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婷  王秀芳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3):145-145,15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增高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7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hsCRP及Hcy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分别为(3602.57±673.11)mg/L(、11.53±1.32)μmol/L,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4962.00±701.92)(、6151.50±945.85)及(6757.75±895.10)mg/L,Hcy水平分别为(15.83±1.08)(、17.29±1.73)及(18.52±1.42)μmol/L,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也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永久性房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RP及Hcy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均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并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及对照组,阵发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阵发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3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43)、持续性房颤组(n=47)和永久性房颤组(n=45),选取47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开凤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77-1077,107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7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门诊和住院的无心律失常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3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CRP达(14.65±3.2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41±1.75)mg/L(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为(15.31±4.01)mg/L,永久性房颤组为(16.23±5.34)mg/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0.57±2.37)mg/L(〈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58-1160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组选取房颤患者128例,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WEAK水平,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及房颤组不同临床类型间sTWEAK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血清sTWEAK与左房内径(LAD)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sTWEA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类型房颤间血清sTWEAK水平比较发现,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组sTWEAK水平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LA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sTWEAK呈正相关(P<0.01)。结论:房颤患者sTWEAK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范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41-1544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CRP、LVEF和LAD三者的变化。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房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和LAD增加而LVEF下降。  相似文献   

8.
袁宇  苗润宏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3-162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中器质性心房颤动8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0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相比较。结果:孤立性房颤组和器质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器质性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CRP增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高浓度血浆CR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持续,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春苗  冯俊  江永进  李超  周高亮 《安徽医学》2021,42(10):1091-109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非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房内径(LA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5例,根据房颤(AF)发作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AF组(n=41)、持续性AF组(n=38)和永久性AF组(n=46),选取同期住院的56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测定各组LAD等心脏超声指标,并对Hcy与NT-proBNP、LA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y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AF组、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cy与NT-proBNP水平、LAD呈正相关(r=0.737,r=0.462,P均<0.05)。结论 NVAF患者Hcy水平与房颤的发生、心功能损伤程度及左房结构改变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尿酸(UA)成为预测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及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测定29例永久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2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52例对照组的BNP、UA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分析BNP、AU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 房颤各组的BNP明显高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BNP差异有显著性;而永久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间BNP差异无显著性.房颤各亚组与对照组间及房颤各亚组间UA差异均无显著性.房颤患者BNP与LAD成正相关;与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UA与上述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UA与房颤相关性不强,BNP与房颤密切相关,BNP对房颤发生的预测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3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27例和持续性房颤(包括永久性房颤)组86例]和95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Ⅰ型胶原降解产物血清Ⅰ型胶原羧端肽(Ⅰ CTP)水平和Ⅲ型胶原合成标记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N端(PⅢNP)水平.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9.45±5.61)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7.46±4.07)μg/mL和对照组的(7.88±5.23)μg/mL(P值分别<0.01、0.05).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清Ⅰ CTP水平为(4.93±1.40)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4.19±1.54)μg/mL和对照组的(3.73±1.56)μg/mL(P值均<0.01),而血清PⅢ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与血清Ⅰ CTP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伴随血清Ⅰ CTP水平增加,脂联素或许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心房重构严重程度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窦律组(86例)及房颤组(92 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RP和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CARP和hs-CRP水平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患者血清CARP、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内,不同类型房颤分组下的血清CA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永久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AF患者CARP水平与患者LA、IVSD、hs-CRP、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ARP水平升高,AF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AF发生与CARP、hs-CRP之间关系密切,提示CARP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房颤发作分为两组:房颤组67例(又分四个亚组:首诊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20例,持久性房颤24例)和不合并房颤发作组(对照组)42例。比较患者的D-dimer、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持续性房颤组和持久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首诊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与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相比较,D-dimer,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dimer,hs-CRP可为早期诊断及进一步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抗房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例高血压合并初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治疗,治疗周期1年。观察2组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略低于对照组(14例,31.1%);治疗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4%),略低于对照组(5例,1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及ANP水平、减小LAD,有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所伴心房纤颤及心房纤颤类型是否和炎症相关. 方法 观察118例单纯或伴心房纤颤DCM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结果 Hs-CRP水平在DCM伴阵发性心房纤颤组及持续性心房纤颤组较单纯DCM组明显升高[(5.35±2.16)mg/L vs (2.97±1.65) mg/L,P<0.01;(7.43±2.46)mg/L vs (2.97±1.65)mg/L,P<0.01],伴持续性心房纤颤组hs-CRP水平高于伴阵发性心房纤颤组[(7.43±2.46)mg/L vs (5.35±2.16) mg/L,P<0.01];初发心房纤颤和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患者hs-CRP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单纯DCM、DCM伴阵发性心房纤颤、DCM伴持续性心房纤颤hs-CRP水平逐渐升高,炎症参与了DCM所伴心房纤颤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发作及复律前后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6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窦性心律体检者作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10ml,检测NT-pro-BNP;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经静脉使用胺碘酮药物复律。结果:房颤组NT-pro-BNP1650.8±248.6pg/ml,高于对照组的261.7±8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NTpro-BNP 3003.2±592.1pg/ml,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1063.6±238.5pg/m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885.6±24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复律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心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使用药物复律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18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房颤(122例)和阵发房颤(96例)两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高血压心脏病无房颤组患者(102例)。且按海拔高度每1000米分为3组,比较各组hs-CRP、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左心房内径。结果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阵发房颤组为(9.46±3.0)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的(6.20±1.9)mg/L(P〈0.05);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持续房颤组为(12.57±2.4)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持续房颤组的(9.97±3.0)mg/L(P〈0.05);hs-CRP浓度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海拔2200m时3组无明显差异(P〉0.05);海拔3200m时持续性房颤组(43.30±1.8)mg/L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1.12±2.9)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房内径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且阵发性房颤组高于无房颤组(P〈0.05)。结论高海拔缺氧环境对心脏有损害,hs-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使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结构改变与C反应蛋白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合并房颤(EH-AF)患者69例,高血压病(EH)123例进行心脏超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化检测,与34例同龄健康人对照比较,应用SPSS10统计分析.结果 EH-AF组(40.0±6.8mm)较EH组(35.7±5.0mm)左房内径(LAD)扩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较对照组(30.6±4.7mm)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EH-AF组(49.8±8.5mm)左室内径(LVD)和EH组(45.7±5.1mm)较对照组(43.1±5.6mm)扩大,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EH组(12.5±2.8mm)室间膈厚度(IVST)较EH-AF组(11.3±1.8mm)和对照组(10.4±1.7mm)增厚,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EH-AF组(14.3±21.0mg/L,95%CI 8.6~20.0mg/L)Hs-CRP水平高于EH组(5.3±18.2mg/L,95%CI 1.8~8.8mg/L)和对照组(1.7±1.0mg/L,95%CI 1.3~2.1mg/L)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单因素相关结果表明:LAD与LVD,IVST,Hs-CRP,左室后壁厚度(LVPWT)正相关;IVST与LAD,LVPWT,收缩压(SBP),脉压(PP)正相关;Hs-CRP与LAD,纤维蛋白原(Fg)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AD与LVD(t=4.668,p=0.000),IVST(t=3.688,p=0.000)和Hs-CRP(t=2.440,p=0.017)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发生房颤与左心房重构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房颤患者对房颤的发生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