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青年卒中的病因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1992~ 2 0 0 3年经头颅CT、MRI、脑脊液检查证实的 96例中青年卒中的DSA检查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中DSA检查总阳性率 78.1% ,在 64例出血性卒中中 ,脑动脉瘤占 42 .2 1% ( 2 7/ 64 ) ,动静脉畸形 14 .0 6( 9/ 64 ) ,Moya -Moya7.81% ( 5 / 64 ) ,三者共占 64 .0 % ( 4 1/ 64 )。 结论 中青年卒中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瘤、AVM ,尤多见于出血性卒中。DSA对其大部分能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60例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与DSA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在60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部位为右侧42例,左侧19例,其中1例两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发育不良侧平均管径(2.02±0.15)mm,健侧平均管径为...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80年代始用于临床的X线摄影技术,近年来选择性DSA冠状动脉造影方法也应用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现对我院1994~1997年开展的42例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诊断标准,并对DSA的优点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一体的新型医疗设备。我院自1993年9月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产DSA以来,至1994年5月共诊治患者280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nra-phy,简称:DSA)是一种先进的非光学减影技术。它通过将视频信号经计算机运算和处理后获得减影图像。我国1984年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DSA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4月起我科采用武汉大学琛珞医用图像研究所与西南医用设备厂合作生产的KSA—10型DSA设备进行了头颅、胸、腹和四肢部位的DSA检查。本文就使用该设备的有关DSA应用技术及其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头颅MRA和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分为青少年组(<20岁)和成人组(≥20岁),分析其临床表现,CT、MRI、DSA等影像学检测结果以及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组烟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9~12岁和35~39岁。青少年组3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5例(48.4%),出血性卒中8例(25.8%),癫痫发作5例(16.1%),反复头痛3例(9.7%)。成人组82例,其中出血性卒中41例(50%),缺血性卒中36例(43.9%),反复头痛发作4例(4.9%),癫痫发作1例(1.2%)。DSA和MRA均表现为双侧病变,均可见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青少年组以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为主,与成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血管病变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组发病高于青少年组。有2个发病的高峰年龄(9~12岁,35~39岁),青少年组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成人组以出血性卒中为主。DSA是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MRA以其无创、方便等优势,成为本病筛查、诊断、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DSA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AVMs)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最常见的一类。本文对125例AVMs的血管造影形态与出血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对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分析10例小肠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及DSA表现。认为根据其临床特点和DSA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探讨年轻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常见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唤起人们对年轻人脑出血防治的重视。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3年5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89例15~45岁的年轻脑出血患者,并对其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出血部位、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各病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病54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瘤8例,尿毒症6例,结缔组织病4例,原因不明7例。最常见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病(60.6%)、血脂代谢异常(50.5%)。出血部位分别是:脑叶出血16例,基底节出血50例,脑干出血14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4例。其中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其部位多为脑叶。结论 年轻人高血压是年轻人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当出血量较大时,年轻人脑出血较老年人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对患者本人身体、精神方面造成的损害及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更为严重。加强年轻人高血压的知识普及,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有卒中家族史的年轻人,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最大限度减少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年轻人脑出血的患者,及时且合理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20~45岁青年脑出血患 者40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5岁组,比较3组患者病因和危险因素差异。结果:在401例 青年脑出血患者中,男273例,女128例。有明确病因者294例(73.32%),病因不明者107例(26.68%)。在294例中高血 压性脑出血226例(56.36%),脑血管畸形41例(10.22%)(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8例、颅内动脉 瘤8例),其他原因27例(6.73%)(包括烟雾病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吸毒4例,瘤卒中3例,颅内感染2例,系 统性红斑狼疮1例,药源性1例和子痫1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237例(59.10%),吸烟123例(30.67%),饮酒74例 (18.45%),其他高危因素19例(4.74%)(包括妊娠/产褥期8例,脑出血家族史8例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3例)。3组脑出血 患者病因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加(P<0.01);20~29岁组脑血管畸形比例较其他两组明显 增加(P<0.01),40~45岁组原因不明者比例明显减少(P<0.01),其他原因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脑出 血患者高危因素比较,高血压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加(P<0.01),而吸烟、饮酒及其他高危因素不同年龄组相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是主 要病因,且随着年龄增长其比例明显增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且年龄越小该病因可能越常见;在青年脑出血患者 中年龄越小原因不明者越常见;高血压病史、吸烟及饮酒可能为青年脑出血三大常见可控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6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n=83),分别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常规基础护理+程序化护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4%,对照组为6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死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FMA评分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升高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程序化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抒玮 《河北医学》2004,10(7):595-59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CT确诊的脑出血 2 5 7例 ,其中 6 0岁以上的老年组 12 7例和 5 9岁以下非老年组 130例 ,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性别及出血部位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在病因、病情进展、头痛发生率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上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脑出血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①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 ;②疾病进展更迅速 ,较早出现意识障碍 ;③头痛发生率低 ;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以便加强早期防治工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性别、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预后差异。结果老年组与冠心病、糖尿病关系密切。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病因更为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强调加强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3例脑梗死病例和46例脑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角(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mer)以及血小板数量(PLT)。 结果 3组的K值、Angle、MA值、CI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的Angle、MA值、C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Angle、MA值、C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组的K值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出血组的PLT低于脑梗死组(P<0.05);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脑出血组的APTT低于脑梗死组,PT、D-Dimer 高于脑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FIB、TT无明显差异;血栓弹力图的R值与APTT,K值与PT,Angle、MA和CI与FIB、PLT均呈正相关;而K与FIB、PLT,MA与PT、TT,CI与PT、APTT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在急性发病期凝血状态复杂,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存在片面性和不及时性,而采用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的凝血状态,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主要将应用临床路径前后的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后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能减少脑出血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血脂水平差异。方法对183例脑梗死患者、同期住院的45例脑出血患者及15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TC、TG、LDL较对照组增高(P<0.05、P<0.05、P<0.01),HDL较对照组低(P<0.05);脑出血组HDL亦较对照组低(P<0.05),但同脑梗死相比较,TC、LDL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TC、TG、LDL及低HDL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反低TC、LDL水平则可能存在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经CT、MR I确诊为脑梗死并行DSA检查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患者造影阴性,53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44例存在责任血管,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4例,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8例;轻-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闭塞33例,两者之间侧支循环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所有脑动脉狭窄和责任血管中,颅内病变明显多于颅外病变,最常累及的病变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和椎动脉(VA)开口,最常见的侧支循环是W illis环和软膜血管,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更易引起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20.
王有存  潘凯  凌霄  韦侨  谢宝君 《吉林医学》2013,34(10):1837-1838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7例和未出血组131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年限、糖尿病史、高胆固醇病史、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等9项指标,并作为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后再出血的早期备选预警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这些指标的早期预警作用。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和术后收缩压与HCH开颅术后再出血呈正相关。结论:HC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程和术后高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