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了解鹤壁市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预警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测的798例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436例,柯萨奇病毒A16(CoxA16)151例。结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oxA16)是鹤壁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依据病原体类型进行针对性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RT-PCR定性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及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共收集标本257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164例,EV71阳性118例,CoA16阳性40例,其他6例。其中粪便标本79份,病毒分离阳性61份,阳性率为77.2%;肛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53份,阳性率为67.1%;咽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41份,阳性率为51.9%;疱疹液20份,病毒分离阳性9份,阳性率为45%。结论 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的阳性率不同,以粪便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等及其他肠道病毒,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往往较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臂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为典型表现,大多预后良好,部分可发展为重症患者,甚至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分析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为EV71病毒感染,以小于3岁儿童常见,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及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常有白细胞、血糖、CK-MB增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为主,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9月收治的55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均出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半数以上患儿出现惊跳、肢体抖动、精神差和(或)嗜睡,部分患儿出现惊厥,危重型2例,均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顽固性休克。应用利巴韦林、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等综合治疗,治愈38例,好转15例,2例死亡。结论 3岁以内HFMD患儿在病程的第3~5天易发展成重症,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抽搐、嗜睡多提示病情危重;出现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休克则认为为危重型病例。重症手足口病起病凶险,须早期发现危重征象,并及早给予相关的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足口病4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本院收治的467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病例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但有一例重症病例无皮疹;轻症病例5~8d痊愈,各无菌性脑炎、脑脊髓膜炎、心肌损害患儿也均获临床痊愈,但4例脑干脑炎患儿死亡。在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及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后未再出现死亡病例。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的使用率过高,腰穿的比例较高,有过度治疗现象。结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是重症病例救治成功的关键;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易致脑干脑炎,病情凶险,普及病原体的检测对提高诊治能力,加强疾病的认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疱疹、溃疡等。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乏力、精神萎靡等。少数患者(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 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致病死,生存患者可留有后遗症。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为手足口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皮疹(100%)、持续发热(高热16.00%,中等热25.60%,低热58.40%)、肢体抖动无力(41.60%)、血压升高(18.40%)等,采取抗病毒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具有显著的临床特点,要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规律,探索正确的应对措施。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对本地区194例重症HFMD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南京地区重症HFMD的发病率为2.55/10万。其中,外来人口HFMD的发病率为3.13/10万,南京本地为2.20/10万。19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148例,占76.28%,男女比例为1.85∶1;通过对194例的病原学分析表明,肠道病毒71阳性63例(32.47%),COX A16阳性16例(8.25%)。结论 HFMD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高发,病程在5d以内发生。应控制感染源,加强HFMD监测,降低重症HFM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738例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丽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7):947-950
目的 了解本地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对738例小儿手足口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多,发病高峰为5-7月,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以1~4岁最多见(73.7%).散居儿童多,有接触史者少,临床以轻症病例为主,并发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者较多见,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增高多见;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预后良好.结论 只要采取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小儿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二期合并病毒性脑炎22例患者,就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给予脱水、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所有患儿均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重症HFMD合并脑炎病例,病情进展迅速,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53份2009—2011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部分结果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序列分型。结果253份样品中,总肠道病毒核酸(PE)检测阳性156份,其中CoxAl6核酸阳性41份,EV71核酸阳性92份;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69.0%);2010年和2011年均以EV71型为主(分别为78.1%和67.5%);30份EV71型病毒的基因测序分型均为EV71-C4a型,2例EV阳性病例标本的病原基因型为ECH03型;肠道病毒阳性率6岁以下儿童占阳性病例的93.5%(146/156),3岁以下幼童占阳性病例的73.0%(114/156)。结论本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EV71型为主,3年流行的EV71病原基因型主要为EV71-C4a型,在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中检出基因型为ECH03的病原;3岁以下的幼童为EV71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夏秋季节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孟祥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0):3050-3052
目的 分析患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归性分析我科收治121例手足口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对比分析普通型患儿及重症型患儿一般资料区别.结果 与普通型患儿相比,重症型患儿早期多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常规异常,神经精神症状.多合并有营养不良,贫血或有毛细支气管炎史(P<0.01).1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或严重后遗症.结论 治疗手足口病应重视早期明确诊断,对疑似重症型患儿应建议入院治疗,尽早干预;治疗上采用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