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清皮质醇(CORT)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入院时血清皮质醇含量在440-690nmol/L作为对照组(30例),血清皮质醇含量>690nmol/L作为研究1组(34例),血清皮质醇含量<440nmol/L作为研究2组(26例).分析研究1、2组和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及变化规律;同时分析血清皮质醇含量变化与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三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并发消化道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三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院3 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2组患者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和研究1组,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GO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中共计36名发生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对照组2例,研究2组1例,研究1组34例,有91.7%的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含量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组患者预后NDS评分及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1组NDS、ADL评分与对照组和研究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皮质醇浓度与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应激状态的严重程度相关: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降低时,患者出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及GOS评分降低,对患者影响显著;当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升高时,则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增加,ADL、NDS评分显著低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216例自发性脑出血的心电图观察结果,异常者142例占65.74%,主要以ST-T改变、异位节律及窦速为表现,同时发现心电图改变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是否破入脑室及病情有关。脑出血如出现心电图异常预后差。故建议临床治疗中应注意脑心并治,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对60例脑出血及25例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则明显高于脑梗塞组。脑出血病人病情越重含量越高,脑出血极重型血浆皮质醇含量高于1380nmol/L。11例含量在1987nmol/L以上者全部死亡。脑出血1周后随病情好转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者均存活;含量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可见血浆皮质醇测定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了解其与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按GC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型组和重-特重型组两组,其中轻-中型组32例,重-特重型组13例.于发病后第1、3、7、10和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连续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皮质醇(TC)、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BG)含量,FC和FCI通过TC及CBG值计算得出.结果 (1)重-特重型组和轻-中型组患者血浆ACTH、COR在自发性脑出血第1、3、7、10和14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第1天内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时间逐渐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特重型组血浆COR和ACTH水平与轻-中型组相比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COR和ACTH水平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发病后第1天TC、FC的FCI均显著增高(P<0.01),后逐渐下降;轻-中型组TC发病后第10天左右降到正常参考范围,而重-特重型组还高于正常参考范围.轻-中型组和重-特重型组中CBG于发病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逐渐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入院时GCS评分、Graeb评分、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特重型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于轻-中型组,Graeb评分和出血量高于轻-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肺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特重型组患者较轻-中型组住院时间延长,肺感染发生率升高,GO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血浆COR检测可作为CT检查必要有益的补充,TC、CBG、FC及FCI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及出血的可靠指标.(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呈现24 h内升高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发病10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的规律.发病后期出现的低皮质醇含量变化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后期皮质醇低于正常者其预后更差.(3)血浆COR水平的高低与患者发生肺感染有很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32例,占同期脑出血的52.46%。从临床资料及CT所见,对脑出血合并脑室出血的预后进行了研究,提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脑室内血肿铸型,血肿大小超过3×3cm、血肿从Ⅲ、Ⅳ脑室穿破、来院时的意识水平和舒张压超过120mmHg及年龄在70岁以上者,预后差;若无以上情况,经过积极治疗预后可以是良好的。本文并讨论了内科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前后的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临床39例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34例经CT证明实,5例经手术证实,并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血肿破入脑室后是否凝固,有否占位效应是否形成成梗阻性脑积水等,将其分成六型。结果 Ⅰ-Ⅲ型患者预后不良,Ⅳ-Ⅵ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0.71%;生活自理16.07%;护理依赖23.21%,植物生存17.86%;死亡32.14%.结论 超早期手术,尽快恢复脑脊液是治疗关键,尽早解除脑受压、微创手术方法 、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检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中度组(GCS 9~12分)及重度组(GCS 3~8分)。于伤后1、3、7和14 d的早上8:00连续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随访6个月后,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轻度及中度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多在正常范围,且变化幅度小,而重度组变异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5,P<0.01)。同时,结果显示各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在前一周内变化幅度最大,此后逐渐趋于正常。皮质醇正常、升高及下降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26例及6例;同时,根据本研究对预后的定义,预后不良者共11例,预后良好者共49例。皮质醇浓度正常和上升组预后良好率为87.0%,显著高于皮质醇浓度下降组(33.3%),提示皮质醇浓度降低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颅脑损伤越重,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异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杨止良 《吉林医学》2010,31(6):726-727
目的:分析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显著相关,出血量>30ml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速度等有关,早期治疗、控制血压、防止出血增多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清脑肠肽Ghrel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基底节脑出血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常规检查的人群7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脑肠肽Ghrelin和ICAM-1表达水平;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根据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MRS评分,分析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基底节脑出血组血清脑肠肽Ghrel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Ghrelin者CSS评分显著低于低Ghrelin者,高ICAM-1者CSS评分显著高于低ICAM 1者(均P<0.05);高Ghrelin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低Ghrelin者,高ICAM-1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者(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Ghrelin表达水平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发生死亡或残疾的保护因素,血清ICAM-1表达水平是影响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发生死亡或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肠肽Ghrelin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CA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参与基底节脑出血的发生及发展,且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脑肠肽Ghrelin和ICAM-1可作为基底节脑出血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血肿残留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 h复查头颅CT查血肿残留量,观察不同血肿残留量术后48 h的意识改善程度和术后1个月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8 h GCS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无显著性差异(t=1.867,P>0.05),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917,P<0.01);术后1个月肌力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793,P<0.01),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4,P<0.05)。结论基底节区HICH术中血肿清除越彻底,术后血肿残留量越少,术后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136例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颅抽吸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与钻颅抽吸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来基底节出血行外科开颅治疗和钻颅抽吸治疗的所有病例 ,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共 136例基底节出血病例 ,其中 30例行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治疗 ,10 6例行钻颅抽吸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意识状态等预后影响因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基底节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与钻颅抽吸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基底节出血外科开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不优于钻颅抽吸治疗。  相似文献   

16.
宋勇 《四川医学》2013,(9):1424-1425
目的 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2012年1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对其中术后再出血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30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再次手术指针,其中8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复查头CT血肿基本清除,5例好转出院,3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另外7例术后再出血有手术指针但放弃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仅1例好转出院,其余6例后死亡.1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本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7%,再出血原因与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术前CT显示血肿形态、出血量大小、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结论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管理等是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和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的优缺点.方法 针对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分别采用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单管组,28例)以及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双管组,30例)血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合并症及3个月后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93.13±10.19)min,明显长于单管组的(57.29±11.06) min(t =-12.851,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2.78±0.78)d,明显早于单管组的(4.34±0.97) d(t=6.729,P=0.000);双管组肺部或颅内感染率13.3%,明显低于单管组的32.1%(x2=5.087,P=0.024).两组术后出血增多、消化道出血及3个月后GO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双管置入引流法与单管法相比,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明显增加引流速率,缩短引流时间且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导航穿刺组和传统手术组进行血肿清除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及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 (SSS)对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SSS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BI) 作为患者术后的随访量表,评估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比较上无差别,术后1周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1个月后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而GOS评分 (P=0.212)和BI (P=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SSS (P=0.027)、GOS (P=0.019)以及BI评分 (P=0.00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易操作性、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等特点,而且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随访1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近期术后情况进行评价,≤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对影响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