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激反应等应激有关因素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探讨应对方式在应激系统中的理论意义.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压力反应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5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医务人员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反应、家庭事件、工作学习事件、社交与其他事件和经济事件呈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负相关(P<0.05或P<0.01).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反应、工作学习事件呈负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性别有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医务人员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压力反应总分、年龄、性别和工作学习问题(P<0.05或P<0.001),影响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外支持、压力反应和性别(P<0.01或P<0.001).结论 医务人员的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性别和年龄有关,提示心理应激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压力反应等与应激有关因素对神经症患者主观、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压力反应问卷、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神经症组主观事件得分[(13.295±11.845)分]高于健康组[(7.261±10.873)分](P<0.01),而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得分[(10.239±9.105)分]与健康组得分[(8.376±11.21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症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和年龄负相关(P<0.01),客观生活事件与应激其他因素均无关;健康对照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客观生活事件与压力反应和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神经症组主观事件的因素依次有客观事件、年龄、压力反应和家庭内支持,预测力为47.7%;但影响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健康组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的仅有相对应的主观或客观事件.结论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报告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且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受其他压力有关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86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118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品行障碍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生活事件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总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行障碍组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行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品行障碍与应激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有关.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便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患者主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压力反应等与应激有关因素对神经症患者主观、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压力反应问卷、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神经症组主观事件得分[(13.295±11.845)分]高于健康组[(7.261±10.873)分](P<0.01),而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得分[(10.239±9.105)分]与健康组得分[(8.376±11.21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症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和年龄负相关(P<0.01),客观生活事件与应激其他因素均无关;健康对照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客观生活事件与压力反应和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神经症组主观事件的因素依次有客观事件、年龄、压力反应和家庭内支持,预测力为47.7%;但影响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健康组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的仅有相对应的主观或客观事件。结论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报告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且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受其他压力有关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军人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军人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 2 67名高原地区军人进行测评。结果高原地区军人的焦虑水平 ( 3 7.2 2± 6.64 )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t =17.92 ,P <0 .0 1) ;焦虑与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 ( r=0 .45 9,0 .2 42 ,0 .5 2 4,0 .2 75 ,0 .5 18,P<0 .0 1) ,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73 ,P <0 .0 1)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 (R2 =0 .3 67) :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精神质和神经质对高原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均有预测性 ,其中生活事件和神经质直接影响焦虑 ,自动思维、消极应、精神质对和社会支持间接导致焦虑。结论高原地区军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 ,对高原地区军人焦虑的发生 ,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精神质和神经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20名中专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责倾向、受惩罚外,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陈丧失外,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有正相关(P〈0.05或P〈0.01)。PC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5或P〈0.01);而NC与主观支持、总计之间有负相关,与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1),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有:社会支持总计、学习焦虑、年级、丧失、性别。以消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依次有: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学习压力、对人焦虑、人际关系5个因素。结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年级等多种因素对中专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军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驻杭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事件评价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RHMS)的 3个子量表及自测健康评定总分均呈负相关(P <0 0 5 ) ;生活事件评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SRHMS的 3个子量表及SRHMS总分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应对方式因素可以预测军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评价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动思维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压力反应问卷和自编服刑态度问卷,在SPSS 11.0、AMOS4.0软件支持下作统计分析.结果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艾森克人格中的P、E、N、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等因素与消极认知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负性自动思维、N、已服刑期、消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对消极认知均有预测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为0.267,0.170,0.149,0.139,-0.099.总预测力为27.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一般心理社会因素等应激有关因素对认知评价有着直接、间接的复杂影响,甚至各因素有双向交互作用,形成一个网络式作用系统.结论 消极认知是受应激有关因素中的多因素影响的;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应激源及阳性症状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对202例青春期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男性在教师压力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女性无相关性。女性在家庭压力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在同学朋友压力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男性无相关性。在怪异行为总评分与消极应对之间,女性呈正相关,而男性则无相关性。男性在阳性思维形式总评分、分量表综合评价总分、阳性症状量表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女性则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因素与阳性症状存在明显的关联。结论:不同性别分裂症患者,面对应激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对方式不同,会影响其症状的表现;性别与阳性症状存在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郑州市190名5所省市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生87例,护士103例)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心理健康总分及消极应对分均高于医生(t=2.90,P=0.004 1;t=2.14,P=0.034 0),人格评分不同性别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与神经质分均高于常模(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医生的复相关系数R=0.763 0,决定系数R2=0.582 1;护士R=0.685 6,R2=0.470 0,医生积极应对应激事件能力高出护士近1倍.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受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的影响程度约为58.21%,而护士为47.00%.结论:护士要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面对应激事件才能改变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人格的内外向维度和来自工作环境的主观应激对高原军人的积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人格的神经质维度、来自适应和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路径分析表明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但通过人格特征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结论: 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和人格特征对其应对方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 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 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 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医学生学习倦怠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蚌埠医学院1610名医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医学生学习倦怠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心理资本、积极应对高分组医学生学习倦怠得分均明显低于低分组(P<0.01);消极应对高分组医学生学习倦怠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P<0.01);希望、韧性、自我效能和积极应对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学习倦怠均呈正相关(P<0.01);韧性、心理资本、积极应对、希望均与情绪低落均呈负相关(P<0.05~P<0.01);希望、韧性和自我效能与行为不当均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和乐观与行为不当均呈正相关(P<0.01和P<0.05);自我效能、心理资本、消极应均与成就感低呈负相关(P<0.01)。结论:心理资本、韧性、希望、乐观、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学习倦怠相关性明显,消极应对是学习倦怠正向预测源,其余几个因素可以反向预测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外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移民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①移民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当地居民组(P<0.05或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移民SCL-90各因子分与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以及应激总分呈正相关(P<0.01);SCL-90中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以及其他因子与积极应对均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躯体化因子(r=-0.175)、抑郁因子(r=-0.134)、其他因子(r=-0.145)(P<0.05);SCL-90中躯体化因子、抑郁因与积极情绪体验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躯体化因子(r=-0.125)、抑郁因子(r=-0.162)(P<0.05);移民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移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经历的心理社会应激较多.  相似文献   

16.
王恩界  张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64-1166
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依赖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依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使用网络成瘾鉴定问卷(IA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MQ)、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对712名初、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无明显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应激、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依赖具有直接预测力;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依赖。结论上述结果基本支持了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应激-支持-应对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应激源及应激中介因素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建立留守初中生心理应激模型.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自尊量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五个县(市)5个乡(镇)中学130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事件(路径系数=0.08)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可以作用于消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0.01)和家庭关怀度(路径系数=-0.02)而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路径系数=-0.02)、自尊(路径系数=-0.03)、消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0.07)、积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0.04)、情绪稳定(路径系数=0.04)、精神质(路径系数=0.11)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关怀度(路径系数=0.10)、个性中的内外向(路径系数=0.21)、情绪稳定性(路径系数=-0.83)、精神质(路径系数=-1.87)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路径系数=4.89)可以介导家庭关怀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 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自尊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原军人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状况高于平均水平(6.51~7.93分);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自测健康各子量表的得分和总分相关显著(r=0.11~0.59,P 〈0.01);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社会支持、人际和工作环境事件因子、积极和消极应对是影响高原军人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原军人的自测健康状况尚好,保持情绪的稳定、完善个性、寻求社会支持、减轻生活事件的影响、采用积极的应对行为是提高他们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