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特别适应于血肿量不大、部位较深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李宝兰,杨萍(包钢三医院神经科,包头014010)高血压脑出血是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一种常见病,内科治疗病死率在50%~70%左右。开展外科治疗以来,使部分患者获救,但开颅清除血肿后,因手术对基底节区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致残率高,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应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11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运用CT导向简单立本定向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以及运用该方法治疗5例高血压脑出血服病人除1例死亡外,余4例生存质量良好,生活均能自理。该术式简单、风险小、对病人打击也小,无需特殊设备。特别适用高血压脑出血Ⅱ—Ⅲ级的病情危笃病人,甚至是Ⅳ级濒危病人。是值得在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能解除血肿造成的颅内高压和出血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HICH的传统治疗是采取内科疗法,但对重症患疗效不佳。在探索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由于简便,创伤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颅清除术。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包括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脑室体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使HIC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采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38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基线资料匹配的高血压小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血肿排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2年7月-2006年8月采用NDY一Ⅱ型立体定位仪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3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脑室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室及脑内血肿量,选择恰当的个体化微创手术:立体定向丘脑血肿排空、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存活53例,存活率为86.9%。对术后存活的53例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定:20分以下2例,20~40分4例,40~60分12例,60分以上35例,barthel指数60以上为生活基本自理,占66.04%。结论:采且侧脑室外引流、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及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方便快捷,创伤小,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4例,中脑、桥脑出血2例;出血量8.5-19.7ml,平均14.7ml;意识状况(按Glasgow计分法),3-5分4例,6-8分4例。抽吸后通过引流管分次注入尿激酶持续引流,血肿大部清除拔除引流管。结果:术后20-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血肿清除85%-90%。随访2-25月,8例全部存活。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压脑干出血,术中再出血并发症少,血肿清除时间短,有利于脑干功能的恢复,是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导航下微创穿刺在治疗丘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探讨丘脑出血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20例,为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单纯行微创术。观察组24例,为2012年1—6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均在立体定向下行微创术。结果术前年龄、性别、患侧经统计分析均无差异。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偏瘫、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深部出血,应用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术中在导航棒的指引下,精准地标记病灶范围,从而对脑内深部重要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创伤,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侵袭手术。此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根据CT靶点坐标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后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小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小脑实质的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左右[1].该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侧脑室引流术及微创手术(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生化酶技术)对11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凼,效果良好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1995年至1997年以来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8~78岁,平均56岁,23例均有高血压病史8~30年,平均20年。12意识状况按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斑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维68例,非手术治疗组92例.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的意识状态.患肢肌力、语畜、肺部感染、再出血、死亡率.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结果:住院期同观察指标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在意识状态、患肢肌力、肺部感染、死亡率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两组病例在语言恢复及再出血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观察指标显示两组病例ADL分级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23例,血肿位于基底节19例,丘脑1例,侧脑室1例,尾状核头部1例,颞顶叶1例,出血王20~40ml4例、41~60ml15例、70ml1例、>100ml3例。术中血肿抽吸1/2~2/3,余用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脑病6例,存活4例,死亡2例(1例过于危重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感染)。2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6%。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6例、搀扶行走12例,勉强搀扶行走2例,植物生存1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我院以往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创伤较大 ,现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血肿 ,结合尿激酶 (UK)应用治疗脑出血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穿刺引流术组 :共 78例 ,其中男 42例 ,女 36例 ,年龄 36~ 89岁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 5 2例 ,17例为 30~5 0ml,破入脑室 2 6例 ,2例形成脑室铸型。皮质下 2 0例 ,出血量 17例 30~ 5 0ml,2例 6 0~ 80ml,1例 12 0ml。1 1 2 开颅手术组 :共 90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34例 ,年龄 35~ 6 0岁 ;出血部位 :基底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下抽吸引流治疗可保守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幕上出血量为10~4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部分在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 反复注入尿激酶持续引流,同时进行其他常规治疗;部分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观察症状、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输液保守治疗。结果:血肿抽吸引流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预后血肿抽吸引流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小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在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引流对降低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16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4例.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是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凝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病人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根据血肿形状和血肿量设计引流管的路径,考虑血肿腔动态回缩和血肿重力下降等因素设计引流管的靶点,设计引流管侧孔数目及其大小的排列顺序,进而达到最佳引流效果。选择距血肿最大层面上下各1.0-1.5cm的CT层面上,以距血肿后壁1.0cm处为靶点。如CT鞍上池层面,颞叶内侧血肿直径大于2cm易压迫中脑,必须设计侧方引流管迅速缓解血肿对中脑的压迫。根据血肿最长轴设计引流管上侧孔的数量,使侧孔完全包含在血肿引流腔内,且侧孔按引流管远端至近端方向呈渐小性排列,减少血肿腔回缩对管的阻塞。结果:65例手术治疗均做到跟踪随访,近期优良率为60%,远期优良率为83.1%。结论:该疗法疗程短,恢复快,耗资少,效果好,病死率显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