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L-1及其联合指标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L-1、TNF-α等指标在不同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4N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痛、膜性肾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正常人血清IL-1、TNF—α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IL—1、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患者病情加重,血清IL-1、TNF—α水平不断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n—IgAMsPGN组血清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IgA肾病组、FSGS组、MN组血清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14种病理类型组血清IL-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NF—α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的增加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细胞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清IL-6、TNF-α、I FN-γ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干扰素γ(IFN 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炎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对COPD(COPD组 )、肺气肿、COPD合并肺心病 (肺心病组 )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 6、TNF α、IFN γ进行测定。结果 :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血清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且2组患者血清IL 6与TNF α呈正相关 (P<0 05) ;肺心病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COPD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吸烟组IL 6、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P<0 05)。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与IFN γ呈负相关 (P<0 05) ,与TNF α呈正相关 (P<0 05)。结论 :IL 6、TNF α、IFN γ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 ,吸烟可加快COPD气道炎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94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血液标本中TNF α、IL 6水平 ,同时应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检测标本内毒素水平 ,研究以上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 ①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无菌性腹水 (SA)组血浆内毒素、TNF α、IL 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值均 <0 0 0 1) ;②SBP组腹水内毒素、TNF α、IL 6浓度均显著高于SA组 (P值均 <0 0 0 1) ;③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与TNF α、IL 6水平呈正相关 (P值均 <0 0 0 1)。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血症 ;肝硬化腹水患者TNF α ,IL 6水平升高与体内内毒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和纤溶方面的特点。方法 选取血浆D-二聚体作为研究指标,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组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照研究,D-二聚体用单抗 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且二者D-二聚体含量皆高于正常值。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与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5.
自 1978年以来 ,笔者应用自拟“补肾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尿毒症 10 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0 0例患者中 ,慢性肾小球肾炎 5 4例 ,尿毒症 46例。其中男性患者 6 3例 ,女性患者 37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2 8岁 ;病程最长达 37年 ,最短为 5年。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血脂检查 ,部分病人做过 ECT检查及肾活检。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或尿毒症的诊断。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剂 :白花蛇舌草 30 g,土茯苓 2 5 g,虎杖 15 g,生黄芪 30 g,党参、黄精各 2 0 g,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Ⅳ·C)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分组检测 6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ET 1、TNF α、Ⅳ·C和HA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0 0 1) ,肝硬化ChildC级均高于ChildB级和ChildA级 ,Child分级与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呈正相关 (r=0 6 4 ,r =0 5 7,r =0 6 9;P <0 0 5 )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均高于无食管静脉曲张者 ,并随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而上升。结论 肝硬化患者ET 1、TNF α、HA和Ⅳ·C含量检测对了解肝硬化程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浓度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来我院就诊的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脂水平。结果检测发现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Lp(a)等脂类代谢紊乱,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Lp(a)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O1),而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Lp(a)及血脂水平正常或偏低。结论肾脏疾病患者LP(a)水平与肾脏早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虹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7):37-37,39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改变及其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DH1)的关系 ,探讨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酶法检测 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6水平与LDH1呈负相关r =- 0 35 2 ,P <0 0 1,TNF α水平与LDH1呈正相关r =0 4 2 7,P <0 0 1。结论 IL - 6、TNF -α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TNF -α加重心肌损伤 ,IL - 6有防御感染作用 ,两者起不同作用 ,其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胱抑素C(CyctalinC)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l5例肾病综合征,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其中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肾移植好转后再次测定,另外测定了15例血浆肌酐(Cr)含量正常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胱抑素C含量。并以20例体检正常者作对照。结果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例慢性肾衰患者肾移植好转后胱抑素C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有助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血浆胱抑素C是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损害程度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庄永玲  沈兆宏  万克林 《河北医药》2003,25(11):820-821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内皮素 (E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2例RSV毛支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行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测定 ,ECP用瑞典Phar maciaCAP系统自动测定 ,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sICAM 1和TNF α采用ELISA法。结果  ( 1)急性期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P <0 .0 1)。 ( 2 )恢复期均明显下降 ,ECP、TNF α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而ET、sICAM 1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ECP、ET、sICAM 1和TNF α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监测其变化 ,可作为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傅晋翔  施小凤  黄海雯  李军  陈萍  孙谕 《江苏医药》2004,30(10):740-742,i002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骨髓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变化、分泌的细胞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检测骨髓TNF α水平 ,多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膜型、胞浆内TNF α含量 ;纯化T细胞经植物凝血素 (PHA)、Flt3配体 (FL)及白介素 2 (IL 2 )激发后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 ;T辅助细胞 (Th)亚群改变。结果 AA患者骨髓中TNF α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P <0 0 5 ,且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负相关 (r=0 78,P <0 0 5 )。患者骨髓T细胞无膜型TNF α及受体表达 ,CD4 + 和CD8+ 细胞胞浆中TNF α含量显著增加 ,但两者无差别 ;淋巴细胞经PHA、FL及IL 2激发后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升高 ,尤以PHA的作用最为显著 ;AA患者骨髓中T细胞极化异常 ,Th1细胞比例增多 ,Th1/Th2增高。结论 AA患者淋巴细胞极化异常 ,Th1细胞比例增多 ,骨髓中T细胞胞浆中TNF α含量显著增多是AA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炎四味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方法以35例健康查体者作正常对照,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洛汀新片10mg,1次/d,加肾炎四味胶囊3g,3次/d。对照组给予洛汀新片10mg,1次/d,观察治疗前后VEGF和TNFα的改变。结果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其TNFα和VEGF水平明显降低,临床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71.1%。结论VEGF、TNFα参与了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肾炎四味胶囊可有效地治疗慢性肾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液中两种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重型肝炎 (SH)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治疗前后心钠素 (AN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变化 ,进而比较治疗效果。方法 :用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 90例SH并SB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ANP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各型重型肝炎ANP ,TNF α ,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SH并SBP患者HBeAg ,HBV DNA阳性组的ANP ,TNF α,TBIL ,ALB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 ;治疗后ANP ,TNF α和CD4+ /CD8+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90例SH并SBP患者中存活 4 7例 (5 2 .2 % ) ,死亡 4 3例 (4 7.7% ) ;存活组治疗后的ANP ,TNF α ,TBIL和ALB水平下降较死亡组明显 (P <0 .0 1) ;ANF ,TNF α水平分别与TB ,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 (r =0 .5 733,r =0 .5 4 13,P <0 .0 1)。结论 :SH并SBP患者检测ANP ,TNF 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观察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微量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Alb)。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RBP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但尿Alb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管损害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但对肾小球损害不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尿RBP、Alb可分别作为早期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名疫法对84例经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常规检测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作为一项辅助、无创伤性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重型肝炎 (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病人治疗前后心钠素 (AN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对 90例SH合并SBP病人分别测定血浆中ANP、TNF α水平。结果 各型肝炎病人ANP和TNF 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ANP和TNF 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SH合并SBP病人血浆及腹水中ANP和TNF α含量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5 ) ,死亡组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并分别与血清胆红素 (SB)、凝血酶原时间 (PT)呈正相关 (r =0 5 7,r=0 6 4 ,P <0 0 1) ,与血清总胆固醇呈负相关 (r =0 5 8,P <0 0 1)。结论 SH并SBP病人检测ANP、TNF α含量的变化对临床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冉迅  吴立荣 《贵州医药》2004,28(11):982-98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1(ET 1)水平及萘哌地尔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 5 4例心力衰竭患者 (CHF组 )及 2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TNF α、Adm和ET 1浓度 ,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然后将 5 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A组 ) 2 8例 ,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萘哌地尔治疗组 (B组 ) 2 6例 ,在A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 5 0mg ,每日 2次 ,1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TNF α、Adm和ET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三个参数分别与LVEF呈负相关 (P <0 0 1)。②A组和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NF α、Adm和ET 1水平下降和LVEF、NYHA分级改善显著 (P <0 0 1)。③B组治疗后和A组治疗后比较 ,TNF α、ET 1水平进一步下降 (P <0 0 1)及NYHA分级进一步改善 (P <0 0 5 ) ,而Adm水平下降和LVEF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TNF α、Adm和ET 1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 ,萘哌地尔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TNF α、ET 1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名疫法对84例经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常规检测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作为一项辅助,无创伤性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探究贝那普利联合黄葵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来某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按照抛硬币的分组方式均匀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黄葵)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选用黄葵联合贝那普利的药物价值高,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 7例脂肪肝患者 (其中肥胖组 32例 ,非肥胖组 2 5例 )及 4 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TNF α水平 ,同时测定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 ,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①脂肪肝患者TNF α、BMI、FPG、FINS、HOMA、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肥胖、非肥胖组脂肪肝TNF α、FPG、FINS、HOMA、TC、TG、LDL 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肥胖组TNF α、BMI、FINS、HOMA、TG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P <0 0 1,P <0 0 5 ) ;③脂肪肝患者TNF α与HOMA、BMI、FPG、FINS、TG呈正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TNF α、FPG、TG是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脂肪肝患者无论是否肥胖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TNF α水平升高 ,且TNF α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