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控制不同血浆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预后和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低抗凝组)41例,调整INR 1.5~2.0;B组(常规抗凝组)40例,调整INR 2.0~3.0. 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及安全性终点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INR和华法林的剂量,A 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都没有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出血事件比例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可预防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的安全性及使用华法林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3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抗凝相关事件,出血事件25 例(8.3%),血栓事件6 例(2.0%),正常269例(89.67%);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 控制在2.0~3.0 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赵春丽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6,28(3):362-36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105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组(治疗组)52例与阿斯匹林组(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华法令2.5mg/d,口服,每3 d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值2.0~3.0并稳定后,改为1~2周测定1次,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d,门诊随访记录1年,观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1.96%,阿斯匹林组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92%,阿斯匹林组为3.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使INR值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该研究抗凝标准的98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46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15天使INR达到2.0~3.0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病人增加或减少药物、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2次,密切随访。结果:治疗组9~15d(平均10.1±2.2)INR达2.0~3.0(平均2.25±0.11),其中INR在1.8~2.5(平均1.92±0.23)之间者占90.7%,治疗组未出现脑梗死,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脑梗死,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瓣膜病房颤病人选择华法林3mg/d加强服药后监测及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陈亚静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75-675,677
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首次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出现出血症状,PT均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服用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44例(观察组),无出血事件发生者8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及INR值。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依据Youden指数拟合最佳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INR显著高于对照组(3.42±0.75 vs2.41±0.57,P<0.05)。INR评估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5%CI:0.75~0.92),最佳临界值为INR=2.9,该临界值下预测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和77.3%。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血磷脂酸(LPA)、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DVT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2组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钠100 U/kg,每天2次,治疗7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观察组静脉滴注灯盏花注射液40 ml+5%葡萄糖250 ml,持续治疗14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2组血栓再通率、凝血指标及血浆LPA、Hcy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股静脉、胭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00、5.566、4.444,8.086、6.171、8.107,P<0.05);观察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42.52、232.69、202.69,P<0.05);血浆LPA、Hcy及P-选择素较对照组显著下降(F=245.36、315.22、342.66,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926,P=0.01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提高DVT患者血栓再通率,改善患者凝血指标,降低患者血浆LPA、Hcy及P-选择素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国产与进口华法林片的给药方案,并对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取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国产华法林组服用国产华法林片(n=30),进口华法林组服用进口华法林片(n=30).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定期复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PT、INR值适当调整华法林剂量,对服用华法林的2组患者半年后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半年后国产华法林组INR值控制在2.38±0.09,有效率为80.00%;进口组INR值控制在2.19±0.12,有效率为83.33%.结论 国产华法林与进口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上,二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国产华法林治疗费用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银杏叶片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以及华法林减量的参考剂量。方法 8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口服华法林2.5mg/d,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2片,3次/d;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平均用药剂量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和INR获稳定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INR稳定值比较,两组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华法林每日平均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和华法林联用治疗房颤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华法林的清除,增加INR,提高抗凝效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华法林与银杏叶片合用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症1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平  刘敏  卢辉  祁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4):277-277,279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疗效。方法:将愿意接受华法林预防治疗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1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华法林3mg,1次/d口服,连服4天,第5天测定国际标准比值(INR),以INR值将华法林调整至最适剂量,以后定期每周测定INR,然后1个月检查1次,最长不超过2个月,两组患者根据临床实际联合应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调脂药治疗1个月随访2年。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栓栓塞症第1年发生率为4.1%,第2年为6.8%;观察组2年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控制在2.0~3.0能明显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 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 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 mg/d,平均剂量(2.00±0.75) 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20.0%,P<0.05).结论 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凝强度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高龄(≥80岁)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4例,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2分的给予华法林抗凝,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随机分为低强度组(INR:1.6~2.0)和标准强度组(INR:>2.0~3.0),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低于标准强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将INR控制在1.6~2.0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马俊珩  葛卫红  于锋 《吉林医学》2012,33(31):6759-676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09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血栓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0.98%),出血8例(发生率7.8%),口服华法林剂量(3.125±0.5)mg,实际INR值(1.7±0.5)。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时,能降低血栓或出血的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休息、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出血的观察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合并脑梗死和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和观察组经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61.54%(32/52),有效率98.08%(51/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17/52),79.55%(35/52)(均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组合并脑梗死10例,对照组合并脑梗死35例,另外华法林抗凝组神经功能损害(突发昏迷,偏瘫,失语等症状4例)较非华法林抗凝组(22例)少(P0.05)。结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梗死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严密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血浆华法林药物浓度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保持相对稳定,与出院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②INR和PT在患者出院前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依诺肝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4±3.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常规治疗;治疗组随机分2个亚组,治疗组1(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 N R,1.5~2.0);治疗组2(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2.0~3.0).起始剂量为华法林2.5 mg/d+依诺肝素120mg/d,当INR值分别为1.5~2.0和2.0~3.0时,停用依诺肝素,仅用华法林抗凝使I NR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疗程为半年.主要观察治疗后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以及不同INR值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结果 治疗组DVT和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1DVT和PE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与治疗组2无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事件,I NR 2.0~3.0组静脉血栓事件进一步降低,并不增加出血事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