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37)和对照组(n=36).受试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安慰剂,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和口服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0~4.5 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53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3组,每组51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半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全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全量盐酸替罗非班。统计三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全量组的出血发生率(27.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2%)和半量组(5.88%);全量组发生率(9.8%)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抗凝、抗血栓形成,使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4~96)小时。观察两组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严重不良反应少。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6例ACS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29.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6.9%)高于对照组(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ACS,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观察疗效并行安全性评价,尤其对替罗非班使用剂量作初步探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30日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的127例,根据术后替罗非班使用剂量,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全量组(替罗非班以0.1μg/kg·min维持静脉点滴)和半量组(替罗非班以0.05μg/kg·min维持静脉点滴),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临床特征,PCI术情况,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临床基线基本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中病变数,其中三支病变数全量组占40.26%,半量组占44.00% 双支病变全量组占37.66%,半量组占30.00%;单支病变全量组占22.08%,半量组占26.00%,两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MACE,非致命性心梗全量组3.90%(3例),半量组4.00%(2例);死亡全量组1.3%(1例),半量组2.00%(1例);总MACE发生率,全量组33.77%(26例),半量组34.00%(17例),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使用半量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 2~3级占91.67%(55/60),sumSTR>50%占85.00%(51/60),LVEF为(46.36±3.65)%,对照组分别为80.00%(48/60)、73.33%(44/60)、(39.99±3.12)%,观察组上述冠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7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开始静脉负荷量0.4 ug/(kg.min)×30 min,维持量0.1 ug/(kg.min)×48 h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24h及30 d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行PCI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23.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血流Ⅲ级所占比例、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文静 《医学综述》2014,(1):190-19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200μg维拉帕米和10μg/kg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患者注射该药后首次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3级获得率分别为81.63%和91.84%,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的57.14%和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18,Z=6.000,P<0.05),3 d后,替罗非班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4.3±1.8)mg/L vs(2.1±1.3)mg/L、(693.8±315.2)ng/L vs(272.7±254.3)ng/L、(82.7±11.3)ng/L vs(52.1±10.4)ng/L,P<0.05];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vs 4.08%)、(6.12%vs 4.08%),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强  李皓亮 《中原医刊》2009,(11):36-3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7例),疗程均为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3.0%vs14.9%,30d:6.0%vs25.4%,P〈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5±0.6)μg/L及24h平均水平(1.2±0.6)μ/L均明显较对照组[(2.4±0.5)μg/L和(1.8±0.4)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9.1%,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琳  周长钰  尹力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13,19(10):1873-1876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静脉推注10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μg/(kg.min),维持36 h]分为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A组)71例,替罗非班心绞痛组(B组)45例,非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C组)32例,非替罗非班心绞痛组(D组)52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与B组、D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严重出血3例均发生于A组急诊PCI患者,A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发生率,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复发,但其可能增加急诊介入治疗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血栓素蛋白1(TSP-1)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4例(男性33例,女性11例),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有明显血栓征象,平均年龄(62.0±11.4)岁,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n=24)与对照组(n=20)。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TSP-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IRA的TI MI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比20.0%,P<0.05),IRA远端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15.0%,P<0.05)。替罗非班组TSP-1增加明显;PCI术前替罗非班组TSP-1(346±145)ng/L,与对照组(339±125)ng/L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PCI术后TSP-1水平较术前分别增加(39±11)%,(18±9)%,组间比较,P<0.05。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能是TSP-1水平增加的原因之一;IRA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增加。TSP-1水平与IRA开通后TI MI血流呈正相关,TSP-1水平增加的意义尚不明确,其与远期预后、特别是心力衰竭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推测围绕TSP-1的研究或治疗有可能是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lime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AMI组20例,UAP组23例,NQMI组17例,并设SAP组19例,对照组20例。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CRP及血浆D-dimer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合征患者血清CRP及血浆D-dimer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AMI组较UAP组和NQMI组升高更明显,但它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及血浆D-dimer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UAP和SA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卢志红  陆红梅 《微创医学》2012,7(5):471-474
目的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VS 12.7%、34.5%VS 12.7%,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80%VS 52.7%,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7.2%VS 16.4%(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选择性靶血管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STEMI急诊PCI术患者125例,根据PCI术中是否选择性靶冠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分为A组(非注药组,60例)和B组(注药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B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A组(96.9%vs 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B组患者LVEF高于A组[(56.3±8.6)vs(5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MACE低于A组(3.1%vs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9.2%vs 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选择性靶血管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和尿激酶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LVEF及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ACS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和心律失常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情况、出血并发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电击复律/除颤率也有所降低。结论: 替罗非班提高了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可明显降低急诊介入治疗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顽固心肌缺血)。结果36h及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36h:2.9% vs 22.9%,30天:5.7% vs 35.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