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小梁切除术后存在的术后早期低眼压、扁平前房、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失败的问题 ,我们于 1997年9月至 2 0 0 0年 9月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 5 - Fu术中应用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改良组 :2 4例 32眼 ,男 10例 13眼 ,女 14例 19眼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5眼 ,其中近绝对期 8眼。1.2 传统组 :19例 2 6眼 ,男 9例 12眼 ,女 10例 14眼 ;年龄 32~ 74岁 ,平均 5 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7眼…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抑制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倾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方法,对19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普遍采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后滤道阻塞常导致手术失败。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药物而提高手术成功的实用价值已为眼科临床医师认同,并已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报道6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辅助应用5-Fu效果。1一般资料 1997-01~1998-12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例6眼,其中男2例2眼,女4例4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均于我院行小梁切除术。此6例患者均为滤过手术眼压上升较快者,滤过泡局限呈丘状,按摩眼球后眼压难以下降或降压回升快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处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观察术中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处理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结论:了解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因素,并实施合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法,目前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常因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及低眼压,浅前房和低眼压又可进一步引起许多并发症的发生[1],自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应用以来,能更好地控制了房水外流,有效维持滤过泡的功能,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95例(14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是滤过泡的瘢痕化问题。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我们对28例(2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了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原发性闭  相似文献   

7.
吴晓红  沈崇礼 《江苏医药》1998,24(3):228-228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我科自1990年以来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40例46眼,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0例(46眼)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24小时前房仍不形成或术后前房形成但又消失达24小时以上。其中男性19例22眼,女性ZI例24眼。最小年龄15个月,最大71岁,平均49.5岁。发生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ZI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9眼,先天性青光眼5眼。手术选择小梁切除术33眼,巩膜下巩膜咬切术12眼,巩股切除…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茹林 《淮海医药》2005,23(3):221-222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了4 8例青光眼患者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4 8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5天眼压降至手术值,2 5例过滤性手术患者眼压为10 .2~2 0 1mm Hg,2 0例获理想滤泡。结论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急救、心理、滤过泡等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陆长华 《江苏医药》2001,27(3):227-227
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角膜内皮损伤、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滤过泡、白内障、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恶性青光眼。我院 1992年~ 1999年施行小梁切除 84例 98眼 ,其中 2 2例 2 2眼发生浅前房。现对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 2例中 ,男 14例 ,女 8例 ;左眼 11例 ,右眼 13例 ;闭角型青光眼 18例 ,开角型 4例 ;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手术及术后检查 :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及前房深度 ,并测眼压。对浅前房检查眼底 ,…  相似文献   

10.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青光眼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前房形成迟缓或浅前房 ,如不及时寻找原因和妥善处理 ,则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本文统计 1995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收治的各类型青光眼施行手术治疗的共 12 2例 15 0眼 ,就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和前房形成迟缓纠正情况及采用预防措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分析 ,供同道们参考。1 临床资料本文统计对象为抗青光眼术后 5~ 7d前房不能形成或前房极浅者。本组 12 2例 15 0眼中 ,男 31例 37眼 ,女 91例 11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6 1例 6 4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4例 5 0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7例 …  相似文献   

11.
陈晖  汤崇凯 《江苏医药》1999,25(5):385-38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前囊下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无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恶性青光眼。自1995年至1997年,作者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时机进行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原发性青光眼72例(84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51例(63眼),开角型青光眼21例(21眼)。男25例,女47例。年龄40~72岁,平均58.5岁。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二、手术及术后检查: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前房深度,测量眼压。对术后…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前后粘连、加速晶体混浊,且与手术的成功密切相夫。因此,了解与前房延缓形成有关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一般资料1995年在南铁医进修期间收治的青光眼病人中,对31例32只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术或巩膜深层咬切术,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2岁。慢性单纯性占光眼3例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1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0只眼,急性出血性青光眼1例1只眼。其中23只眼行小梁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前房及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眼压由术前的(32.43±5.76)mmHg降至术后的(16.63±4.07)mmHg(P〈0.01),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9%,无排斥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可减少滤过口瘢痕的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进一步指导临床,争取进一步降低手术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收治的术后眼压失控的病例;对其第一次抗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首次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23例,2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恶性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1例;术前眼压14~24mmHg者7例,25~34mmHg者8例,35~60mmHg者9例,平均眼压33.4mmHg;术前闭角型青光眼房角除2例外均窄IV关闭;术后发生浅前房者9例。结论术前高眼压状态,房角功能差,切除的小梁组织范围小,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术后眼压失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钱莉  王伟  阮建祥 《安徽医药》2019,23(9):1793-1796
目的 探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住院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滤过泡渗漏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方法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和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比较,观察组0级34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5例,2级9例,3级4例,观察组患眼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59],P<0.05);治疗后患眼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2 d 8例、5 d 19例、8 d 5例、需要缝合2例,对照组3 d 23例、5 d 5例、需要缝合6例,两组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67],P<0.05);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6例,观察组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在治疗的便捷、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病人的舒适度和医患双方配合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在行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并评估其适用范围。方法对165例(218眼)已施行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访1年以上(1~5年,平均2.5年),主要对视功能、眼压控制情况、激光孔、房角宽度保持情况和远期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165例(218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激光治疗后有178眼(81.6%)视力稳定,眼压181眼(83.0%)在正常范围,31眼(14.2%)需局部加滴降眼压药眼压才能控制,6例6眼(2.8%)眼压药物无法进行控制而行了滤过手术。结论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在青光眼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对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性青光眼,13例难治性青光眼共98例139眼进行了6个月~24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不变127眼,下降1—2行12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1.47mmHg左右,两周复查眼压平均在14.37mmHg左右,6个月~2年眼压平均在16.19mmHg左右。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有效地维护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于颖  鲍震  阎筠  翟成 《天津医药》2001,29(11):687-688
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首选术式,但是由于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常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如何减少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问题。笔者于1993年9月~1998年10月用以角膜缘切口,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行深层巩膜咬切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经临床确诊的青光眼患者47例66只眼。单眼28例,双眼19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6~78岁,平均58.9岁。青光眼病史为5个月~12年。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只眼。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3.25 kPa以下后,行深层巩膜咬切术。32只眼作以角膜缘切口,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34只眼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博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误诊漏诊概率大,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时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健康的重要方法。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确诊困难,确诊好需要采用多种联合手术,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