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量元素与中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有关微量元素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十分广泛,许多资料表明某些微量元素与中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微量元素与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而脑动脉硬化是中风的病理基础。Chow How Lin等认为脑动脉硬化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风病人约有70%患有本病。动脉粥佯硬化与缺铜(Cu)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2.
1973年Jannetta 等人提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左侧第Ⅸ,X 颅神经在入脑干处(REZ)被扩张的后颅窝动脉环压迫有关。本文通过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正常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造影,证实了Jannert-ta 的假设;同时作者拟制定尸检和放射学的诊断标准,以便在术前估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压迫的存在与否。取10例尸体标本,行左侧颅骨切开术,在暴露的Ⅸ、X 颅神经上放三个小动脉瘤夹,其中  相似文献   

3.
与感染有关的中风临床和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近感染(原发性细菌感染)作为脑血管缺血的一种危险因素已得到广泛讨论,在一项对照 研究中作者发现在脑血管缺血前1周内患一种感染的病人(38/197;19.3%)较对照组(10/197;5.1%)为多,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常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调查与新近感染有关的缺血性中风是否能作为一种中风的亚型,新近感染是否影响脑缺血后缺损的严重性,以及确实感染和缺血性中风之间的生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两年来我们相继报道了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病例和病理资料,提出在传统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上,应将混合性中风单列一类,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此已得到国内同道们的重视,为推动混合性中风的深入研究,现将高血压所致脑出血与梗塞并存者14例,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一例成功的颈动脉手术至今已30余年,但手术对预防中风的确切作用迄今仍在争论,有的主张积极详尽的脑血管造影后手术治疗,有的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有的听其自然,不行手术治疗。自然病史许多脑血管病变的病人有一过性缺血发作(TIAs),其中30-60%病人5年内发生中风,而且半数病人发生在一年内。大多数TIAs病人发生中风是由于颈动脉狭窄突然增加所致。颈内动脉闭塞和TIAs的病人3年内有45%发生严重中风。脑血管疾病另一常见表现为一过性黑蒙,即短暂的单眼盲,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种病人90%以上有同侧颅外颈动脉病变,如不治疗5年内30%以上发生中风。无症状颈动脉杂音的病人34%每年进行性狭窄25%,如不治疗10年内45%病人发生TIAs或中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55只,肾动脉狭窄术后40周内自发脑卒中31只,其中单纯出血或缺血性中风20只(64.5%),混合性中风11只(35.5%)。混合性中风的大鼠脑内细小动脉的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微动脉瘤形成及增生性反应等病变比单纯出血或缺血性中风者更为广泛、严重。表明高血压是混合性中风的重要病因,高血压性血管损害是其发病基础。本文还根据中风灶的大小将混合性中风进一步分型,并探讨了各型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脑血管早期病理改变与脑微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脑血管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发现2个肉眼可见的动脉瘤及10个镜下早期动脉瘤。动脉分叉部内膜垫的变化与动脉瘤的病理改变程度有密切关系,动脉瘤形成早期即有内皮细胞损伤。结论 持续高血压引起的内弹力膜与平滑肌的破坏导致了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MRI检查使小脑上动脉(SCA)供应区的梗塞的诊断变得容易。作者对仅表现为小脑症状的SCA梗塞的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解释其基本的病理生理。 全组10例,均为男性,50~72岁,突然发病,MRI示小脑前叶梗塞。排除了基底动脉闭塞的病人。均在发病后1个月内基本相同的时间行脑MRI及脑血管造影术,MRI在发病后3周内检查,脑血管造影术在发病后1~14天内检查。所有病人均行包括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和holeter监测的心脏检查。 病变部位在左侧5例,右侧4列,双侧1例。发病时主要症状恶心呕吐3例,头晕8例,耳鸣1例,头痛3例,这些症状在数天内消失。所有病人有小脑性共济失  相似文献   

9.
中风继发癫痫10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继发癫痫并不罕见,但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前瞻性地收集我科近11年间住院的1090例中风患者中继发癫痫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中风继发癫痫,已排除原发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也不包括去大脑强直。脑出血及缺血性中风由高血压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由先天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少数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诊断主要由临床及腰穿确定。临床资料由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脑出血的CT与病理对比分析不伴偏瘫的完全性失语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3例报告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综述)颈椎侧方穿刺致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脑梗塞病人双侧颈动脉B—扫描和超声脉冲 多普勒血流测定对比观察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适应证的探讨胞二磷胆硷治疗脑动脉硬化痴呆13例胞二磷胆硷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轻微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视觉诱发电 位研究馄合性中风—一种应予重视的中风类型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枕叶脑梗塞的半视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死亡率的探讨棍合性中风3例报告枕叶出血6例报告原…  相似文献   

11.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是4支原始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中最常见的一种异常,大概在0.02%~9.60%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以发现PTA。PTA很少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在这些病人中.往往都是由于其他原因行全脑血管造影而偶然发现的,我们报导1例自发性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并使用电解脱弹簧圈(GDC)行血管内栓塞术,取得了影像学和临床治愈.这是国内第一例使用GDC栓塞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的报导.  相似文献   

12.
钙拮抗剂自60年代问世以来,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阻滞肌细胞膜上的慢通道,干扰钙离子跨膜内向流,从而抑制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近几年发现有些钙拮抗剂对脑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可能是治疗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疾患的很有希望的药物。一、钙拮抗剂对脑血管的选择性作用近年来,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脑血管平滑肌比周围血管平滑肌对某些钙拮抗剂更为敏感,在不引起全身血压下降的药物剂量时就能产生脑动脉扩张。Towart证实Nimodipine对基底动脉的收缩作用比对隐动脉的作用强30倍。钙拮抗剂对脑动脉和非脑动脉作用不同的原因有三种说法:(1)活化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扩张(CAE)是脑血管的一种不常见的病理性伸长和扭曲,通过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很容易识别.通常椎基底动脉较多受累.某些病人可表现为颅神经受累,而另一些病人则有多数神经功能缺失.迄今,尚无基底动脉扩张(BAE)与直立性低血压(OH)关系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BAE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2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例.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0、64、62岁.例1表现为有关SAH的体征,其后有第Ⅵ对和第Ⅶ对颅神经麻痹.CT及动脉造影均证实为一大的BAE.无其它易引起出血的病变.出血位于小脑蚓旁池(Paravermian cistern)及邻近基底动脉处.CT扫描和临床相证实了BAE为出血源的假说.例2、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自发性高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理损害的异同点。本研究用1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通过狭窄双侧肾动脉复制15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分阶段动态观察两者脑内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两种高血压动物的脑血管病理损害均是随着鼠龄增长及高血压的长期持续存在,由轻到重逐渐发展的,后期两者都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自发性脑卒中出现。表明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其所致的脑血管病理损害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病程与无症状性脑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45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中风或中风史、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颅内疾病的患者。按病程分为<5年、5-10年和>10年三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介病人脑动脉病变,SPSS10.0统计包分析TCD结果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病程组各动脉血速间无差异。 高血压病5年内组和5-10年组之间脑动脉总异常率无差异,但高血压病程>10年后总血管异常率显著增加 除大脑前、后动脉之外,其他各主要动脉异常率和高血压病程呈现直线相关,尤以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血管血速增快(狭窄)率最显著。结论病程是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烟雾病12例脑血管造影和CT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例烟雾病患者在发病后一周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和CT检查。脑血管造影均发现脑底动脉多发闭塞和基底神经节区异常血管网。CT扫描5例为脑梗塞,6例为颅内出血,1例正常,病例4最初表现为出血,50天后血肿吸收并出现梗塞。4例在不同期间进行了CT随访。本文对比分析了这些病人的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结果,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1)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与梗塞的关系;(2) 颅内出血原因;(3) CT随访;(4) 两种检查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造影对颞部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相当准确,但对进一步确定病变位于脑内或脑外,脑内病变的部位、深浅和精确范围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0例颞部占位病变的脑血管造影。本组造影摄片侧位动脉期、毛细管期和静脉期共3张,正位动脉期和静脉期2张。根据占位病变所在部位,分为脑内组、脑外组和脑内外组(同时侵及脑内外)。各组又分为颞前、颞后、颞前后(同时侵犯颞前后)和侵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致脑室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结合头CT、MRI检查结果,患者均为脑室出血;DSA显示19例双侧血管病变中,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4.76%),闭塞1例(4.76%),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4.76%),后交通动脉远端闭塞3例(14.29%),脉络膜前动脉远端闭塞13例(61.90%);2例单侧病变均为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42例侧半球中存在脉络膜前端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脉络膜前端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后交通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结论 DSA结合CT、MRI是诊断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重要方法。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是脉络膜前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扩张破裂,可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有些研究提供了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自然病程。发病后五年内,每年约有5%到6%发展成完全型中风,此后发生率逐见降低。但大部分中风发生于TIA后的第一年,尤其是开始几个月内。椎基动脉系统的TIA予后较好,有颈动脉系统症状的病人予后较差,但是椎基动脉系病变表现有较偏瘫者予后也差。与之相反,椎基动脉系病人的TIA发作次数频繁,却不易发展成完全型中风。  相似文献   

20.
既往在许多中风性失语的报告中,在卒中初期阶段曾倾向按病理病因学分类。本文对87例左半球脑血管病患者,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和CT研究了失语的解剖学基础,其中44例高血压性颅内出血病人中,有24例伴失语;43例左大脑中动脉范围非栓塞性脑梗塞病人全部伴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