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李瑞爱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塞、心衰和猝死发生率明显增高[1、2]。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2.
了解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质量指数、工室身血分数、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Lown’s分级和QT离散度,分析VPCS与QTD、LVEFLV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高散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此影响。方法 测量30例健康人(组1)、3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组2)、治疗后(组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及QTCD。结果 组2QTD、QTCE较组1明显延长(P〈0.01),组3QTD及QTCD明显短于组2(P〈0.01),接近组1水平。卡托普利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1),左室肥厚QTCD与LVMI成正相关(r=0.48,P〈0.01)。结论 QTD及QTCD的延长是左室肥厚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卡托普利降低QTD、QTCD可能与其对左室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定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小薇  石蓓  赵静  秦瑶 《贵州医药》2001,25(5):436-437
室性心律失常是扩张型心肌病 (DCM)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 4 4例DCM伴或不伴恶性心律失常 (VA)患者的QT离散度 (QT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测定 ,以期对DCM患者的HRV、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病例组 :选择 1995~ 2 0 0 0年心内科确诊的DCM 4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4± 13岁。DCM诊断符合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 ,经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及药物影响。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有无严重…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及对QT离散度 (QTd)和校正QTd(QTcd)的影响。方法  6 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LHV组 38例和非LHV组 30例 ,口服厄贝沙坦 15 0mg/d治疗后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QTd和QTcd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显著降低 (P <0 0 1) ,LHV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 (VA)明显改善 ,LVMI显著降低、QTd和QTcd显著缩短 (P <0 0 1)。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还可逆转心肌肥厚 ,降低QTd和QTcd ,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从而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伊贝沙坦(伊泰青)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QN)的影响。方法 观察6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mg,平均4周后QTd的改变。结果 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QTd明显缩小(P<0.05)。且对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患者比离心性肥厚患者效果更显著。结论 伊贝沙坦具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刘顺岭 《天津医药》2003,31(12):802-803
吲达帕胺 (indapamide)作为新型非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其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 ,国内资料甚少[1,2]。笔者使用吲达帕胺治疗2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56例 ,分析其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 (LVMI)及QT离散度 (QTd)改变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56例2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为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8月间收集的2周来未用降压药的门诊病例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40~72岁 ,平均 (56 5±18 6)岁。诊断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标准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及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36-333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QT离敞度(QT 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做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较正常对照组QTd明显增大(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QTd明显增大,增加了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采用缬沙坦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6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评价左心室肥厚的3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评价心率变异性的4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缬沙坦降压效果确切,且能够逆转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高血压Ⅱ期患者,给予卡托普利75~150mg/d,治疗18~24月,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结果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心率(HR)无明显改变(P>0.05)。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减少(P<0.05)。QTd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对52例VVS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QTd及HRV进行测量。结果VVS患儿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和最长QT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增人,具有显著性差异;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QT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SDNN、SDANN及RMDNN病例组较对照组减小,且病例组SDNN、RMDNN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HRV无显著差异。结论VVS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障碍有关。HUTT作为诊断VVS的金标准,其阴性者不能除外VVS。QTd、HRV对VVS患儿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QT离散度(QTd改变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对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检查,并对LVH组行6 mon缬沙坦降压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计算QTd及LVH.结果①高血压伴LVH组(n=33)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31)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53).②经缬沙坦治疗后LVH逆转、QTd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增加,持续缬沙坦治疗能逆转LVH并改善QT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 45例 ,分别测量左室重量指数及QT离散度 (取校正值QTcd)。结果 :左室肥厚组 (B组 )Q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 (A组 ) (P <0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与QTcd呈正相关 (r =0 678,P <0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QT离散度增加与左室重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和心率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QT间期变异性 (QTV)、QT间期变异系数 (QTCV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两指标与心率变异性 (HRV)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方法 对 5 4例诊断明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的 QTV、QTCV、HRV的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 QTV (2 0± 6比 2 9± 9,P=0 .0 0 0 1)和 QTCV(0 .0 5 4± 0 .0 16比 0 .0 76± 0 .0 2 4 ,P=0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中 HRV和 QTV有弱相关性 (P<0 .0 5 ) ,HRV和 QTCV无相关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 QTV、QTCV减低 ,HRV的变化几乎不影响两者的变化 ,QTV和 QTCV可能成为预测心律失常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昝朝霞  刘满林  郭永和  成万钧 《河北医药》2009,31(14):1707-17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RAS)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根据肾动脉造影有无RAS将患者分为RAS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标准和左心室壁厚度(IVSd)标准比较2组LVH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LVMI和室间隔厚度([VSd)的差异。结果106例(22.3%)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RAS。RAS组的LVMI和IV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论以LVMI还是IVSd作为LVH标准,RAS组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AS和高血压发病时间(年)、脉压水平以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都是LVH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伴发RAS能够进一步促进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伴有室性期前收缩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随机分为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窦性心律震荡,比较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相关的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比较,TO增高,T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以窦性心律震荡3型为主,占62.3%,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以窦性心律震荡2型为主,占52.7%。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减弱,窦房结功能受损明显,窦性心律震荡可作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