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Gershlick A. H Stephens-Lloyd A Hughes S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17-17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未出现再灌注的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更适当仍不明确。比较此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补救性PCI)与保守治疗的研究资料很少,且尚未见到比较补救性PCI与再次溶栓的研究报道。方法:在英国进行了一项多中心试验,选取427例在溶栓治疗90m in内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和分析不同部位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分析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症状和效果。结果 92例AMI患者中,再通64例(69.6%),未通28例(30.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再通率83.7%(41/49),6~12 h溶栓再通率为55.6%(20/36),12~24 h溶栓再通率为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1)。死亡7例(7.6%),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室颤抢救无效2例。前、侧壁心梗,下、后壁心梗以及非Q波心梗在溶栓后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关键,不同心梗部位溶栓后症状有所差异,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尿肌酶早期与晚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24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为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病死率为8.77%,对照组为15.8%;溶栓各组除发生轻微的一般出血外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6.
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38例患者中 2 0例接受 rt- PA药物溶栓治疗 ,18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观察两组之间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再梗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溶栓组 IRA再通的患者有 15例 ,再通率 75 .0 % ,直接 PTCA组 IRA成功再通的患者有 18例 ,再通率10 0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溶栓组 L VEF为 0 .5 0± 0 .13,直接 PTCA组 L VEF为 0 .5 8±0 .10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0 .0 %与 0 .0 % (P>0 .0 5 ) ;住院病死率两组分别为 5 .3%与 5 .6 % (P>0 .0 5 )。结论 :直接 PTCA比静脉溶栓更充分有效地开通 IRA,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经典、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是有些病人有溶栓的禁忌症或者失去溶栓的时机,并且有溶栓失败、再闭塞的可能,这使得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学者提出直接经皮介入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rimay PTCA)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如何正确认识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摘译了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直接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的Cochrane系统评估文献。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首发心梗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随机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并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介入治疗组有27例和溶栓治疗组有29例,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介入组为(57.6±2.3)%,溶栓组为(49.9±1.9)%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介入组为53.42±6.28 mm,溶栓组为53.18±5.69 mm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5)。在进行了平均为期548.7±48.9 d随访后发现介入组生存率为85.2%,溶栓组生存率为79.3%(P<0.5),两组的生存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轻中度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使用了普通支架的介入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预后则可能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急诊溶栓和院内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治疗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两组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CK-MB峰值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及CPK峰值时间。结果院内病死率,观察组偏低(P<0.05﹚。再通率,观察组偏高(P<0.05﹚。 CK-MB峰值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及CPK峰值时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与院内溶栓治疗相比,急诊溶栓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而溶栓成功的标志则是梗死血管的再通,再通的间接标志之一是2小时内抬高的ST段迅速回落≥50%。我们观察到从溶栓开始到开始后的2小时内,部分患者AM I相关导联的ST段,存在较溶栓开始时进一步抬高的现象,这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早期溶栓和延迟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的时间分为6 h内溶栓组(30例),6~12 h延迟溶栓组(26例)两组,利用国内常用的尿激酶,进行相关溶栓的治疗。结果:6 h内早期溶栓组血管的再通率是78%,死亡率是7%,延迟溶栓组两项分别是65%、17%,两组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在6 h内溶栓血管的再通率很高,病死率较低,因此,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且利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效果也相同。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与院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7,5(5):47-47
1 适应证
(1)胸痛符合AMI。
(2)心电图改变至少2个相邻的导联有ST段抬高〉0.1mV;新出现的或可能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3)0距症状发作时间;〈6h最有益;6~12h较少但有重要的益处;若〉20h益处减少但经选择的病人可能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钱俊甫王永刘中松王达腾郭景辉 《中国医学工程》2021,(7):120-122
目的 比较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112例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单纯导管溶栓治疗,研究组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3种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比较尿酸氧化酶、链激酶和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 tPA) 3种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②方法 对 1 997年 1 2月~ 2 0 0 2年 1月 1 63例AMI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 1 63例病人分为尿酸氧化酶组、链激酶组、r tPA组 ,溶栓治疗后 ,观察血管再通率、出血率、4周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③结果 r tPA组血管再通率最高 ,达 76 .1 % ,4周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最低 (χ2 =4.341~ 6 .1 89,P <0 .0 5)。④结论 r tPA应作为AMI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42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和护理,31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7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但基层医院以尿激酶为主。1溶栓治疗的治疗原则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嘉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16(9):3-4
GISSI—1是80年代中期完成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将117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为链激酶组(5860例,1小时内静脉滴注链激酶150万单位)和对照组(5852例)。结果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应用链激酶者,住院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47%,3小时内治疗者死亡率下降23%,3~6小时治疗者死亡率下降17%,链激酶组1年死亡率也较对照组低。LATE试验是一项对AMI症状出现超过6小时的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的研究。将5711例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