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老年人心房纤颤的临床表现.结果 老年人心房纤颤发病率高,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多,控制心室率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老年人心房纤颤与基础心脏病相互影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控制高危因素,针对老年人房颤需要更加复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先证者(Ⅲ3)女,22岁,自幼多次就医均有心律不齐,未加重视。1996年3月因上呼吸道感染来院,查体:T:38.0℃,P:80次/分,Bp:10/8kPa,两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示异位心律、房颤,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Ⅱ度房室阻滞的动态心电图诊断问题。方法选择心房纤颤住院患者44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统计≥2.0s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率,最长R-R间期等。结果44例患者共出现≥2.0s的长R-R间期15636次,13004次集中在夜间23:30-6:00。结论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h平均心率,协助临床判定是否合并Ⅱ度房室阻滞的诊断,对于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院258例心房纤颤患者住院期间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加强对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使用华法令抗凝率27.1%,使用阿司匹林抗凝率为44.2%,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者为28.7%.心房纤颤患者抗凝现状堪忧,需进一步加强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6.
家族性阵发性心房纤颤一家系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 6 ) 男 ,5 6岁 ,阵发性心悸 2 0年 ,曾多次就医 ,诊断为心房纤颤。近 2年血压高于正常 ,近半月胸闷、心悸、头晕 ,于 1994年 4月以“心律失常”入院 ,查体 :T 36 .2℃ ,P70次 /分 ,Bp 10 5 /75 mm Hg(14/10 k Pa,1k Pa=7.5 mm Hg)两肺呼吸音低 ,心率 90次 /分 ,心电图示 :异位心律 ,房颤。血常规、胸大片、心脏彩超、肝功、血糖、血脂均正常。家系调查 (图 1) : 1 已死亡 30余年 ,曾诊断为房颤、心衰。 1 男 ,80岁 ,因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病、脑梗塞死亡。 1 1 男性 ,74岁 ,阵发性房颤 30余年 ,后转为持续房颤死于心力衰竭 , 3…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史、症状男,72岁,既往有冠心病史,近期患者自感心慌、气短、胸闷、晕厥来我院就诊.体检血压160/95mmHg,心率120次/min,心脏听诊心律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率明显少于心率.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阵发性心房纤颤一家系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Ⅲ7)男,40岁,阵发性心悸20年,曾多次就医诊断为心房纤颤。近10余天来胸闷、心悸于2005年7月21日来院门诊。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律不齐、强弱不等,血压120/70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异位心律,诊断为房颤。血常规、胸大片、心脏彩色超声、血糖、血脂、肝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心血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50%。心房内的结构有利于折返形成;术后早期心包及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应激、心肌自律性失衡及间质液体再分布等增加心房不应性并减慢传导,形成多重折返是Af发生的主要机制。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护,早期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如果24 h内Af不能转为窦性心率,应及时控制心室率,尽早应用抗凝药物以降低发生脑血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徐振平  郭志坤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2004,27(4):370-372,F00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正常和房颤患者心房肌Cx43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肌细胞Cx43呈斑点状或带状,大量分布于细胞侧连接处。部分位于闰盘处。(2)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x43颗粒发生重排,杂乱地分布于心肌的各个部位。房颤时间长者,部分Cx43移入细胞质中,表现为某些区域极度增加或减少。(3)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Cx43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发生重排,呈无序分布,可能是心房纤颤发病的原因之一;并提示房颤仅对Cx43的表达形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湘西少数民族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脏超声表现,了解原发病因的分布.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心房纤颤湘西少数民族老年患者160例,接受常规心脏二维超声显像,观察其心脏结构、瓣膜病变及心功能情况,结合临床诊断,将引起心房纤颤的原发病因进行排序.结果 湘西少数民族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原发病因中以冠心病高居首位,风心病第二,高心病第三,缩窄性心包炎第四.房颤患者中出现左心房扩大者74例,占92.5%;左室扩大者35例,均伴有左房扩大;右房扩大者共67例,占83.75%;双侧心房均扩大的患者为62例,占77.5%.结论 湘西少数民族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心脏超声显示绝大部分出现心脏结构改变;原发病因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且较以往出现改变.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虽不少见,但在一家族中数人发病却很罕见。现将我院调查一家系9人发生心房纤颤的详细情况及11年随访结果报导出来,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一般资料 1979年10月我们对一例24岁原因不明的心房纤颤女患者作了家系调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检、描记心电图及心脏拍片。在此家系三代32人中,发现心房纤颤(下简称房颤)9人,窦性心动过缓3人列为可疑者(见图)。调查患者姑母及其表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平  郭志坤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2005,28(2):154-156,i00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均可分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2)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其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松散、断裂或大量聚集。(3)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心房纤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心房纤颤心肌的间质松散,胶原增多。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心房纤颤时心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与房颤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共43例,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15例(A组),阵发性房颤8例(B组),慢性房颤20例(C组)。在手术中取左心房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患者左心房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计算其凋亡指数(AI):应用电镜观察左心房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组的AI为24.6%±9.1%,与A组和B组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且AI分别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06)。在B组和C组中,在电镜下见肌节长短不一,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大小不一,闰盘扭曲,肌浆网肿胀、破裂,以C组更为明显。结论慢性房颤时左心房肌细胞凋亡增加和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在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存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乙酰胆硷(Ach)复制家兔实验性心房纤颤模型,采用Y导联引导心电信号经快速傅里叶转换对心房电活动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心房纤颤时心房电活动频谱明显异常,表现为低频段能量增加,1-4Hz和1-20Hz频段能量比正常状态明显增大,1-4H/5-10Hz比值和1-20Hz/>20Hz的比值都明显变大,而最高频率明显减小。提示心房纤颤发作时心房电频谱中低频成分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何愿强    赵璐露  杜映荣  赵玲 《医学信息》2018,(21):37-40
心房纤颤在临床心律失常上很常见,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最常用的肺静脉隔离治疗方法,而最新出现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有取而代之的优势。本文着重于论述这两种最常用导管消融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两种能源治疗房颤的损伤机制,二者之间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以及最新出现的联合消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据Burton JH[Ann Emerg Med,2004,44(1):20-30]报道,急诊(ED)心房纤颤病人电心脏复律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136例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以及76例非房颤性心脏病患者并随访825±365天.研究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抗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结果:NVAF中,慢性房颤组123例中.26例脑栓塞(21.2%),其中14例死亡(11.3%),阵发性房颤组13例中2例脑栓塞(15.3%)死亡1例(7.6%),非房颤心脏病组76例中3例脑栓塞(3.9%),1例死亡(1.7%)。NVAF与非房颤心脏病脑栓塞之比是20.5%:3.9%(P<0.001)。死亡率之比是11.0%:1.3%(P<0.01)。因此NVAF与血栓栓塞事件紧密相关,积极采取抗凝是治疗NVAF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洋地黄中毒在临床工作中仍可遇见,其心脏毒性作用包括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但引起心房纤颤少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7岁,入院前10小时服地弋辛100片。确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3年,近8年反复出现心功能不全,既往为持续窦性心律,无任何心律失常记录,此次服用大量地戈辛后反复晕厥5次。入院后地戈辛放免浓度为6μg/ml,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高Ⅱ°房室房室传导阻滞,血电解质、肾功正常。据此诊断:洋地黄中毒。入院后安置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心房纤颤(AF)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AF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皆存在差异。比较阵发性心房纤颤(Pa AF)与持续性心房纤颤(Pe AF)患者AIS的临床特点,以明确两者发病机制存在的差别。方法242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39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为78.4岁。根据AF特点分为Pa AF组(57例)与Pe AF组(18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与Pa AF组相比,Pe AF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偏高。Pe AF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皆高于Pa AF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在Pa AF患者更普遍,而Pe AF组更多伴随左心房增大。结论与Pa AF相比,Pe AF患者AIS短期预后差。这可能与不同亚型AIS在两组中的不同发病率有关,也与两组患者左心房产生的血栓结构及体积存在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