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 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倪志强  张春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07-107,109
目的评价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 ental dysp lasia of the hips,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29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I型16髋,II型7髋,III型4髋,Ⅳ型2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16±7.13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3±5.33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能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32例(37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接受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女31例(5例为双髋),年龄36~86岁,平均58岁。按Crowe分型分类:Ⅰ型3髋,Ⅱ型13髋,Ⅲ型14髋,Ⅳ型7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7.8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年7个月),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1分,优良率达93.7%,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的征象。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处理好病变髋臼重建、选择合适股骨假体、正确处理股骨近段并同时准备好植骨来源,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6髋)CroweⅣ型DDH患者,行生物型组配式假体(S-ROM,Depuy)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测量术后大粗隆平移距离、肢体延长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距离,并随访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18例(20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96(39.3±22.9)个月。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平均平移30~65(49.1±9.5)mm,肢体延长0~13(4.9±3.4)mm,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63(48.0±9.2)mm。术后2例出现后脱位,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骨折、感染、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发生股骨矩处骨折。术后1年2例遗留轻度跛行,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髋部疼痛。至随访末无假体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全赫  王秀华 《医学综述》2008,14(23):3668-367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例(12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按Crowe分级,其中Ⅰ型5例6髋,Ⅱ型3例3髋,Ⅲ型1例1髋,Ⅳ型1例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患者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0±1.8)分提高到(89.0±2.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1,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 选取32例1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28例,双侧4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a(3.2- 4.6a).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10年8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5例,单侧置换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经6个月~10年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90.71分,全部病例均能自行下地行走,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罗育润 《中外医疗》2014,(22):57-5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7例(33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IV型患者9例(12髋),CroweⅢ型患者12例(15髋),CroweⅡ型患者6例(6髋),对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矫正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年。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65~120 min,术后双侧下肢长度差在0.5~3 cm,X片示人工髋臼均位于真髋关节窝内,假体无松动移位,末次回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分别为术前评分(45.15±8.81);36个月回访(87.88±6.33)],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式,能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7例(8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Ⅲ型2髋,CrowIV型6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的良好的随访,Harris评分从平均52.5分提高到平均82.5分。所有股骨柄假体均获得稳定的固定,有5例表现出骨长入和3例纤维长入,部分转子下截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直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进行性透亮线,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7髋(占87.5%)显示良好的随访结果。结论:严重的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术中操作方便,中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患肢短缩平均(4.88±0.95)cm,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8个月-4年)。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50±6.96)分,术后(88.31±6.77)分(P〈0.05)。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5-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42髋 (Crowe Ⅲ型14例18髋,Ⅳ型22例24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臼杯置于或接近于真臼水平.对临床结果 采用改良Hari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0例36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5 ± 3.7)分改善至术后(90.1 ± 2.9分).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不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 CroweIII及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但对此类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就诊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8例(32髋),均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随访13个月至7年,2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植骨块不愈合的病例。Harris评分75~96分,其中优8髋,良20髋,中4髋,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目前最佳的治疗选择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是关节置换术的关键.笔者科室自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对36例(39髋)CroweⅡ型和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使用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选择行THA治疗的49例DDH患者,术前术后测量其肢体长度,并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髋关节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进行0.5-3年的随访后,发现双侧肢体长度的差值术后为(0.08±0.98)cm,平均0.23 cm,术前为(0.52±4.02)cm,平均为2.82 cm,术后的差值明显小于术前(P〈0.05);Harris评分术后80-97分,平均90.5分,术前35-77分,平均41.5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THA为患DDH症状的成年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改善双侧肢体不等长问题,提升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