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治疗方法有差别。为了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现对我院确诊为IC和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IC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及便血,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 2 4例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组织学、选择性血管造影、治疗反应等改变。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 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87.5 0 % ) ,女性多见 (女∶男为 2∶1) ,且多数 (79.2 % )伴有基础疾病 ,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律失常、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 ,病变多数局限在左半结肠。病变大多为一过性 ,早期内镜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尽早使用扩血管及防治感染药物治疗 ,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结肠镜检查、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 (IC)的主要方法。本病应尽早选用扩血管及防治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木成  朱瑰蓉 《当代医学》2010,16(15):62-63
目的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对3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84%,16%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及狭窄。内镜分型多数为一过型(91%),狭窄型占9%,无坏疽型。结论 IC患者多数有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IC)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常见 于老年人,是由于肠壁血液灌注不良所致的结肠缺血性疾 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左下腹疼痛,便血及腹泻。本文分析了 我院近5年确诊的2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对其临床特点 及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 对象:选择我院1991年2月-2003年7月,经临床、肠 镜、病理、组织学诊断为IC的住院病人共22例。其中男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33例IC患者,针对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2.7,合并基础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23例(76.6%),临床症状主要为突发性腹痛32例(96.9%)、腹泻23例(69.7%)和便血20例(60.6%)三联征。结论应警惕IC,早期进行结肠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3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凝  钱冬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16-219,F000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腹痛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含前列地尔及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腹痛,便血及结肠镜下粘膜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便血情况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结肠镜下粘膜恢复率高,治疗后粘膜恢复状态好.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有促进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及缺血结肠粘膜恢复的作用,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IC)是胃肠缺血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非特异性症状和客观结果之间存在差异是IC的一个标志。由于复杂和不可预见的表现,因此诊断延误较常见,尤其是IC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炎症性肠病表现有重叠时。本文报道了1例青年男性病例,患有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在口服抗凝剂时出现了IC,但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却提示为炎症性肠病。(1041~1046樊菁译)青年患者口服抗凝药出现炎症性肠病样缺血性结肠炎@Willeke P.$Department of Medicine B, Muenster University Hospi- tal, Albert Schweitzer Strasse 33, DE- 48129 Muenster, Ger…  相似文献   

10.
宾承国 《河北医学》2014,(4):602-60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 )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高血压( OR =6.872,95%CI=2.319-20.364)、TG升高(OR =3.429,95%CI=1.826-6.439)、糖尿病(OR =4.418,95%CI=2.013-9.696)、心房颤动(OR =2.932,95%CI=1.526-5.633)是IC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其预测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727、0.773,0.701。结论:临床对伴有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疾病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12例IC患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结肠镜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老年人IC以女性为主,均伴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全部病例以腹痛、便血为首发表现,随便血停止腹痛迅速好转。病变好发部位为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IC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病变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4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21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主要指标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两组WBC、LDH、BP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结肠镜复查,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临床上早期容易误诊,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本文将我院1996年11月~2004年12月确诊的22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我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IC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近四年资料完整的34例IC病例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总结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粘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引起肠道缺血性损害,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IC为自限性。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女性为多。本病较为少见,而年轻人更为罕见,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连发现2例年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理表现。方法根据确诊的37例年龄≥60岁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内镜下早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易出血。病理以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和大量纤维素血栓为特征。结论对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及时行结肠镜及镜下活检检查对IC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结肠炎患者60例,分为IC组24例,UC组3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1周内行肠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对两组虑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组年龄较溃疡性结肠炎明显大,发病时间明显较后者短;缺血性结肠炎组中患有心血管疾病、腹部手术史及其它相关基础疾病史的比例明显比溃疡性结肠炎组大:缺血性结肠炎组单纯血便的比例较溃疡性结肠炎组大,粘液脓血使及里急后重的比例较后者小;缺血性结肠炎组中病变与邻近正常粘膜分界清楚的比例较溃疡性鲇肠炎组大,且前者溃疡形状以纵形为主,后者以地图状为主:缺血性结肠炎组血管扩张充血、间质严重水肿及血管壁增厚的比例较溃疡性结肠炎大,而隐窝脓肿的比例则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较大.结论: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和肠镜下特征的差异,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史及临床症状,可为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2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肠壁缺血性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尤其年龄偏大的患者),腹痛不明显,而以便血为主,增加了早期诊断的困难。现收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该类患者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结肠某肠段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导致肠壁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结肠疾病。肠壁缺血可导致肠黏膜水肿、坏死和脱落,严重者可出现透壁性坏死及肠穿孔,本病多以急性腹痛起病,但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体征及结肠镜、钡灌肠、血管造影等检查。病情变化较快,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多在短期内完全恢复。为提高认识,现将我科2000--2008年收治的2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3例,男女比为1∶3.1,中位年龄为61岁;以腹痛(100%)、便血(100%)、腹泻(36.4%)、恶心(30.3%)、纳差(30.3%)为主要表现,72.7%的患者有腹部压痛;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结肠息肉分别为36.4%、42.4%、30.3%、36.4%,老年患者高血压、脂肪肝、胆囊结石的伴发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率分别为57.6%、45.5%及63.6%;病变主要累及降结肠(69.7%),乙状结肠(45.5%),脾曲(9.1%),横结肠(6.1%)。结论本组病例提示,IC好发于老年女性,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以腹痛、便血、腹部压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