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 16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 分,(73.69±19.17)分, 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营养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行腹膜透析患者136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内、院外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身体营养状况、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及血肌酐(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腹膜炎、隧道口感染、引流不畅及低钾血症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联网+闭环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强化营养护理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和营养组(n=5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营养组给予强化营养护理模式,观察比较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生化指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量表(MI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常规组的BMI为(22.9±2.6)kg/m~2、血清白蛋白(36.5±4.5)g/L、肌酐(833.4±89.3)μmol/L以及血红蛋白(94.2±10.3)g/L,均明显低于营养组的(24.1±2.5)kg/m~2、(41.5±5.1)g/L、(1 084.3±156.6)μmol/L以及(104.3±1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营养组MIS评分为(5.89±0.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4±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但常规组无明显变化;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护理能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2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基本资料,检测白蛋白、血红蛋白、KT/V(尿素清除指数)等指标。结果 (1)观察组SF-36评分总分(55.5±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总分(72.5±1.3)分,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2)年龄50岁、经济收入5万/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透析时间3年、透析频率3次/周、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10g/L、KT/V≥1.2组患者的SF-36评分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经济、文化、透析时间及频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  相似文献   

6.
徐燕  方玉真 《海南医学》2016,(5):858-860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未接受系统的饮食指导,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饮食指导。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首次透析治疗后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为(12.01±3.25)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为(6.07±3.5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评分(14.10±3.68)分和(8.21±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为(22.69±3.76) kg/m2、肌酐为(992.73±174.35)μmol/L、血红蛋白为(104.65±20.56) g/L、白蛋白为(41.85±5.63) g/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32±3.21) kg/m2、(828.53±93.52)μmol/L、(92.71±17.51) g/L和(36.43±5.0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与首次透析时相比较,对照组患者仅肌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延津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DL[(63.29±19.86)分]、SF-36评分[(78.26±9.03)分]较对照组[(50.87±14.62)、(65.06±7.1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33.74±10.86)分]、SDS评分[(33.72±11.13)分]较对照组[(41.08±11.95)、(42.31±12.42)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延续护理实践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老年MHD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2组患者透析期间均实施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非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蛋白[(69.59±14.39)g/L]、血红蛋白[(100.34±9.49)g/L]高于对照组[(60.22±16.73)g/L、(88.51±10.39)g/L],尿素氮[(100.21±4.43)mg/dL]、血肌酐[(878.50±117.18)μmol/L]低于对照组[(110.79±5.47)mg/dL、(1 012.23±61.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24、18.336、18.471、18.549,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2.44±4.82)分、(67.84±11.42)分、(63.72±11.37)分、(74.79±9.68)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7.82±9.14)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60.43±5.69)分、(54.63±5.67)分、(58.42±9.91)分、(68.73±9.38)分、(54.5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6.770、8.613、7.243、6.770,均P<0.05)。 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CP)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轻中度AIDS合并PC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餐,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食;测量2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后BMI,检测Hb、ALB,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BMI[(18.8±2.7) kg/m2 vs.(17.4±3.8) kg/m2]、Hb[(1 10.6±1 6.3) g/L vs.(104.2± 15.2) g/L]及ALB[(31.4±3.9)g/L vs.(29.5±4.1)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AIDS合并PCP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胡蓉 《当代医学》2016,(11):96-97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17.33±4.21)分、(19.24±5.03)分,对照组分别为(21.45±6.19)分、(22.65±6.67)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064、2.273,P<0.05);2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出血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相关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6.17±3.28)分,高于对照组的(78.55±5.82)分,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62±0.92) d、(8.72±2.83) d、(13.27±3.78) 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2.16) d、(14.68±3.07) d、(25.16±5.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为(59.72±7.11)分、(63.29±7.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38±5.67)分、(41.26±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17.39 ± 3.11)分、(19.53 ± 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54 ± 4.57)分、(31.42±4.78)分,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3.11±9.63)分,高于对照组的(60.93±7.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优化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最终提升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予以VSD术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换药次数[(4.19±0.71)次vs. (2.43±0.42)次]、创面愈合时间[(26.62±6.31)d vs. (20.57±5.12)d]、创面愈合治疗费用[(3 245.86±254.39)元vs.(1 628.09±103.54)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从81.64%提升至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2组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1.93±0.46)分vs. (6.98±1.41)分],肿胀周径明显缩短[(1.21±0.15)mm vs. (12.91±0.19)mm],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90.24±5.09)分vs. (65.28±2.61)分],且优于对照组[(4.02±0.86)分、(4.12±0.18)mm、(78.59±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VAS评分,缩短肿胀周径,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愈合治疗费用,同时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邓莹沛 《中外医疗》2016,(25):168-17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期上下肢运动功能(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hel﹚评价、GQOLI-74生活质量评价变化。结果护理干预第7周观察组患者FM与Barthhe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肢FM得分(66.50±7.60﹚ VS (56.25±11.38﹚,下肢FM得分(70.50±9.37﹚ VS (62.05±8.75﹚;上肢Barthhel得分(38.88±9.83﹚ VS (33.85±7.56﹚,下肢Barthhel得分(39.32±8.59﹚ VS (33.22±9.15﹚,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同一时点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措施满意度达95%远高于对照组65%的水平(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患者认可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护理中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8例SU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2周后,对比2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随访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1.52±0.11)次vs. (3.06±0.18)次]、ICIQFLUTS评分[(35.12±1.62)分vs. (40.65±2.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5±5.49)分vs. (70.16±3.84)分],且2组社交限制评分[(20.62±3.62)分vs. (14.28±1.64)分]、日常生活限制评分[(35.62±4.85)分vs. (30.16±2.22)分]、心理影响评分[(40.52±4.55)分vs. (33.25±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SUI患者尿失禁症状,降低漏尿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罗针  崔翱  唐敏  赵小燕 《海南医学》2016,(4):686-688
目的 分析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植物人颅内电极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植物生存状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术.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植物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接受颅内电极植入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中的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6.7%(1/15) vs 13.3%(2/15)]、唤醒比例高于对照组[20.0%(3/15) vs 6.7%(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后,术后颅内出血、脊髓损伤、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0/15) vs 13.3%(2/15)、0 (0/15) vs 13.3%(2/15)、6.7%(1/15) vs 26.7%(4/15)、13.3%(2/15) vs 40.0%(6/15),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等脑损伤指标水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28 ± 4.36) μg/L vs (37.63 ± 6.87) μg/L、(10.92 ± 1.72) μg/L vs (24.31 ± 3.39) μg/L、(0.101±0.018)μg/L vs (0.165±0.027)μg/L,P<0.05].结论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植物人颅内电极植入术中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治疗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免收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及临床科室转入我科ICU的80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按照不同病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即刻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均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能提高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3.72±1.02) mmol/L vs (4.00±0.84) mmol/L],GCS评分[(7.12±2.14)分vs (5.03±1.62)分],APACHEⅡ评分[(16.00±3.73)分vs (18.90±2.54)分]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营养不良患者服用补肾祛毒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肾内科接受CAPD治疗且出现营养不良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及转铁蛋白(TRF)、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2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4±2.89)分、(17.89±3.13)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CG评分分别为(23.70±4.47)分、(16.91±4.35)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ALB、TRF、PA依次为(112.43±12.67) g/L、(39.24±4.78) g/L、(2.29±0.44) g/L、(324.56±50.41) mg/L,对照组依次为(93.34±10.24) g/L、(31.32±4.14) g/L、(2.08±0.41) g/L、(228.96±44.56) mg/L,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毒丸能够改善CAPD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