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中损伤控制骨科的应用价值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即抽取该院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骨创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在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给予治疗组进行创伤控制性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组进行常规创伤性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经过对比,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的治疗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实施损伤控制骨科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2例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实施损伤控制性治疗,对照组(71例)实施常规创伤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关于骨科下肢创伤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9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单双号编号分为采用常规救治方法 的对照组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救治的研究组各4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更佳,并发症也显著减少(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在临床急救中采取出血控制、污染控制、关闭腹腔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ICU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观察本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DCS组中,95例在ICU复苏治疗后实施确定性手术,均痊愈出院,治愈率86.4%,15例死亡,死亡率为13.6%。DCS组患者ICU复苏后的Apache-Ⅱ单项评分(APS、YS、CPS)及总评分均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0.05;DCS组ICU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体温、pH值均显著高于复苏前(P〈0.05),PT值显著低于复苏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CS组ICU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体温、pH值、P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过程中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减轻创伤应激、节省手术时间、纠正创伤三联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2010年5月2013年8月110例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时间方面,研究组平均溶栓时间为(4.5±1.3)d,短于对照组的(8.6±1.9)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进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37-338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科牵引术。对治疗后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骨折愈合总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7%(P<0.05)。结论骨科牵引术可有效改善下肢创伤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盆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严重盆骨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即实验组25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实验组的25例患者行骨科损伤控制方式,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骨科(DCO)在骨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入该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损伤患者48例及同期入院的一般多发伤患者48例进行对照,一般多发伤组患者治疗以常规治疗和程序为主,严重多发伤组患者的治疗按照DCO的理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酸中毒数据、凝血功能情况,对比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严重多发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指标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严重多发伤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1%、18.75%,一般多发伤组患者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DCO在临床中能够有效降低部分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4~74岁,平均36.8岁;在急救护理中采取损伤控制理念.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43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的临床急救有效性.方法:选取30例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护理,分成观察组15 例和对照组 1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则采取院前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急救措施,比较组间最终所获得的急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各指标结果 比... 相似文献
11.
沈会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1):88-8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就诊的创伤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架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在骨科修复时进行创伤控制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2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治疗;研究组在实施临床常规救治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残率23.08%、致死率7.69%、并发症发生率28.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致残率34.78%、致死率26.09%、并发症发生率52.17%;研究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6.34±2.55)、特殊检查时间(13.25±2.81)、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29.36±7.4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69±5.34)、(19.63±4.57)、(49.57±9.82)]明显缩短,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7.28±1.46)与对照组(8.61±2.20)患者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采用VSD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患者16例。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一次创面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创伤骨科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5.0%,死亡率5.0%;对照组治愈率60.0%,死亡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来说,急救药品与物品事在急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急救药品的管理和存放,也是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代医疗机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的安全度,必须要加强对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整体效果提升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在骨科创伤术之后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临床诊治、防范方式。方法通过回顾的方式将2012年10月7日—2013年7月3日我院中53例在骨科创伤术之后显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人员的临床相关信息,例如:资料、诊治方法等,予以探析。结果静脉血栓类型:下肢髂骨,对应患者:16例,通过9 d的诊治,患肢恢复。深静脉血栓类型:小腿部位,对应患者:20例,通过4 d的诊治,患肢有改善,痛感缓和,皮温消退、肿胀不见。深静脉血栓类型:混合型。对应患者:19例,其中,通过药物缓解:12例,对应时间:11 d。通过介入诊治缓解:7例,对应时间:11 d。结论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通过预防即可使患者在骨科创伤术后得以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吴群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7-68
目的:分析VSD技术在骨科创伤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将48例骨科创伤患者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换药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VSD技术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受伤创面有明显、快速的愈合,感染人数较少,治疗效果显著。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比普通换药更能加快人体伤口血液循环,不必频繁换药。该技术能够减少骨科创伤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创伤骨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t=3.2548,P=0.0125)、出血量(t=4.1425,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份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微创组患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创伤骨科治疗中使用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行骨科创伤手术中VSD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48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换药法,进行两组临床效果、治疗指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中16例患者显效,显效率66.7%;对照组24例患者中11例患者显效,显效率45.8%.观察组伤口愈合速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应用VSD疗效显著,并能够避免常规换药方法创面大小局限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