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39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上方隧道巩膜瓣切口行三联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范围为1.36~3.16kPa,其中小于2.13kPa者28眼(71.79%);矫正视力范围为0.02-1.0,其中大于0.3者32眼(82.05%),31眼(79.49%)均形成弥漫扁平的滤过泡。结论 三联术具有恢复良好视力,有效降眼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实施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和滤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滤过泡形成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内压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优于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淑云 《中外医疗》2013,(34):69-69,71
目的 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急性组眼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慢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裸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作用 ,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角膜散光大等缺点 ,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对 4 3例 (5 1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切口内小梁切除术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3例 5 1眼。其中男 19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6 4.3岁。原发开角型青光眼2 4例 2 9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 17眼 ,急性闭…  相似文献   

5.
6.
7.
冯淑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47-134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平均眼压明显降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3例患者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2例发生少量前房出血。术后2例患者出现前房炎症性反应;5例出现角膜水肿,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经积极治疗多能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6.6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d、5d、3周、2个月、5个月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前房深度2.86±0.87mm优于对照组2.41±0.36mm(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总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56.10%)(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具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詹田兰  万芬 《中外医疗》2012,31(22):11-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的3~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18眼(69.20%),0.1~0.4者8眼(30.8%)。术后眼压24眼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0眼在15mmHg以下,术后随访期内2眼短期使用降眼压药。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3眼(88.46%)。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反应和短暂角膜水肿。结论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时,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62-65
目的观察同轴微切口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1.8 mm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1.1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治疗前的裸眼视力、散光、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裸眼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散光水平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细胞比例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89%(χ~2=5.625,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在减少术后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69-7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48眼),行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等情况。结果患者32例(48眼)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48眼术后随访矫正视力为0.3~0.8,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稳定,平均眼压(14.13±3.4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前房深度(3.4±0.6)mm,高于术前(2.5±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可提高视力,同时保持滤过泡功能,眼压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85-88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9年1—12月间确诊AACG合并白内障的107例患者病案资料,基于术式差异分组,其中54例归入观察组(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另53例归入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 术前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13),对照组为(0.41±0.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04),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36±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眼压为(18.31±4.47)mmHg,对照组为(18.36±4.52)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为(15.45±2.03)mmHg,低于对照组的(17.23±1.38)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眼压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2.24±0.20)mm、(3.49±0.31)mm,对照组术前、术后的前房深度分别为(2.23±0.19)mm、(3.45±0.29)mm,两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自组内的术后前房深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AACG合并白内障,视力矫正效果好,围术期眼压维持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74眼),给予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范围的患者占81.0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5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7例角膜水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晋江市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6只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常规降眼压,术后测量眼压,检查视力,随访3—12个月了解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变化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12个月89只眼(92.71%)眼压控制正常,眼压稳定在(15.32±2.62)mmHg,7只眼(7.29%)眼压波动于22—28mmHg之间,经局部用药,半个月恢复正常。9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用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恢复到0.5—0.8者76眼(79.17%)。96眼人工晶状体均位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7眼,13只眼术后眼前节炎性反应较重,通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眼压控制好、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54-57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托白内障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2眼),女15例(18眼),右眼18眼,左眼19眼,双眼3眼。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1±4.2)岁,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0.1者34眼,0.1~0.5者6眼,术后6个月视力〈0.1者下降为3眼,0.6~1.0者上升至32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眼中5只眼有局限的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水肿,11眼术后出现后囊浑浊。13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明显的纤维素渗出,16只眼出现继发玻璃体出血。17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短暂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1只眼随访2个月时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81-84
目的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其对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眼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9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组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9、0.192,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8.636,P0.05)。两组术前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7,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χ~2=3.920,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安全有效,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恢复房角功能,降低患者眼压,还可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