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波  李鹏  郭启芬  李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659-166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病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持续监测病人CV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心率(HR),并接受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将PLR试验后CVP、SV、SVV、CI变化率,记录为△CVP、△SV、△SVV、△CI;将容量负荷试验后SV增幅(△SV容量负荷试验)≥10%作为阳性组,△SV容量负荷试验 < 10%作为阴性组。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SVV、△CI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VP、△SV、△SVV、△CI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10例病人共进行192次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其中阳性组88例次(45.83%),阴性组104例次(54.17%)。PLR后2组病人CVP、SV、CI均高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高于阴性组病人,2组病人SVV均低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低于阴性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和△CI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SVV呈负相关关系(P < 0.05)。△CVP、△SV、△SVV、△CI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63,高于四者单独预测,其预测敏感度85.60%,特异度98.90%。结论△CVP、△SV、△SVV、△CI联合使用,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联合经胸彩色多普勒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enteral venous pressure CVP)、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等血流动力学后指标,进行被动抬腿试验,在进行被动抬腿试验后再行补液试验,利用超声心动图监测PLR及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补液试验后每搏量(SV)增加值(ΔSV)≥15%为容量反应组,SV增加值(ΔSV)<15%为容量无反应组。评价PLR前后SV的变化(ΔSV)、CO的变化(ΔCO)及CVP变化(Δ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32例患者行PLR和补液试验,其中有反应组23例,无反应组9例。反应组PLR后SV明显增加[(53.8±5.6)ml比(46.4±4.9)ml,P=0.045];PLR后CO增加(5.0±0.41)L/(min)比(4.4±0.25)L/(min)。无反应组PLR后CVP较前明显增加[(14.8±3.5)cm H2O比(12.8±3.6)cm H2O,P=0.005)]。PLR后SV变化率、CO变化率与补液试验后SV变化率呈正相关(r=0.76,P<0.01;r=0.63,P<0.01),中心静脉压(CVP)与补液试验后ΔSV负相关(r=-0.39,P=0.03)。PLR-ΔSV、PLR-ΔC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80以PLR-ΔSV≥9.4%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66.7%;PLR-ΔCO≥9.7%评价反应性;灵敏度分别为78.3%和77.8%。结论:通过被动抬腿时间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出PLR-ΔSV、PLR-ΔCO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可作指导液体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乾辉  曹加明  孙婷  张健  曹宇亮 《浙江医学》2019,41(19):2087-2091,2117
目的评价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纳入ICU中需要容量液体复苏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先后进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在PLR和VE前后应用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获得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持续监测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将VE后SV增加值(△SVve)≥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采用ROC曲线分析UCSOM联合PLR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患者中22例患者因无法获得满意的血流信号而终止试验。余下34例患者共进行容量负荷试验42例次,有反应组16例次,无反应组26例次。(2)当VE前恢复体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PLR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LR前比较,有容量反应性者PLR及VE后SV、CO均明显增加(P<0.01),SVR明显下降(P<0.01),PLR后CVP无明显变化(P>0.05),VE后CVP增加(P<0.05);无容量反应性者PLR后SV有所增加(P<0.05),VE后SV无明显变化(P>0.05),PLR及VE后CO、SVR无明显变化(P>0.05),CVP均增加(均P<0.05);(3)有反应组△SVPLR和△SVVE均明显大于无反应组(均P=0.000)。(4)PLR引起△SV与容量负荷试验引起△SV呈正相关(r=0.656,P=0.000)。(5)以△SVPLR预测容量反应性,AUCROC为0.954(0.900~1.000);以△CVPPLR预测容量反应性,AUCROC为0.555(0.369~0.741)。以△SVPLR≥8.8%预测容量反应性其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808。结论若能够获取良好多普勒血流信号,USCOM联合PLR测量△SV可用于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但USCOM自身缺陷及血流信号采集及判读的诸多影响因素必将限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对照组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于PLR、VE前后采用心脏超声监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两组CVP[观察组:(6.2±0.7)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比(5.1±0.6)cm H_2O;对照组:(6.1±0.8)cm H_2O比(5.3±0.7)cm H_2O]、CO[观察组:(4.0±0.7)L/min比(3.4±0.3)L/min;对照组:(3.9±0.5)L/min比(3.5±0.3)L/min]、SV[观察组:(30.7±3.4)m L比(26.4±3.1)m L;对照组:(31.1±3.7)m L比(26.6±2.8)m L]均较试验前显著增加(P<0.05);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CVP、MAP、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联合PLR能够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安全性更高,当患者存在扩容禁忌证时,可以采用PLR预测容量反应性,从而避免容量负荷过载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室流出道血流速率时间积分(VT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液体复苏和PLR试验,同时采用外周动脉压心排量(APCO)对扩容及PLR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行监测记录,根据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心排血指数(CI)分为反应组(增加率≥15%,n=76)和无反应组(CI增加率<15%,n=44)。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VT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每搏变异度(SVV)变化。采用Pearson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及VTI对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组患者PLR后和液体复苏后VTI、CVP指标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t/P=9.610/<0.001、6.152/<0.001、9.386/<0.001、7.729/<0.001、6.259/<0.001、12.762/<0.001)。对液体复苏前及PLR前VTI、CVP、SVV与△CI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VTI与△CI呈负相关(r/P=-0.593/<0.001、-0.573/<0.001),SVV与△CI呈正相关(r/P=0.565/0.001、0.459/0.005)。SVV和VT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和0.879,当SVV的cut-off值为13.5时,预测液体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9.65%,特异度为84.63%,约登指数为0.743;当VTI的cut-off值为18.6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3.34%,特异度为98.69%,约登指数为0.820。结论SVV和VTI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指导患者临床液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酸(LAC)水平对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之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VE)。采用VE评估容量反应性,根据VE前后心脏指数(CI)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27例)与阴性组(18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5例)与死亡组(1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仪检测血LAC水平;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压(PP)、每搏量变异率(SVV)、心排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C水平变化对VE容量反应的有效性;Logistic法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VE反应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O显著升高(P<0.05),而SVV与LA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O与△LAC值均显著升高(P<0.05)。ROC分析显示△LAC对VE反应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77.78%。生存组CO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而CVP、SVV、LAC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分析显示LAC水平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LAC水平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并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容量反应的价值。采用PICCO监测仪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68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儿童在PLR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将PLR试验前后CI增加值百分比(ΔCI)≥15%的归为有反应组,将ΔCI<15%的归为无反应组。68例儿童共进行了113次PLR试验,其中有反应组52例次,无反应组61例次。有反应组PLR试验前的SVV、PVI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PLR试验后CO、CI升高(P<0.05),SVV、PVI降低(P<0.05),HR、MAP和CVP无明显改变(P>0.05)。无反应组PLR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PLR试验前,SVV和PVI与ΔCI呈正相关(r=0.887,0.901,P<0.05)。cut off值取14.69时,PVI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85.1%。cut off值取12.58时,SVV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87.4%。结果说明PLR联合PVI和SVV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对液体复苏治疗的容量反应。PVI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沈珏  汪沁  刘文生  黄剑  柳开忠 《浙江医学》2017,39(15):1265-1268,1296
目的评估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经胸心脏超声预测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胸心脏超声技术测定患者在基础状态、1min快速输注100ml晶体液及15min快速输注500ml晶体液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500ml晶体液输注后心输出量(CO)增加值(△CO500)≥15%为容量有反应组,否则为无反应组。分析100ml补液试验后CO变化(△CO100)和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变化(△VTI100)的ROC曲线,以此评价小剂量晶体液容量负荷试验效果。结果容量有反应组21例,无反应组16例。所有患者△CO100与△CO500、△VTI100与△CO500均呈正相关(r=0.954、0.726,均P<0.01)。△CO100和△VTI100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和0.929,以△CO100≥8%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87.5%,以△VTI100≥10%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3.8%。结论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测定由1min快速输注100ml晶体液所引起的CO和VTI变化(△CO100和△VTI100)能较准确地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可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分析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容量反应的价值。采用PICCO监测仪和PVI监测仪持续监测68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儿童在PLR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将PLR试验前后CI增加值百分比(ΔCI)≥15%的归为有反应组,将ΔCI<15%的归为无反应组。68例儿童共进行了113次PLR试验,其中有反应组52例次,无反应组61例次。有反应组PLR试验前的SVV、PVI高于无反应组(P<0. 05)。有反应组PLR试验后CO、CI升高(P<0. 05),SVV、PVI降低(P<0. 05),HR、MAP和CVP无明显改变(P>0. 05)。无反应组PLR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0. 05)。PLR试验前,SVV和PVI与ΔCI呈正相关(r=0. 887,0. 901,P<0. 05)。cut off值取14. 69时,PVI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 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 4%、85. 1%。cut off值取12. 58时,SVV预测容量反应的AUC为0. 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 9%、87. 4%。结果说明PLR联合PVI和SVV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儿童对液体复苏治疗的容量反应。PVI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镇静麻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镇静麻醉,比较两组容量反应率及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水平。结果:与对照组镇静后比较,观察组容量反应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后,观察组CVP、MAP、C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镇静麻醉比较,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丙泊酚镇静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可增加容量反应性,且对患者CVP、MAP及CI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何松彬  辛凯  邓莺  彭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78+1680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脓毒症休克的病人在感染性休克确认后立即留置动脉轮廓法(PICCO)导管,进行PICCO监测,每6个小时通过注冰盐水测全心舒张未容积(GEDV)及GEDVI,每博量(SV)及指数(SI),并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记录每次监测的数据。结果:经过线性回归分析,GEDVI的值与SI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5,CVP与SI的相关性较差,r=0.546;△GEDVI与△SI的相关性为r=0.779;△CVP与△SI的相关性为r=0.258。结论:GEDVI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容量的指标比压力的指标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以GEDVI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王小智  邢柏 《海南医学》2016,(19):3097-310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能否作为一项反映心脏前负荷并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后立即给予容量复苏,容量复苏的方法为6%羟乙基淀粉300~500 mL/30 min静脉滴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50 mL/m2为复苏终点,其他干预措施相同。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患者容量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容量复苏后心排血量(CO)增加值(△CO)≥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扩容有效组),△CO<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扩容无效组)。评价两组患者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BNP及其变化值的差异,分析其与△CO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BN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容量复苏前,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每搏变异度(SVV)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13.05±4.75)%vs (9.71±4.38)%,P=0.034], BN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BNP:(158.6±65.8) pg/mL vs (277.4±105.3) pg/mL,P=0.021;GEDVI:(653.4±86.3) mL/m2 vs (760.6±102.4) mL/m2,P=0.027]。容量复苏后,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间HR、MAP、CVP、SVV、ITBVI、GEDVI、EVLWI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CO、SVI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CO:(6.12±1.63) L/min vs (4.89±1.35) L/min,P=0.018;SVI:(56.3±10.4) mL/m2 vs (44.6±11.3) mL/m2,P=0.022],而BNP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204.7±70.3) pg/mL vs (415.2±124.7) pg/mL,P=0.005]。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间△HR、△MAP、△CVP、△ITBVI、△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SVI、△SVV、△CO、△GEDVI、△BNP均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SVI:(19.5±5.7) mL/m2 vs (8.9±4.5) mL/m2,P=0.000;△SVV:(2.48±0.82)%vs (0.94±0.25)%,P=0.001;△CO:(2.16±0.78) L/min vs (1.28±0.54) L/min,P=0.001;△GEDV:(86.7±32.4) vs (18.4±8.1) mL/m2, P=0.000],而△BNP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55.4±20.6) pg/mL vs (180.7±50.1) pg/mL,P=0.000]。容量复苏前HR、MAP、CVP、SVI、ITBVI、EVLWI与△CO无相关性;而SVV、GEDVI、BNP与△CO呈直线相关(r=0.239,P=0.028;r=-0.846,P=0.021;r=-0.678,P=0.034)。BN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最佳临界值为318.4 pg/mL时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75.2%;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26,最佳临界值为11.5%时,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72.8%;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59,最佳临界值为724.6 mL/m2时,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3.4%;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27,最佳临界值为675.4 mL/m2时,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76.5%;BNP、SVV、ITBVI及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 BNP可作为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无创、简便的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高山  张永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581-585
  目的  比较下腔静脉超声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27例,于液体复苏前以床旁超声测定下腔静脉直径(diameter of inferior vena cava,d-IVC)及计算其呼吸变异度(variation with respiration,v-IVC)、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lactate), 采用PiCCO监测复苏前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液体复苏方法:20 min内输入乳酸钠林格液注射液7 mL/kg(理想体重),复苏后监测ΔCI≥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阳性为有反应组(R组),阴性为无反应组(NR组)。根据复苏前所测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  结果  与容量反应阴性组比较, 容量反应阳性组复苏前v-IVC明显增大,IVCmin、IVCmax明显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复苏前动脉血乳酸水平、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应用ROC曲线分析v-IVC取17.65%为截断值,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87.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95% CI: 0.781~1.000)。  结论  下腔静脉超声计算指标v-IVC可以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补液前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指标,当v-IVC>17.65%时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顾怀金  方杰  王建斌 《安徽医学》2015,36(8):963-965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进行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淮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气,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每隔1 h 递增 PEEP,PEEP 从0 cmH2 O 增加到15 cmH2 O(能承受者),根据不同的 PEEP 水平分为4组(PEEP 0 cmH2 O 组,PEEP 5 cmH2 O 组,PEEP 10 cmH2 O 组,PEEP 15 cmH2 O 组),在不同的 PEEP 水平下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T),记录 PLRT 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观察不同水平的 PEEP 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基础 PEEP 水平为(8.3±2.8)cmH2 O。随 PEEP 升高,PLRT 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均逐渐升高,但不同 PEEP 组间 CVP 变化值(Δ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 PEEP 升高,CI 逐渐下降,但不同 PEEP 组间 CI 变化值(ΔC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使用外源性 PEEP 的感染性休克患者,CVP 作为评估其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不可靠,CI 作为容量反应性评估的指标相对可靠,且随 PEEP 增高,其容量反应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and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V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fluid status.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CVP is not as accurate as ITBVI for all the shock patients.We therefore hypothesized that the change of CVP has the ability to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some clinical cases of shock.Methods From September 1st 2009 to September 1st 2011,sixty-three patients with shock from diffe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ere collected into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fluid challenge strategy (infusing 300 ml hydroxyethyl starch in 20 minutes),were monitored with CVP and 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ardiac index (△CI),CVP (△CVP) and ITBVI (△ITBVI) were analyzed.Fluid responsiveness was defined as an increase in CI≥10%.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generated for △CVP and △ITBVI.Results For all the patient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I and △CVP (P=0.073),but in the subgroup analysi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I and △CVP was significant in those younger than 60 years old (P=-0.018) and those with hypovolemic shock (P=0.001).The difference of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 of △CVP and △ITBVI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group younger than 60 years old or hypovolemic shock group (P >0.05,respectively).However,no similar results can be found in the group older than 60 years old and the other two shock type groups from ROC curves of △CVP and △ITBVI.Conclusions △CVP is not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volume status of the shock patients with fluid resuscita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condition.However,in some ways,△CVP have the ability to predict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the younger shock patients or in the hypovolemic shock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被动抬腿试验( PLR) 预测液体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2 年9 月至2012 年11 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6 例PLR 阳性患者纳入研究, 以PLR 实施1 min 后每博输出量指数( SVI) 增加( ΔSVI = SVI 变化值/ 基础SVI) ≥10% , 定义为PLR 阳性, 提示有液体反应性。纳入研究后患者均先行第1 次PLR( PLR1) , 然后体位改为平卧并稳定} 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剂量维持MAP≥65 mm Hg, 稳定20 min 后, 行第2 次PLR ( PLR2) 。采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PiCCO) 法监测患者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中心静脉压( CVP) 、心排指数( CI) 、每搏输出量指数( SVI)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 、心功能指数( CFI)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PLR 及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PLR1 时SVI 增加, ΔSVI 为( 20. 54 ±9. 63) % ,CI 增加( 20. 57 ±9. 89) % ,MAP 升高( 7. 64 ±5. 77) % , CVP 亦升高( 25. 83 ±23. 39) % 。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剂量后SVI 增加, ΔSVI ( 16. 97 ±9. 06) % , CI 增加( 16. 78 ±8. 39) %,GEDVI 增加( 9. 08 ±4. 47) % MAP升高( 28. 07 ±12. 48) % , CVP 增加( 7. 86 ±8. 52) % 。实施PLR2 时SVI 增加, ΔSVI ( 13. 74 ±8. 79) % , CI 增加( 13. 79 ±9. 08) % , MAP 升高( 2. 93 ±5. 06) % ,CVP升高( 13. 36 ±4. 74) % , 与PLR1 比较,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及PLR2 时ΔSVI 均显著降低( P 均〈0. 05) 。实施PLR2 时6 例患者SVI 增加〈10% , 即无液体反应性。 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增加PLR 阳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前负荷, 增加心排出量, 影响液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和胸腔内血容积(ITBVTPTD)在肝移植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择期肝移植术患者8例,年龄42~50岁,ASA Ⅲ~Ⅳ级.经股动脉及颈内静脉分别置人PiCCO plus热稀释导管和CCO导管,监测GEDV、ITBV及每搏输出量(SVPAC,经CCO肺动脉导管测得)、肺动脉阻塞压(PAOP)、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于麻醉诱导前(T0)、无肝期前10 min(T1)、无肝期10 min(T2)、新肝期10 min(T3)及术毕(T4)采集数据.结果 与T0、T1、T3及T4相比,T2时点GEDV与ITBV均明显降低(P<0.05);与T0及T1相比,Tr2时点SVPAC显著降低(P<0.05).GEDV、ITBV与SV正相关(P<0.01),PAOP、CVP与SV不相关.PAOP、CVP与GEDV、ITBV不相关.结论 GEDV与ITBV较PAOP、CVP能更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