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的临床安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9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对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结果:2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结论:患者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医务人员要根据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特点给予合理用药,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并对其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72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详细记录与统计。结果:本组过敏反应45例,消化道反应13例,泌尿系统反应9例,神经系统反应5例,其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7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使用头孢呋新17例,头孢噻肟31例,头孢哌酮19例,头孢唑喃5例。结论: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且二代、三代类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科学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掌握其使用禁忌症,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由甘肃省肿瘤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病例3 945例,病例年龄18~81岁,以60~81岁为主,占44.7%,疾病种类以消化道肿瘤和呼吸系统肿瘤为主,分别占20.67%、19.8%,用药种类以第三代为主,占31.71%,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44.3%,用药方式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4.5%。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5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主要为变态反应(39.87%)、消化系统(28.10%)和循环系统(1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OR=1.804)、用药种类为第二代(OR=1.799)、第三代(OR=2.026)和第四代 (OR=1.640)、肌内注射(OR=1.369)、静脉滴注(OR=2.061)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相比,疾病种类为呼吸系统肿瘤(OR=0.722)、乳腺肿瘤(OR=0.643)、头颈部肿瘤(OR=0.755)、泌尿系统肿瘤(OR=0.527)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关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人群,准确评估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种类及用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沙雷菌属的分布情况以及沙雷菌属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2月临床分离的84株沙雷菌的菌种分布和抗菌药物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采用黑马生物鉴定加药敏板进行,数据分析采用WHONT 5.0版软件.结果 沙雷菌属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90%,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0%左右,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因抗生素的种类不同而异.结论 沙雷菌属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医生应重视其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天津某三级医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某三级医院院内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并随机选择400例患者医嘱进行研究,观察患者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中,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多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而给予患者抗菌药物的主要给药方法常为注射以及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的处方数量为388例,所占比例为97.00%。而口服给药的处方数量则为12例,所占比例为3.00%。针对本次研究的400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6.75%。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过敏反应以及消化系统等,其中消化系统的发生人数为15例,所占比例为55.56%,其次则为过敏反应,其发生人数为9例,所占比例为33.33%。结论 该院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于合理范围,但仍需严格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而保障临床用药的作用及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职业技术学院收集的108例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病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汇总所有患者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发部位.结果:通过观察汇总得出10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7例,达全部的52.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发生不良反应的过敏部位有皮肤(如荨麻疹)、神经系统(如血管神经水肿)、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等)、皮肤附件等相关部位,所涉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人体敏感度最高的为头孢哌酮,占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中的22.37%.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影响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附件等部位,以头孢哌酮所占比例最高,所以相关人员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分析药物的药理特性,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适时根据具体情况给药,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过敏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汕头市某医院住院病人2003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情况,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为计算单位,对住院病人2003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药金额、DDDs、日用药金额等进行临床应用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应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为三代头孢及其复方制剂;DDDs排序前三位为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头孢替唑钠等。结论 该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应控制第三代头孢及其复方制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雷敏 《现代养生》2014,(6):131-132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病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与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9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报告中共涉及有15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中以头孢哌酮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2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20例/组.一组患者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第一代相比更高(P<0.05),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比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门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某院门诊38 30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分析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对各类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率、用药类型、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率为14.71%,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处方最多,占40.23%;喹诺酮类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数最多,占20.97%,林可霉素类超说明书用药率最高,占57.98%.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类型主要为超频次用药及超剂量用药.静脉给药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率19.15%,口服给药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率为11.20%.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率较高,医院需通过加强用药规范管理以降低超说明书用药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迄今人们一直认为,β-内酰胺酶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导致细菌耐药。于是耐β-内酰胺酶的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便应运而生。但是最近关于细菌对这类抗生素如头孢羟唑(Cefamandole)、头孢甲氧霉素(Cefoxitin)、头孢氨噻肟(Cefotaxime)、羟羧氧头孢菌素(Moxalactam)、头孢噻甲  相似文献   

13.
张福荣  魏恩焕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86-1688
目的 分析三年本院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三年对本院儿科病房的328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培养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法及E-Test法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三年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73%、8.33%、10.30%,呈上升趋势(x2=6.9034,P=0.0336).三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7.87%、95.18%和92.68%.在检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肺炎链球菌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还保持较高敏感性,均在90.8%以上.其次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敏感性达89%以上.对氧氟沙星敏感性95%以上.对红霉素、复方磺胺、克林霉素耐药率都在87.0%以上.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三年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年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但敏感率逐年下降.红霉素、复方磺胺、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下呼吸道可首选青霉素、也可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第一代或第三代头孢可作为替代抗生素.应注意根据此监测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云凤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27-1928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临床抗菌药物所致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其进行合理用药.方法 调查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中,有抗菌药物所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00例,根据其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内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单个药品是以头孢孟多最多,左氧氟沙星为次之.结论 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临床的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5.
172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分离鉴定2000—2007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72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并对革兰阴性菌株进行了ESBLs检测。结果所分离的18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66株,占90.2%,产ESBLs菌40株,占21.7%;革兰阳性菌14株,占7.6%。药物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2003-2007年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医院头孢菌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3-2007年头孢菌素的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一代头孢菌素用量逐年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与氧头孢类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头孢哌酮、他唑巴坦DDDs排序连续3年位居第2位,而其消耗金额连续3年位居第1位.结论 医院应用头孢菌素总体看来基本合理,应控制三代头孢及其复方制剂、氧头孢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2011年8月份10d的抗菌药物处方.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占17.57%;静脉给药处方占27.10%,预防用药占21.50%;单用占72.34%,二联占26.73%,三联占0.93%;处方金额排前4位的依次为慢性胃炎、下呼吸道、男及女生殖系统感染用药;使用频次列前5位的依次是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眯唑类;非限制使用品种使用频次占55.29%、限制使用占38.24%、特殊使用占6.47%;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处方占85.79%,其中用法、用量及遴选药品不适宜、用药指征不强为主要问题,分别占不合理用药总频次的27.95%、20.75%、17.76%.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NG)耐药性,以了解NG的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淋病疑似患者宫颈分泌物NG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纸片选用5类7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产色头孢硝噻吩纸片法.结果 151株NG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6.0%,其次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3.2%~17.2%;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8%、78.8%和72.8%;耐药模式以3耐、2耐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9.7%、32.4%;全敏感和全耐药的仅占6.0%和1.3%.结论 大观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因耐药率太高,已不适合作为一线药物使用;鉴于NG的耐药性变化较快,应加强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缓NG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孙晓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05-105,107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孢菌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头孢呱酮导致不良反应43例,占35.8%;头孢噻肟产生不良反应35例,占29.2%;头孢曲松导致不良反应16例,占13.3%,头孢他啶导致不良反应10例,占8.3%.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种类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泌尿系统反应.患者年龄、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直接关联.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中,在注重药物疗效的同时,充分考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方法:将本医院1999年4月-2000年2月临床分离出的305株常见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喹诺酮类中以环丙沙星抗菌作用仍然较强。常见病原菌中以大肠艾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头孢噻肟也有所上升^「2」。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抗生素使用寿命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