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佳艺  刘敏 《海南医学》2023,(19):2881-2884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抢救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优化组,给予优化多发伤急救及监护护理措施,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3例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及监护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指标、急救成功率、病情进展程度和医护满意度。结果 优化组和对照组在分诊时间[(2.76±0.22) min vs(3.12±0.35) min]、急诊抢救时间[(55.62±3.98) min vs (62.21±7.95) min]、完成呼吸系统建立时间[(14.78±1.45) min vs(18.98±2.54) min]、完成循环系统建立时间[(12.88±3.29) min vs (19.88±5.34) min]、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时间[(2.61±0.29) min vs (4.36±0.36) min]、协同会诊时间[(6.34±1.14) min vs (7.32±1.32) min]、完成检查指标时间[(27.55±1.21) min vs (38.76±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抢救分工程序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实施抢救分工程序前处置的多发伤患者46例(对照组)和应用抢救分工程序救治后的54例(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的平均时间和抢救平均时间比对照组分别缩短了7min和25min(P<0.01),抢救成功率提高了13.3%(P<0.05). 结论 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实施抢救分工程序,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急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5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取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所需的急救反应时间、Glasgow昏迷评分(GCS)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生活质量、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与手术间隔时间、急诊与手术间隔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停留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9±6)min比(48±7)min、(7.8±1.3)min比(12.2±1.5)min、(11.9±2.3)min比(18.7±3.6)min、(6.8±0.8)min比(13.2±2.7)min](P<0.01);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10.2±1.4)分比(7.8±1.3)分],AI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13.4±2.1)分比(20.7±3.1)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生理功能在随访4、8、12个月时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5%(22/27)比37.0%(10/27)](P<0.05)。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缩短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缓解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7-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流程,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吸氧及其他治疗;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相关用时、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34.62±8.51)s vs(87.94±11.80)s]、心电监护建立时间[(5.89±0.92)min vs(7.84±1.37)min]、静脉通道建立时间[(3.96±0.84)min vs(48.16±2.20)min]、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1.62±0.59)min vs(3.92±1.27)min]及急诊总耗时[(28.62±8.05)min vs(43.61±11.29)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4.3%vs 81.3%)、心肌酶谱回落率(60.0%vs 32.8%)、胸痛缓解率(55.7%vs 25.0%)及意识障碍恢复率(64.3%vs 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可有效缩短各项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多发创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分别接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常规急诊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急诊抢救时间、死亡率以及重度恶化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急诊抢救时间(28.5±5.4)min,死亡5例,存活22例,死亡率18.5%;对照组患者平均急诊抢救时间(37.3±8.1)min,死亡12例,存活15例,死亡率44.4%;观察组患者重度恶化7例,中度恶化12例,轻度恶化8例;对照组患者重度恶化15例,中度恶化10例,轻度恶化2例;观察组重度恶化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重度恶化例数,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患者的创伤救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44例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创伤救治+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各7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5.83%79.17%)和护理满意度评分[(90.28±4.26)分(81.16±5.42)分]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2.78%8.33%)相对更低(P0.05),平均救治时间[(39.12±4.26)h(64.25±5.13)h]相对更短(P0.05)。观察组的病情监护质量评分[(91.42±3.51)分(83.64±3.82)分]、转运质量评分[(90.16±4.26)分(84.09±3.92)分]、应急处理质量评分[(92.55±3.72)分(82.04±5.06)分]以及风险防控质量评分[(94.29±4.12)分(81.16±5.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实施创伤救治,能够有效加快患者伤情的恢复,减少治疗康复期间的安全风险,全面提高急诊外科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战创伤救护模式在大批量洪水灾害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洪水灾害伤员共578人,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救援模式,观察组则接受战创伤救护模式,对比两组急诊救援时间以及抢救脱险率。结果观察组急诊救援时间为(87.16±20.35)min,而对照组救援时间大约为(122.17±30.65)min,观察组急诊救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脱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战创伤救护模式在大批量洪水灾害伤员分诊救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危重患者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日至2017年8月20日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胸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存活率(83.33%)、中途死亡率(1.67%)、抢救总时间[(32.02±5.75)min]、总体缺血时间[(3.25±1.85)h]、转运时间[(10.25±1.85)min]、开始治疗时间[(11.25±1.36)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转运时间和抢救总时间,降低中途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完善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为以后的护理急诊抢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共计22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2014年4-12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2015年1-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比较2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治疗结果和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情况。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中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和入院至手术时间分别为(6.86±2.08)min、(13.07±2.81)min、(7.01±1.57)min和(27.69±6.0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治疗结果,减少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入院治疗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于伤后8~12 d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则在伤后16~30 d后开始接受同样的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情况,同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6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65±3.16) d、(51.63±3.2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4±4.38) d和(69.24±5.1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99%(2/67)、1.49%(1/67),均略低于对照组的7.94%(5/63)和4.76%(3/63),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DRS评分为(15.68±1.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3±2.11)分,其GOS评分为(4.26±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86)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开展高压氧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缩短苏醒、住院时间,使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邹兴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37-2438,2456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中人工硬脑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人工脑膜进行硬膜缺损修补,观察组采用人工硬脑膜进行硬膜缺损修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及并发症,同时对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12.28±0.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6±0.80)分](P<0.01);术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观察组患者脑组织外露发生率2%,颅内感染发生率4%,顽固性脑膨出发生率2%,硬膜下积液发生率4%,癫痫发生率2%,除癫痫外均分别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颅脑创伤手术中采用人工硬脑膜进行硬膜缺损修补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6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病死率、有效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高于观察组(21.36%与9.71%),救治成功率低于观察组(68.93%与85.44%)(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和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缩短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翔  彭熠  曾凯敏 《海南医学》2016,(9):1454-1456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动脉瘤性SAH患者94例,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38/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83±2.19)d和(11.69±2.25)d,均低于对照组的(16.45±2.37)d和(14.70±2.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23.40%(11/47)和17.02%(8/47),均低于对照组的40.43%(19/47)和27.66%(1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V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分别为(129.61±13.45)cm/s、(3.63±0.38)分和(4.21±0.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3.83±14.20)cm/s、(4.47±0.40)分和(5.95±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SAH术后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与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探讨手部创伤组织治疗的理想术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82例手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分别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皮瓣成活效果、手指再造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90.7±20.1)min,短于对照组的(134.9±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为(94.2±9.3)ml,与对照组(97.7±6.8)ml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5,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优良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指再造功能优良率(92.7%)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 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手指再造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水疗法改善造影剂肾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前1 h,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1.25%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前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肌酐(Cr)、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3-)、肾小球滤过率(GFR)、尿液pH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IN发生率为4.5%(5/123),对照组为12.0%(1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一例出现需要透析、急性心肌梗塞、再次心肌梗死、脑出血、死亡等二级终点事件;观察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82.28±22.16)μmol/L、(82.06±22.79)μmol/L vs(93.89±45.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与术前比较[(92.79±49.04)μmol/L、(93.89±45.75)μmol/L vs(94.97±22.79)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GFR、尿液pH值与术前比较显著上升[(99.04±31.53)mL/(min·1.73 m2)、(102.34±38.49)mL/(min·1.73 m2)vs(79.93±18.14)mL/(min·1.73 m2);(7.09±1.03)、(6.68±0.95)vs(6.16±0.91)],对照组GFR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99.64±34.88)mL/(min·1.73 m2)vs(79.51±20.34)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80.88±29.39)mL/(min·1.73 m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液HCO3-、K+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冠脉造影/介入患者围造影期使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