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RS是一种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征表现为医院内感染和家庭内感染为主。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SARS病毒并发病的患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性强,在SARS疫苗尚未应用到人群进行免疫之前,人体对它普遍易感。预防和控制SARS的传播蔓延,必须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垂直传播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了解SARS病毒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4 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例SARS孕妇及她们的婴儿的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发病 10d内SARS病毒IgM/IgG抗体检出率较低 ,发病 10d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 ,ELISA较IFA敏感 ;SARS患者母体血清及她们的婴儿脐血清的SARS IgG的滴度非常接近 ,3个月后母亲SARS IgG的滴度还维持在高水平 ,而婴儿的滴度下降较快。结论 IFA和ELISA均适合于SARS发病 10d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ELISA较IFA敏感 ;SARSIgG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进入胎儿。  相似文献   

3.
4 传播和预防。发生在香港的一些宾馆和公寓大楼的SARS感染事件表明SARS病毒极具传染性。这种疾病在越南河内医务工作和香港医院中的快速传播同样证实了SARS病毒的强传染性本质。医疗工作、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员工均是常见的被感染。已有报道指出,SARS的攻击感染率可达50%,因此,SARS有可能演变成21世纪的首次全球性健康危机。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提示,SARS病毒在被污染物表面可存活24h,在粪便中可存活4d,在低温环境可能会长期存活,当条件适宜时可能会重新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5.
发热门诊患者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热门诊是为适应SARS疫情的不断蔓延而诞生的新型机构,它主要承担体温在37℃以上的发热患者的就诊任务,以对SARS疑似患者进行初步筛选,为防止SARS病毒的传播把好第一关,防止SARS病毒在门诊就诊的患者群体中的传播,保证医院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我院于2003年  相似文献   

6.
SARS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血清中特异抗体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血清中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的水平,对SARS病毒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调查。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200例正常人,200例在SARS病房工作1个月的医护人员血清中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的水平。结果 正常人及医护人员血清中未检测到SARS病毒IgM及IgG抗体。结论 不同于普通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SARS病毒可能不具有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7.
黎力  关彩萍  刘竹萍  卫平  尹立 《疾病监测》2004,19(5):165-167
目的 探讨SARS传播链形成的主要原因、干预措施及策略。方法 对 336例SARS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分析。结果 SARS发病有明显的医院和家庭聚集性。传播链发病主要分布在SARS疫情的初期。5 0岁以上人群发病易形成传播链。传播链病例组病死率 8.89% ,明显高于非传播链病例组。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是目前控制SARS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天津护理》2003,11(6):311-311
1 有关SARS的传播 病毒引发感染途径依旧未明,以近距离飞沫,亲密接触为主,感染对象主要为家属及医疗工作者。病毒含量分布依次为支气管肺泡冲洗液,痰液,(1mL痰液中含1亿个病毒),鼻咽分泌物,粪便(愈后期愈增加),尿液,眼泪,血液。病毒在  相似文献   

9.
深圳东门市场野生动物SARS病毒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深圳东门市场野生动物标本中SARS病毒进行监测 ,了解动物携带SARS病毒的情况。方法 对 2 0 0 3年 5月 7日至 12月在东门市场采集的果子狸、貉、鼬獾、猪獾和狗獾等 5种动物标本 ,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RT -PCR和SARS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5月首先从 4份果子狸和 1份貉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 5月至 12月的 12 1份动物标本中共有 5 5份SARS病毒阳性标本 ,阳性率为 45.45 %。 5月份、10月份、11月份和 12月份野生动物标本中SARS阳性率分别为 50%、83.33%、34.78%和 44.87% ,其中 ,果子狸的SARS病毒携带率为 90 %。结论 东门市场售卖的果子狸可能是携带SARS病毒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SARS的传播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抗 SARS病毒免疫球蛋白 Ig G和 Ig M抗体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早期、恢复期 SARS患者以及出院后 SARS随访者、急诊一线未患 SARS健康医务人员、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 SARS病毒 Ig G和 Ig M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 :SARS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群 SARS病毒特异性 Ig G和 Ig M抗体阳性数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5 )。在疾病早期 ,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 Ig M抗体 ,而且在疾病恢复期和出院后随访时以及急诊一线未患病人群中 ,Ig G抗体的阳性率始终高于 Ig M抗体。结论 :SARS病毒抗体变化规律与一般传染病抗体产生规律不同 ,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SARS病毒在外界环境物品中生存和抵抗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评估SARS病毒离开人体以后在外界环境物品中生存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是将滴度为10~6TCID_(50)的SARS病毒BJ-01株涂布在灭菌的不锈钢片、玻璃片、塑料片、滤纸片、棉布片和木片的表面,或混合在灭菌自来水和土壤样品中,经一定时间后洗下病毒,接种Vero-E6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结果,SARS病毒在模拟污染的不锈钢片、玻璃片、塑料片上可以存活至少2d,在模拟污染的棉布片、土壤、滤纸片和木片上至少可存活4~6h,在污染的自来水中2d仍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干燥是影响SARS病毒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SARS病毒离开人体以后在外界环境物品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做好对环境物品的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的呼吸综合征(SARS)先由广东,后在北京爆发流行,之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肆虐蔓延。内蒙古自治区也是SARS流行的重灾区之一。为了解SARS在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人群中造成的心理影响,我们于2003年11~12月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因SARS患者波及的传播链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迅速传播蔓延给人类提出了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抗击SARS取得重大突破、阶段性的胜利又使人类获取了难得的宝贵经验。方法 在抗击SARS的日日夜夜里,救治病人、切断传播链是医务人员奋战的目标。结果 本文试图从社区角度,微观探索切断传播链的若干做法,包括:①从社区的角度观察SARS的传播特点;②镇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有效地切断了SARS的传播。结论 ①如何在社区内早期发现传染病,早期隔离;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③加强对社区的外来人员的管理;④社区卫生宣教;⑤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急性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SARS流行期和非流行期无偿献血人群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 情况,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SARS病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 液进行SARS病毒抗体筛查,对SARS病毒抗体阳性样本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一步检测SARS病毒核 酸。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20名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咨询调查,同时对31名SARS康复献 浆者进行检测,分析相关数据作对照。结果 612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SARS病毒抗体阳性56例,阳性率为 0.92%,31名SARS康复献浆者中,检测出SARS病毒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96.77%;SARS流行期和非流行期 无偿献血者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1%和0.92%,56名无偿献血者SARS病毒抗体阳性的平均S/CO值 (2.34)和抗体平均滴度(≤1∶2)均明显低于30名SARS康复献浆者的平均S/CO值(14.8)和抗体平均滴度(≤1∶ 32);56例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均未检测出SARS病毒核酸;20例SARS病毒抗体阳性无偿献 血者的调查显示:献血者身体健康,无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的低水平 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是否表明SARS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曾经感染过SARS病毒,尚需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患者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体液污染媒介而传播。从全国发病情况看,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2003年4月15日我市首例SARS患者住进我院,这对我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成为管理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院从4月5日-5月10日共收治SARS及SARS疑似病人5例,我院从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严格管理考核入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掌握了正确的防护技能。达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答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但不能排除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是受染高危人群。“超级传播者”(“super spreader”)现象 ,并没有医学科学的根据。追溯到SARS流行的初期 ,SARS患者仅被认为是由于常见病原体所致 (如肺炎支原体等 ) ,尚未认识到这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传染病 ,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采取严格的传染病隔离和自身的防护措施。在保护措施缺乏的情况下 ,许多医护工作人员及亲属、患者的家庭成员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被感染。随着防护隔离意识及措施的到…  相似文献   

17.
答 :中国香港、日本和德国实验室网络研究确定 :新的冠状病毒 (SARS CoV)在干燥塑料表面至少存活 4 8h ;在粪便中至少可存活 2d ,在尿液中至少可存活 2 4h ;而在腹泻病人的粪便中病毒因pH比正常粪便低 ,可存活 4d ;在粪便和尿液的混合物中 (室温 )至少可存活 1~ 2d。在低温环境中可存活更长时间 ,而在 0℃时可无限期存活。SARS CoV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存活时间分别为 :4℃和 8℃放置 2 1d时 ,病毒浓度仅有很小程度的减少 ;在稳定的室温放置 2d时 ,病毒的浓度只降低 1个对数 (比冠状病毒稳定 ) ;加热达 5 6℃时 ,则以每 15min可杀灭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产生情况以及SARS-CoVSpike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95例SARS患者体内抗体的产生情况和验证病毒Spike蛋白抗原的特异性。结果 95例SARS患者血清抗体结果中,大部分患者出现抗体阳性,抗SARS-CoVIgM总阳性率为91.6%(87/95),抗SARS-CoVIgG总阳性率为97.9%(93/95);高暴露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SARS-CoVIgM和抗SARS-CoVIgG阳性率为0%。经过携带Spike-protein基因的重组病毒Ad-sn感染COS-1细胞后表达的s蛋白抗原,使用SARS患者抗血清能够检测出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表达的S蛋白抗原,能够通过不同患者抗血清同时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蛋白。结论 SARS患者感染SARS-C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利用SARS患者所产生特异性抗血清,可以检测出克隆SARS-CoV的Spike基因所表达的Spike蛋白。  相似文献   

19.
在SARS流行期间,我院作为沈阳市卫生局指定发热门诊,接收了大量的发热患者,门诊集中了大量的易感人群,故医务人员成为了SARS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不做好预防与监控,很可能导致病源的扩散。因而做好院内交叉感染的监控,防止病毒的传播是一个重要问题。我院在SARS流行期,加强了对门诊各处置室的空气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病毒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比较IFA和ELISA法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及10例正常人双份血清的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43例患者中新近感染SARS病毒40例(93.02%),3例未检出其感染。发病10天内检出率较低,发病10天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ELISA法较IFA法敏感。结论IFA法和ELISA法均适合于SARS发病10天后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ELISA法较IFA法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