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纵现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最有代表意义的理论进展之一是越来越多地阐明细胞间、细胞内信号转导特征和机制。”细胞信号转导是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前沿领域,自1991年~2000年间10个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项中,有6个奖项授与了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工作。其概念已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文将通过细胞信号转导知识的概括介绍,从配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到G蛋白的转导,再到第二信使的产生,底物蛋白酶的生物效应及信号转导整合过程,剖析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现代科学内涵,以期实现中药疗效本质的分子水平解释,实现中药研究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为中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T  Li ZR 《针刺研究》2011,36(2):150-154
为了进一步阐明针刺作用机制,对于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日趋深入.本文从针刺的物理信号传入,起效的效应分子G蛋白,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2+、三磷酸肌醇、二酰基甘油,信号转导通路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等及细胞信号转导网络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针刺刺激引发的细胞信号...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癌的分子药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分析近5年肿瘤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中药的抗癌效应目前存在2种情况,即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存在最适剂量等。同时,中药抗癌也涉及较多的分子靶点,如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调亡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抗癌途径,因此中药抗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梁文杰  马国平  丁英钧 《中成药》2011,33(6):1029-1033
中药或其提取物可从TGF-β1、TβR、Smads乃至效应因子等多层次多靶点影响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而拮抗脏器纤维化发生.许多中药可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信号分子表达,还可通过抑制磷酸化、影响核转位等干预信号转导.多点性、多效性、重叠性和平衡性是其作用特点,但还需在靶点作用的深入性、通路之间的交互性及转导系统的全面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分析2003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有关针灸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性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细胞间及细胞内信号分子的表达,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MyD88/I-RAK/NFκB信号转导通路等途径促进胃黏膜修复。提出今后的研究应重视细胞信号转导立体网络的建立,并将信息网络理论同细胞代谢机制相结合,注意不同信号转导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所起作用存在差别,这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中具有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应激、凋亡以及其他各种活动的信号转导系统,它们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或其他具有接收信号能力的受体样结构)、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信号作用的终端所组成.每个信号转导通路由专一性信号转导蛋白组成,不同的信号通路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各种细胞内外信号分子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代谢酶、离子通道、转录因子等的活性,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医学和生物学的所有学科.现笔者就细胞信号转导及其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胞外信号刺激细胞,导致多种信号分子相互转换,最终产生对应的生物学功能的过程。各种细胞内外信号分子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离子通道、代谢酶、转录因子等的活性,而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实验研究逐渐提高大家对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血管形成、侵袭、转移的信号通路的认识。细胞内信号通路失调,最终造成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是细胞癌变的主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些重要的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逆转、延迟、阻止致癌过程。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经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疗效优势,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瘤体、术后防治肿瘤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以往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抗肿瘤中药可从多条途径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近几年有关中药抗肿瘤的相关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出这些抗肿瘤中药研究中所涉及的11种信号通路,以期为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国际社会“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其用量逐年加大,许多品种供不应求、自然资源濒临灭绝。大力开展中药资源研究,对于保护与保存现有资源、寻找和开发新资源等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医“脾”的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生理功能,而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运动等系统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笔者基于中医整体观,以“脾虚证”的临床证候要素和病机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提出“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的证候模式,并根据生命系统观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建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中的可能作用”科研假说,以期为深入研究脾虚证病机内涵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肿瘤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异常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导致基因癌变发生是细胞受多种癌变信号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的机理及规律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又为疾病新疗法和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以纠正信号转导异常为目的的药物设计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肿瘤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分子生物学中信号转导角度研究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从非线性视角看中医方剂实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作者从当代非线性科学的思想出发,尝试直接用系统科学的语言重构中医方剂概念,提出一系列大胆的假说,并由此引出关于中药复方研究和现代中药开发的一系列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当代非线性科学的思想出发,尝试直接用系统科学的语言重构中医方剂概念,提出一系列大胆的假说,并由此引出关于中药复方研究和现代中药开发的一系列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应坚持中医学自身的学术规律,吸收现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融于中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体系中,形成适于中医理论学术发展的研究方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脏象理论、病因理论、证候理论、经络理论、实验动物模型等研究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增强基础研究的科技意识,加大基础研究的经济投入,稳定研究队伍,建立开放式研究基地和专家咨询机构则是保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中医药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科学阐释,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复方丹参方为范例,从方剂的配伍配比、作用机理、药效物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复方丹参方多组分、多靶点治疗心血管病假说的科学性,而且为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模式。本项工作将丰富现代药物治疗学,促进方剂配伍的科学诠释,开拓中药新药创制新思路,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食疗营养学及保健食品研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药食同源”的历史渊源和人文背景,以及中医和食疗的亲缘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医食疗营养的特色和优势、与现代营养学(包括功能食品)研究的异同点,以及基于此基础上的保健食品研究、开发、管理思路;提出了以有中国特色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差异化研究为切入点,在国际化的同时,实现与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研究齐头并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作者多年在国内外从事中医药诊治肿瘤的临床经验为背景,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这一科学平台入手,阐述了中医药作为中国肿瘤学领域的特色疗法在当代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定位、原则、模式及思路等问题。作者认为中医药只有在不断合理地借鉴现代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将研究、临床与研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中医药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才能在世界肿瘤诊疗中享有一席之地,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外部世界已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人类思维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思维方式问题是古今中外学者最感兴趣,也是探索和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并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深刻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在当代科技影响下,经过新旧思想交织与更替,不同意见的斗争、交融和与妥协。中医发展出现不同取向,不同思维方式也相应而生。因此,本文特就中医思维研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以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