升高患者体内C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8.24±2.18) mmHg vs (6.41±2.30) mmHg]、平均动脉压[(79.40±6.63) mmHg vs (71.05±4.60)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57±6.49)%vs (63.03±5.61)%]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心率[(109.07±12.35)次/min vs (121.25±14.31)次/min]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103.51±9.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7±11.23)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2.25±7.63)%,高于对照组的(66.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9.16±1.28) mmHg vs (7.59±1.68) mmHg]、平均动脉压[(85.46±10.36) mmHg vs (77.56±12.11) mmH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9.27±1.39) d vs (13.38±2.27) d]、机械通气时间[(4.62±0.98) d vs (6.36±1.20) d]、MODS发生率(16.00%vs 45.45%)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死亡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疗效更佳,其能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减少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肖亚利  王金艳  孟祥茹  赵敏  吕平  崔涛 《海南医学》2016,(10):1593-159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是否能够继续应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作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指标。方法: 5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是否≥ 6 mmHg,分为高Pcv-aCO2组和低Pcv-aCO2组。观察2组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12,24 h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灌注指标,包括ScvO2,Pcv-aCO2,乳酸(Lac),Lac清除率;器官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PaO2/Fi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MB)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24 h内2组患者总液体入量变化。结果: 24例(42.9%) Pcv-aCO2增高≥6 mmHg的患者入高Pcv-aCO2组,其余32例入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低Pcv-aCO2组ScvO2和CO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和SCr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 Lac清除率均明显高于高 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24 h液体入量[(3449.47±695.41) mL]明显少于高 Pcv-aCO2组[(4070.66±757.43) mL](P=0.002)。低Pcv-aCO2组的24 h SOFA评分明显低于高 Pcv-aCO2组;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与Pcv-aC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ScvO2达标后仍然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在Pcv-aCO2 ≥6 mmHg时提示复苏不充分。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2016,(12):1960-1962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 c·μ-1·L-1、(82.5±24.7) c·μ-1·L-1、(72.1±29.5) 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 c·μ-1·L-1、(122.4±44.6) c·μ-1·L-1、(114.3±58.4) 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5.
郑才  周敏芳  邓峰  黎绮霞 《海南医学》2016,(8):1217-12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将患者纳入斑块组(n=63)及无斑块组(n=27),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斑块组患者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2.9±1.2)mmol/L、(5.9±1.3)mmol/L、(3.9±0.9)mmol/L,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2.3±1.1)mmol/L、(5.3±1.2)mmol/L、(3.5±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3.3±3.2)%、(12.4±3.3)%、(11.7±2.9)%、(11.1±3.1)%,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9.8±2.9)%、(10.1±2.7)%、(9.6±1.8)%、(8.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水疗法改善造影剂肾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前1 h,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1.25%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前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肌酐(Cr)、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3-)、肾小球滤过率(GFR)、尿液pH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IN发生率为4.5%(5/123),对照组为12.0%(1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一例出现需要透析、急性心肌梗塞、再次心肌梗死、脑出血、死亡等二级终点事件;观察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82.28±22.16)μmol/L、(82.06±22.79)μmol/L vs(93.89±45.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与术前比较[(92.79±49.04)μmol/L、(93.89±45.75)μmol/L vs(94.97±22.79)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GFR、尿液pH值与术前比较显著上升[(99.04±31.53)mL/(min·1.73 m2)、(102.34±38.49)mL/(min·1.73 m2)vs(79.93±18.14)mL/(min·1.73 m2);(7.09±1.03)、(6.68±0.95)vs(6.16±0.91)],对照组GFR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99.64±34.88)mL/(min·1.73 m2)vs(79.51±20.34)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80.88±29.39)mL/(min·1.73 m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液HCO3-、K+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冠脉造影/介入患者围造影期使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MAC)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外科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MAC预处理组(n=50)。在麻醉诱导成功后从颈内静脉以0.02 mg/(kg· min)输注1次环磷腺苷葡胺(1.0 mg/kg),而对照组则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24 h、48 h、72 h采静脉血,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CK-MB: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和24 h [(25.80±10.41) vs (21.13±6.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 cTNI: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24 h [(25.80±10.41) vs (21.13±6.70)]、48 h [(19.03±7.91) vs (16.32±6.88)和72 h [(15.91±6.52) vs (14.64±4.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环磷酰苷葡胺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肾脏病理和临床资料综合确诊的45例维吾尔族IMN患者为IMN组,45例维吾尔族IgA肾病患者为IgAN组,45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ACE I/D、AGT M235T、eNOS G894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IMN组ACE 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6.7%和56.7%,均高于IgAN组的20.0%和40.0%,D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eNOS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2.2%,75.6%,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7%和50.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E DD基因型的患者24 h蛋白尿(2.99±1.48)g明显高于ACE II基因型(1.57±1.26)g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 DD基因型的患者血尿(225.25±225.10)万/ml显著高于ACE ID基因型(86.33±141.13)万/ml的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GT C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肌酐(164.53±105.95)μmol/L明显高于AGT TC基因型(99.03±64.11)μmol/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OS GG基因型的患者血清肌酐(172.70±114.73)μmol/L明显高于eNOS GT基因型(97.93±47.12)μmol/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AGT/eNOS不是新疆维吾尔族IMN患者的易感基因,但与IMN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臧泽林  祝瑞  李鹏飞 《海南医学》2016,(15):2450-245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疗法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并进行HP治疗的86例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患者在HP治疗前、治疗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的血pH值、静脉血氧分压(PvO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钠(Na+)、钾(K+)、游离钙(Ca2+)、碳酸氢根(HCO3-)、血糖、乳酸、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等水平。结果治疗后60 min和120 min患者的PvO2分别为(43.97±8.20) mmHg、(46.35±7.72) 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37.52±12.66)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血糖分别为(6.31±1.96) mmol/L、(6.02±1.72) mmol/L、(5.93±1.55) m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0.96±0.6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 min [(0.96±0.60) mmol/L,(79.36±74.33)μmol/L,(8.20±4.92) mmol/L,(20.09±10.65)μmol/L]、120 min [(0.72±0.56) mmol/L,(61.34±65.21)μmol/L,(7.32±4.76) mmol/L,(18.33±7.21)μmol/L]的乳酸、Cr、BUN、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33±1.05) mmol/L,(120.67±90.10)μmol/L,(11.24±5.21) mmol/L,(26.18±15.0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中各电解质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AOPP患者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其可改善患者的氧合、肝肾功能,降低血乳酸和血糖水平,但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pH值及电解质,使患者的内环境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王艳  王阿梅 《海南医学》2016,(17):2759-276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需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4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需要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入、出院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blChE)、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eChE)、血浆胆碱酯酶活力(pChE)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blChE、eChE、pChE分别为(3.82±1.26)×1012/L、(3.08±0.76)×1012/L、(0.56±0.21)×1012/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8±1.35)×1012/L、(3.72±0.83)×1012/L、(0.83±0.26)×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blChE、eChE、pChE分别为(4.96±1.33)×1012/L、(3.69±0.84)×1012/L、(0.71±0.25)×1012/L,与对照组的(5.12±1.27)×1012/L、(3.81±0.72)×1012/L、(0.75±0.29)×1012/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lChE、eChE、pChE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ChE水平有明显降低,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故ChE可作为判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