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 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方法】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53.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术前均用苯苄胺等药物准备2~4周。经腹腔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1例,经腹膜后入路14例。在手术刚开始、建立气腹后、分离肿瘤时、切除肿瘤后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1例早期经腹腔入路手术的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24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脉搏血压没有剧烈波动。术后血压稳定,疼痛较轻,术后5~7d出院。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在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不同的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与硬膜外+全麻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术中扩血管药、术后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硬膜外+全麻组病人于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全麻组;且全麻组病人术中扩血管药使用普遍而量大,术后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亦多。认为硬膜外+全麻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易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方法】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53.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术前均用苯苄胺等药物准备2~4周。经腹腔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1例。经腹膜后入路14例。在手术刚开始、建立气腹后、分离肿瘤时、切除肿瘤后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1例早期经腹腔入路手术的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24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脉搏血压没有剧烈波动。术后血压稳定,疼痛较轻,术后5~7d出院。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在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不同的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24例患者在后腹腔镜行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分析麻醉过程中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肿瘤切除前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均较麻醉前升高,心率(HR)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肿瘤切除后,HR、SBP及DBP同肿瘤切除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术毕麻醉苏醒迅速,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波动,合理的麻醉与管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术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嗜铬细胞瘤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73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2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血压和护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治疗组患者术后舒张压于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标准。半年后回访发现,患者血压情况良好,出院后未再次服用降压药物。结论: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方法无关,但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力(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腔后30m in MAP、HR、PEAK均明显升高(P<0.05),PETCO2显著升高(P<0.01);术毕PETCO2仍高于术前(P<0.05);肿瘤探查后5m in MAP、HR明显高于探查前(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选择、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呼吸管理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在老年结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24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除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的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评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麻醉的结局。[方法]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开放手术(A组)和腹腔镜下手术(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程监测呼吸和循环状态,术中记录血压、心率,并测定血气值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统计手术、麻醉及复苏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麻醉、复苏、下床、住院时间及出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术中循环变化在分离暴露肿瘤时组内、组间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发生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1),各组循环波动时血浆NE的浓度亦全部明显升高(P<0.01)。腹腔镜组气腹后pH值低于开腹手术组,PaCO2高于开腹手术(P<0.05)。[结论]随着术前充分的准备、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术期嗜络细胞瘤手术麻醉的结局及成本-效益比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显示术中循环相对稳定、出血少、手术麻醉时间短、恢复快、活动及出院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林晓东  郭雨 《吉林医学》2007,28(13):1501-150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对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力(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腹后5min内,MAP、HR、PEAK均明显升高,PETCO2显著升高,肿瘤探查后5min,MAP、HR明显高于探查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完善的监测和及时准确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呼吸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惠花  蔡伟华  莫坚 《河北医学》2006,12(9):884-887
目的:总结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2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有显著性变化,全麻加硬膜外组HR、MAP、SBP、DBP较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有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是最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1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冽手术均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为开放手术。肿瘤直径1.0—8.Ocm,平均3.8cm。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40~16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5—9d,平均5.6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由于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1例.其中经后腹膜途径23例,经腹膜途径8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诊断皆为嗜铬细胞瘤.有4例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血压最高达210/110 mmHg,最低达到85/55 mmHg,心率最高达121次/min.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平稳.术中出血量约为40-210 ml,平均(70±21) ml,无1例患者输血,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60±20) 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术前内分泌检查尿香草苦杏仁酸(VMA)、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经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症状复发以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者可根据经验和肿瘤大小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或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知晓及遗忘作用。方法:将2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4例)和对照组(107例),分别采用异丙酚2mg/kg及依托咪酯0.4mg/kg诱导麻醉。术后48h内双盲法获取麻醉中知晓及遗忘作用结果。结果:实验组离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离室时未清醒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知晓病例麻醉深度、无痛知晓率少于对照组(P〈0.05);下台搬动知晓、离室指令知晓、离室时清醒病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麻醉术后清醒快.知晓发生率高;依托咪酯诱导麻醉离室时间长于异丙酚,但知晓发生率低,遗忘作用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6例经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初步经验并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用后腹腔镜切除拔术治疗5例肾上腺肿瘤所致的原醛症及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结果 6例手术时间45—120分钟,无严重并发症,血压及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体现了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全麻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5例,按照入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喉罩组为置入SLIPA喉罩,气管插管组为插入气管导管,比较两组置罩管(罩)前后以及拔管(罩)前后HR和MAP变化以及波动幅度。结果两组置罩(管)前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置/拔管前后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波幅变化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机体应激反应轻,心率、血压波动幅度小,可望成为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麻醉气道管理的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改良单层面分离法与传统三层面分离法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上腺肿物病人43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2例,行经后腹腔镜改良单层面肾上腺肿物切除术,从背侧腰大肌表面的疏松无血管平面一直向上向内游离直至找到肾上腺中央静脉,处理中央静脉后,快速切除肾上腺;对照组21例,行经后腹腔镜传统三平面法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对比2组病人总手术时间、找到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43例行经后腹腔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找到肾上腺中央静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去除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种手术方法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后腹腔镜改良单层面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能够早期快速寻找并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解剖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压、心率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则在术后拔出气管导管后及术后24 h仍高于麻醉前水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血糖值基本恢复正常(5.0~6.0 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值>6.0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抗凝血酶Ⅲ(AT Ⅲ)的各项指标值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术后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各项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纤溶功能亢进,是理想的麻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