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工尘肺(CWP)合并肺心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报道尚少,现将我们观察的80例CWP合并肺心病患者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CWP合并肺心病组共80例,均为本院收治病人,男性,年龄57~69岁,平均64.5岁.Ⅰ期36例,Ⅱ期28例,Ⅲ期16例.尘肺诊断标准按照《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86),由局主肺诊断组诊断,肺心病诊断按照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标准进行诊断.对照组为性别、尘肺期别、例数相似的非肺心病患者(80例),年龄61岁~74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煤工尘肺合并心力衰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础疾病以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常见,诱因以肺部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增高为主,而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用控制肺部感染、利尿剂、血管药物扩张剂、强心剂等治疗有效。结论煤工尘肺合并的心力衰竭认识存在不足,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进行病因治疗,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贺翠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91-91
煤工尘肺是危害煤矿工人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的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我国煤工尘肺病情况十分严重,防治工作形势异常严峻,累计检出的尘肺患者数目巨大, 相似文献
4.
5.
煤工尘肺并发肺部感染52例报告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吴秀莲肺部感染是煤工尘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促进尘肺发展以致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而当前从早期诊断到有效防治尚存在一些难点。为此,笔者从近8年来收治的52例患者的实践中,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总结了如下的... 相似文献
6.
我科近年来收治 1 8例煤工尘肺合并有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病人均为 1 995~ 2 0 0 1年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男性煤工尘肺病人。年龄 52~ 83岁。其中 ,煤工尘肺Ⅰ期 3例 ,Ⅱ期 1 0例 ,Ⅲ期 5例。 1 8例病人均符合下述标准 :①临床上有肺部感染的症状 :咳嗽 ,咯痰 ,胸闷 ,气促。体征 :双肺散在大量干湿性罗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粗乱 ,证实有肺部感染。②常规用抗生素治疗 2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或病情反见恶化 ,或在治疗过程中因肺部感染而出现死亡。1 2 临床表现 1 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患因素和对策.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了167例煤工尘肺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结果141例患者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念球菌最常见,占97%.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占64.43%.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煤工尘肺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梁的主要高危因素.避免各种易发因素,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29例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发病多以感染为诱因,起病较重,治疗效果较差。为减少呼吸衰竭发生,应积极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和明确诊断后均进行西医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救治成功的比例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煤工尘肺是煤矿作业工人的常见病 ,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多见于 期及 期尘肺患者 ,常因喷嚏、咳嗽、用力过度而诱发 ,多表现为气急、胸痛、胸闷 ,甚至休克 ,如不及时诊治 ,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近年我院 7例煤工尘肺合并继发性气胸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 41岁 ,最大 6 0岁 ,平均 5 3岁。其中患 期尘肺病 1例 ,患 期尘肺病 6例 ;并发气胸一次 5例 ,并发气胸两次 2例。死亡 2例 ,其中 1例为再次并发气胸后死亡 ;其余均治愈。1.2 诊断 :本组 7例尘肺病均经福建省职业病诊断组尘肺病…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6,(2)
目的:探讨煤矿接尘工人煤工尘肺的发病情况,为防治煤工尘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城矿务局2013年下半年进行尘肺病检查,以之前未诊断为尘肺病的3 791名在职煤矿工人为调查对象,由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诊断小组按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作出尘肺病诊断。结果:新发现Ⅰ期煤工尘肺51例,发病率1.34%,发病年龄(48.5±4.2)岁,发病工龄为(21.4±6.2)年,其中掘进工发病率2.05%,采煤工发病率1.29%,辅助工发病率0.98%。掘进工的发病率高于采煤工和辅助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掘进工的发病工龄低于采煤工和辅助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煤工尘肺发病率为1.34%,掘进工的发病率高于采煤工和辅助工,发病工龄也短于采煤工和辅助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摸清煤工尘肺并发肺癌患者死亡情况,研究煤工尘肺与肺癌的关系,进一步做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方法对煤工尘肺及其并发肺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393例煤工尘肺死亡患者死于肺癌148例,占死亡病例的10.62%。经对各期别尘肺患者肺癌发病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72, P〉0.05)。各期煤工尘肺肺癌死亡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 P〉0.05)。煤工尘肺肺癌患者接害工龄以10~29年的居多,占81.76%,平均井下接尘(19.73±7.64)年;按煤矿主要工种划分,148例尘肺肺癌患者按接害工种比较各接害工种的平均接害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 P〈0.01)。结论煤矿工人接触粉尘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做好粉尘综合防治,降低尘肺病及尘肺肺癌患者的发生,是煤矿职业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4.
对126例煤工尘肺并肺不张患者纤支镜检查分析,发现:1.煤工尘肺患者的支气管内膜均存在不同程度慢性炎症样改变,随尘肺期别而加重,且因合并病变的不同而呈复合性表现。2.煤工尘肺并肺不张的病因除肺癌和结核外,主要系尘肺的理改变造成粘膜增厚、纵绉增宽、间嵴增厚、色素沉着而导致的支气管叶、段开口的变形、扭曲、受压等所致。3.煤工尘肺并肺不张中以右中叶不张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对煤工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在护理中的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仔细的研究.方法 在本院治疗的60例煤工尘肺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在基础上经过对症治疗的是对照组,针对煤工尘肺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氧疗、排痰、并发症以及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精心指导和认真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仔细的记录.结果 在3个月的治疗后,在干预护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康复状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有28例患者恢复效果良好,达到总有效率的93.3%,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控制的相对良好;在对照组中,有22例患者恢复的状况良好,占总有效率的73.3%;在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使煤工尘肺病患者疾病的恢复有所保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在临床医学上是值得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例煤工尘肺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各方面层次相近但并未接触煤尘工人1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脑血管、血脂和血压情况。结果两组在甘油三酯异常率和胆固醇异常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两组在高血压患病率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与煤工尘肺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医者应当特别注意防治煤工尘肺患者发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症,以提高此类群体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各工种工人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依据粉尘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煤工尘肺可称为矽肺或煤肺.现将煤工尘肺X线胸片与胸部CT 扫描所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各工种工人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依据粉尘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煤工尘肺可称为矽肺或煤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粉尘职业病的诊断水平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已确诊的31 例煤工尘肺患者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 例煤工尘肺患者主要X线表现为肺内小结节14 例,大结节5 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 例,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2 例,肺气肿3 例,并发肺结核2 例,网状阴影2 例.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煤工尘肺的基础,对尘肺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