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定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高散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此影响。方法 测量30例健康人(组1)、3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组2)、治疗后(组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及QTCD。结果 组2QTD、QTCE较组1明显延长(P〈0.01),组3QTD及QTCD明显短于组2(P〈0.01),接近组1水平。卡托普利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1),左室肥厚QTCD与LVMI成正相关(r=0.48,P〈0.01)。结论 QTD及QTCD的延长是左室肥厚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卡托普利降低QTD、QTCD可能与其对左室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患者每日给予氯沙坦50~100mg,疗程24周。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压,进行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结果:经氯化沙坦治疗24周后室间隔厚度、左 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71.4%(30/4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前明显减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52列高血压病(Ⅱ、Ⅲ期)伴LHV患者非洛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QTcd,同时设正常组24例进行对照。结果:①经非洛地平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达92.3%,LVMI、QTcd下降;②QTcd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且QTcd缩小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6例冠心病合并LownⅡ-Ⅳ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A组)及30例合并LownO-I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B组)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1.A组SDNN和SDANN明显低于B组(P〈0.001)。2.A组HF明显低于而LF/HF明显高于B组(P〈0.01),表明A组迷走神经张力明显低于而交感神经张力明显高于B组。A组中,室速13例(A1组),成对室早10例(A2组),A1和A2两组间HRV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李瑞爱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塞、心衰和猝死发生率明显增高[1、2]。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8.
吴建华  苏丽娜 《贵州医药》1996,20(6):327-329
对152例冠心病(CHD)和210例正常人(N)的心电图进行了组别,导联,电压和性别间的QT,QTc间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HD组的QT,QTc间期均显著长于N组(P〈0.01),同导联QT,QTc间期2mv均较1mv更为准确(P〈0.05~0.01),QT,QTc期间V3导联均〉Ⅱ导联(P〈0.05~0.01),提示QT,QTc间期延长与CHD有密切关系,主张临床应选择2mv的V3,导联测量Q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校正QT离散度(QTcd)对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我们检查了98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动图、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组68例,17例(25%)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其中QTcd>60ms者16例(941%);非左室肥厚组30例,4例(13.3%)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P>0.05),其中QTcd>60ms者3例(75.0%);两组中QTcd>60ms者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60ms者。说明高血压病QTcd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增加。  相似文献   

10.
潘仰中  潘宁 《贵州医药》1999,23(6):408-40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IVDF)与高血压病人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人58例,临床接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JNCVI)提出的高血压危险度分为A,B,C三组;与正常人60例同期进行LVDF测定,观察高血压危险度分组与LDVF障碍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组之间各项LVDF参数均胆显著差异(P〈0.01):(2)LVDF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逆转肥厚前后的QTcd变化以及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测定治疗前后LVMI的变化、QTcd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变化.结果 32例LVH治疗后20例正常,逆转率62.5%,LVMI明显减少(P<0.01),非LVH组LVMI无明显变化(P>0.05);LVH逆转组治疗前后的QTcd减小(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LVH组中未逆转肥厚者治疗前后的QTcd及心率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被逆转时QTcd减小、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者(LVH组)50例和不伴左室肥厚者(非LV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病人QT离散度LVH组为(65....  相似文献   

13.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及对QT离散度 (QTd)和校正QTd(QTcd)的影响。方法  6 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LHV组 38例和非LHV组 30例 ,口服厄贝沙坦 15 0mg/d治疗后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QTd和QTcd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显著降低 (P <0 0 1) ,LHV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 (VA)明显改善 ,LVMI显著降低、QTd和QTcd显著缩短 (P <0 0 1)。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还可逆转心肌肥厚 ,降低QTd和QTcd ,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从而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同时,探讨其逆转左心室肥厚(LVH)及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选择符合WHO分期诊断标准并首次诊治的轻、中度(I、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共56例,给予依贝沙坦150mg/d治疗,治疗1周后,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者剂量加倍,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后,改维持量150mg/d以巩固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40例为健康体检者。结果观察组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和导联校正后的QTcd(QTcd,lead-adjust)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了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及 4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最长 QT间期(QTm ax)、校正 QTmax(QTcmax)、最小 QT间期 (QTmin)、校正 QTm in(QTcmin)、QT离散度 (QTd)及心率校正 QTd(QTcd)的变化。结果  1AMI组 ,QTmax、QTcm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2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QTmax、QTcm 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P<0 .0 1。3AMI患者 QTcd≥ 6 0 ms者 ,其 VA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6 0 ms者 ,P<0 .0 1。4AMI死亡组 QTmax、QTcm ax、QT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 .0 1,死亡组 QTcd高于存活组 ,P<0 .0 5。5 AMI患者 QTcd≥ 80 ms者其室颤 (VF)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80 ms者 ,P<0 .0 1。结论  QTd或 QTcd可作为判断 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利肽(BN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并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对LVH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给予拉西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BNP水平和LVH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前,LVH组和NLVH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NLVH组治疗后仅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BNP水平与BNP和LVMI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5,P<0.01)。结论拉西地平不仅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血清脑钠素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弘锦  王凤岭  孙琪  白玉  张辉  张小娟 《河北医药》2009,31(20):2695-269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素(BNP)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相关性,并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对血清BNP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清BN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LVH组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NLVH)组的血清BNP水平、SBP、DBP和LVMI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lt;0.01),且LVH组比NLVH组血清BNP高(P&lt;0.01)。氨氯地平治疗后LVH组BNP、SBP、DBP与LVMI均降低(P&lt;0.01);NLVH组血清BNP、LVMI治疗后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血清BN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3,P&lt;0.01)。结论LVH组应用氨氯地平后血清BNP、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N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氨氯地平不仅可以使血压平稳下降,还可逆转高血压伴LV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按照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值将上述患者分为非左室肥厚(n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组40例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72例,将LVH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博通组35例和天麻钩藤饮37例,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压和LVMI变化,及各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LVH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较NLVH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LVH组中两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 β、hs-CRP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TNF-α、IL-6、IL-1 β、hs-CRP水平进而阻止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及缬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结果 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5),LVH逆转率为70.6%。LVH组QT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无LVH组治疗后QT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P<0.001)。LVMI与QT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为LVH时QTd增大,缬沙坦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同时QT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