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 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韩羽  张文涛 《现代保健》2010,(19):177-178
祖国医学中眩晕症病因病机包括风、火、痰、虚、瘀及感受外邪,而总以虚为本。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作眩”、“髓海不足”等致眩晕学说,笔者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对诸家有关眩晕症病因病机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探求中医防治眩晕症的基本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老年患者及中风"欲病之人"制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方案,评价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防治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并符合中风"欲病之人"共683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两组均按照西医常规给予降血压、血脂、血糖,改善心功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原治疗基础上运用中风防治的KY3H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以干预,临床观察1年.结果 中风先兆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全身性疾病的量化指标稳定,偏颇体质的转归率提高.结论 运用中风防治的KY3H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以干预,使中风先兆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全身性疾病的量化指标稳定,偏颇体质的转归率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其特征为半边颜面突然失去知觉,口眼歪斜,病在左,歪向右,病在右,歪向左.常有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皱纹消失,鼻唇沟浅平,说话"漏风",流涎等,俗称吊斜风.近年来,用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在早期及时治疗效果最佳.笔者从1997~2000年3月共收治52例患者,运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分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类型,发病急骤.好在凡事都有先兆,中风也不例外.人们如能提高警惕,尽早发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黄牌"信号,就能有效地阻止中风的发生.老人健康长寿的12『点』策略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膳食应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有人将有助于健康长寿的膳食原则归纳为以下12"点",便于记忆,做到也不难.  相似文献   

6.
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的危险信号,也是积极预防中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确认识和掌握中风先兆的症状,辨证施治,终止中风先兆的发展,对降低中风发生率,避免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兹对16例中风先兆症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对于中风的分类,《金匮要略》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明代李中梓又明确将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这种分类方法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217-2218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对中风失语病名的描述有:神昏不语、语言不利、暴痦难言、中风不语、舌强言蹇、痦痱、风懿、风喑等不同的论述。《素问·脉解》曰:“内夺而厥为痦痱,此肾虚也。”刘河间释云:“内夺而厥,谓肾脏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则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暗痱;”《千金要方》谓:“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痱,相当于完全性失语,风懿相当于感觉性命名性失语,风喑,似属构音障碍,失音病位在于喉咽。针灸对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笔者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宝玉 《健康向导》2014,20(4):34-35
<正>中风是中医病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病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中风发病突然,变化迅速,与自然界的风"善行而数变"特征类似,所以中医把上述临床表现称为中风,又称"卒中"。中风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一些中风先兆表现:"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平人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中医脏腑气血、经络和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来探讨高血压发病的病因病机。机体脏腑失衡、经络淤堵和气血异常均会引起血压波动,通过针灸临床观察,提出脾胃失调型、肝胆淤堵型、肾气亏虚型、肺阻痰淤型和心火上延型因五脏系统失衡而引起的气滞血瘀型高血压和中枢、脏腑及外周缺血引起缺血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假说。基于病证相关、方证相应的辨证要素,我们采取"临床-假说-验证-临床"的设计思路,针对病因病机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效应验证,在总结治疗效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还原高血压发病的病因和病机。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根据其病因把中风分为"内中风"与"外中风",并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认为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虚实不同故二者治法相反。此属于理论创新。治疗"脑充血"以平肝熄风、引血下行为治则,治疗"脑贫血"以气血双补为治则,本文结合自身西医临床实践,参照西医病理学、内科学,以中西汇通之义,更深入探究脑充血及脑贫血的现代医学类似病证,试图以中风虚实辨证作为总病机,用中医虚实辨证来统领临床上高血压及脑血管病的病机及诊断治疗,进而发挥中西汇通优势,为临床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西药肠溶阿斯匹林、维脑路通、脑复康、维生素E等,并配合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64.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中风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延迟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致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中风发作前1~14天为"近中风期",往往有9种先兆症状出现。识别中风先兆,超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乏力嗜睡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中风前有全身乏力、嗜睡症状,这种乏力往往没有明确的诱因,比如运动、劳累  相似文献   

14.
谢玉强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657-1658
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基础则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中风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滞、气逆)、血(血瘀)六端。  相似文献   

15.
熊胜发 《现代保健》2011,(23):158-159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西药肠溶阿司匹林、维脑路通、脑复康、维生素E等,并配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正寒冷的冬天让许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群措手不及,一不小心就被中风"击倒"。面对这种急症,中医将如何应对呢?在治疗中风的长期过程中,中医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中风患者的家庭护理应该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永川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中医师李兴琼。中医并非只能治慢病它适用于中风各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江浩 《长寿》2011,(7):31
半身不遂,古又称偏枯、偏风,通常为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半边肢体功能障碍,不能随意活动,感觉减弱,或伴有口歪眼斜、舌头发硬、语言謇涩等症状。其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病人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风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均分成2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与护理。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接受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与护理的观察组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患,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中风下肢痉挛治疗的病患,开展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与护理方案,能提升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又名"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着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与"风"善行善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命名.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可属"中风"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在中风的综合康复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中风乃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健脾化痰祛风、益气活血祛瘀、补肾填精益髓的治疗方法,同时配合针灸、按摩以及康复训练,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