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我市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46.7%,HBsAg阳性率为0.97%。结论 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和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在15岁以下儿童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国产组采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进口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于接种完成后对两组儿童进行血清抗-HBs检测,记录两组儿童抗-HBs检测结果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国产组抗-HBs阳性率96.00%、进口组抗-HBs阳性率97.00%(P〉0.05)。国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进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P〉0.05)。结论临床使用价格更为经济的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可显著降低接种人群经济压力,提高接种疫苗依从性,利于更为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821例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抗-HBs含量和抗-HBs阳性率随之下降.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免疫年限的增长而减弱,需要及时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乙肝疫苗注射后两年人群免疫效果,我们在张家港市凤凰乡设立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点,凡SGPT 正常,HBsAg、抗-HBs、抗-HBc 阴性的15岁以下儿童列为观察对象,随机抽样分组,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免疫组用10μg 剂量免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疫苗),另设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儿童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年采血,用RIA 法定量测定抗-HBc,分别计算出每毫升血清含毫国际单位抗-HBs 浓度,凡被测血清>10mIu/ml 为抗-HBs 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乙型肝炎流行状况,探索乙肝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 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对1岁以上共650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HBsAg阳性率为2.15%,低于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4.31%、17.69%,HBsAg、抗-HBs、抗-HBc阴性率皆为41.69%。结论 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已取得显著成效,HBsAg、抗-HBc阳性率低年龄低于高年龄,抗-HBs阳性率低年龄高于高年龄。但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4~1998年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用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于2~5年后.1999年5月份进行了抗-HBs水平测定。以便了解和分析初免乙肝疫苗后抗-HBs水平,及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有效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8.
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98-199
目的:了解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东城区13间幼儿园中,每间幼儿园随机抽取大1、中1、小1各1个班,被抽中班级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并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1~3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1362名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7.47%。接种4、5、6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93%、90.16%和92.86%)与接种3针次以下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1、2、3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51%、87.21%和91.80%。加强免疫3针组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针组(P〈0.05)。结论: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抗-HBs阳性率与其他全国地区相似,对抗-HBs阴性儿童应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技术,跟踪检测3~1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浓度值,为计划免疫规划提供科学、客观、动态数据,更好的为儿童提供健康服务.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2003~2010年出生的儿童为检测对象,对其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3~11年后抗-HBs阳性率、浓度值的消长情况的动态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5岁、6~8岁、9~11岁三个年龄组共检测1248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38%、78.00%和62.34%,浓度值分别为878.04 mIU/ml、732.4 mIU/ml和704.36 mIU/ml.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1.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3~1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浓度值呈双项下降趋势,有感染HBV的风险,宜选择适当时机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30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新生儿作研究对象,按出生先后顺序编组,A组100例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10μg,B组100例接种疫苗5μg,C组100例接种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肝疫苗5μg,追踪观察效果。结果 免疫接种第1年末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84%、86%、98%,第6年末阳性率54%、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1-3年,C组抗-HBs阳性率优于A组、B组,免疫后4-5年和第6年,A组抗-HBs阳性率优于B组,其他时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及酵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均可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CHO优于酵母,随着年限的延长,不同疫苗组间抗体浓度和阴转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乙肝(乙型肝炎)疫苗纳人出生儿童计划免疫以来,绝大多数儿童已按免疫程序接种了乙肝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抗体(抗-HBs)滴度会逐渐下降以至消失。如不加强免疫,可能对儿童感染乙肝病毒(HBV)受到威胁。有些社区医疗门诊和一些医院,在检测抗-HBs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成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一般状况良好的18~60岁成人240例,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静脉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抗-HBs阳性率84.6%,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4.65m IU/m l;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68.5%,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6 m IU/m l。结论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选用基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20μ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城阳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阳区3~12岁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该组儿童均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对1500例儿童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500例儿童未进行加强性接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的测血清如HBsAg、抗-HBs和抗-HBc的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然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0例HBsAg阳性的儿童中有60.0%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站自1986年春至1987年1月对部份新婚夫妇、新生儿、幼托儿童、保育员和医务人员等计5000余人,进行了乙肝疫苗的预防按种,并对其中203人测定了抗-HB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选择区内幼儿园一所,对大、中、小三个班的儿童和保健老师空腹采静脉血作SGPT 和HBsAg 及抗-HBs 的测定,凡SGPT<40单位和HBsAg 及抗-HBs 均阴性者列为乙肝疫苗接种及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的对象。观察对象分别于0,1,6个月在三角肌各注射乙肝疫苗1ml(10μg)。疫苗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儡研究所生产,批号8504-16。测SGPT 用赖氏法。HBsAg 和抗-HBs 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产妇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U 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SL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签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蟀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结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省决定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作者于1984年6~10月,对台北市1200名(647名男孩,553名女孩)15岁以下未接种乙型肝免疫苗的健康儿童采集了血样,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HBsAg、抗-HBs和抗-HBc,并对HBsAg阳性者测定HBeAg和抗-HBe。结果表明,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5.1%;1~2岁儿童的阳性率增为10.7%,随后维持在10%左右。婴儿的抗-HBs、抗-HBc和血清阳性率(至少可测到一项乙型肝炎阳性指标)分别为39.0%、30.5%和52.5%,而1~2岁儿童则分别降至10.7%、14.3%和17.9%,以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14岁儿童的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达41.7%和44.7%。上述结果提示,儿童中大多数HBsAg携带者是由3岁前感染所致,3岁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很少引起HBs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