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肺部2cm以下孤立性结节胸膜凹陷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结节16例和早期周围型肺腺癌20例,通过靶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显示病灶的胸膜凹陷征,将胸膜凹陷征分Ⅰ型,、Ⅱ型、Ⅲ型,并比较良性结节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胸膜凹陷分型差异。结果胸膜凹陷征Ⅰ型7例,良性结节2例,恶性结节5例;Ⅱ型18例,良性结节6例,恶性结节12例;Ⅲ型11例,良性结节8例,恶性结节3例。SSD图像中,2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呈轻度胸膜凹陷;4例良性结节和12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星芒状改变,周围见多条扭曲、长短、粗细不一的凹槽,10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圆洞样凹陷。12例良性结节见局部胸膜肥厚,3例早期肺腺癌见局部胸膜肥厚。良性结节及早期肺腺癌组的靶重建和MIP分型以及SSD胸膜凹陷分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性结节胸膜凹陷征主要以Ⅱ和Ⅲ型多见,且局部胸膜增厚比例显著高于早期肺腺癌(P0.001)。结论 MSCT靶重建配合各种后处理功能在显示肺小孤立性结节的胸膜凹陷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定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特征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灶的特点和CT表现。结果本组65例中,良性28例,其中,结核球16例,炎性结节9例,错构瘤2例,畸胎瘤1例;恶性37例,其中,腺癌23例,鳞癌7例,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5例。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柳絮”征,边缘平直,深分叶,毛刺类型,无液不规则空洞,结节灶邻近胸膜的改变及增强前后CT值的变化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膜凹陷征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和40例良性结节的MSCT资料,并行MPR、VR、SSD等显示结节与胸膜之间关系的影像表现。结果:胸膜凹陷发生于肺肋胸膜面46例,纵隔面11例,膈面22例,叶间胸膜面13例,壁胸膜与叶间胸膜同时发生8例。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轴位图像(P0.05)。周围型肺癌典型胸膜凹陷征和伴相关结节切迹的出现例数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良性结节粗线影和伴胸膜粘连增厚的检出例数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胸膜凹陷征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3厘米以下孤立性肺结节胸膜凹陷征的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燕群  施亚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178-179,T025
本文复习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cm 以下孤立性肺结节的CT 影像40例(周圈性小肺癌30例、肺良性小结节10例)。结果显示胸膜凹陷征阳性率在小肺癌为66.7%,良性结节为70%,两者相近.此征象阳性的结节一胸壁间距平均6.8mm,而无此征象的结节一胸壁间距平均15mm,有胸膜凹陷者的结节一胸壁间距比无此征象者明显小。CT 一病理对照显示肺内小结节纤维组织增生与胸膜凹陷征的形成关系密切.此征象的形成与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关系不大.作者认为CT 像上单纯的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小肺癌与良性小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与肺炎的CT征象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炎症型BAC及20例肺炎的CT征象。结果炎症型BAC主要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背景下的斑片状实变影,常伴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征、"卫星"腺泡结节、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一般无胸膜增厚;而肺炎常分布于中下肺叶,少见磨玻璃样密度、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无"卫星"腺泡结节,慢性肺炎常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炎症型BAC与肺炎均不易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检查对炎症型BAC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球形病变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周围性肺癌、结核球及炎性假瘤等病变的认识和鉴别。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孤立性球形病变40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聚束征为肺癌常见X线表现;环形、成层钙化及周围“卫星灶”,为结核球X线特征;肺炎性假瘤常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以广基底贴于胸膜.引起邻近胸膜粘连增厚。结论:全面分析肺内孤立性球形病变的X线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及与其它良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附6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及早诊断恶性结节。方法搜集经临床治疗后观察证实或病理证实的65例孤立性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35例(周围型肺癌);良性结节30例(结核球18例,炎性结节10例,错构瘤2例)。所有病例行常规CT扫描,并对部分结节病灶进行HRCT检查。结果典型结节并具有深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对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结论CT,特别是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的胸膜改变与病理分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今年61例肺癌并胸膜转移手术的病人CT表现。结果:肺鳞癌19例,胸膜增厚14例,占鳞癌的73,7%,腺癌30例,胸膜增厚及胸膜凹陷分别是18例和14例,占60%和47%。结论:中早期肺鳞癌的胸膜转移以胸膜增厚为主,腺癌胸膜转移以胸膜增厚和胸膜凹陷为主。影像诊断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与胸膜关系定量评价指标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49例(良性组23例,恶性组26例)胸膜下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胸膜径线和结节径线,然后计算胸膜径线与结节径线的比值R,比较上述指标在良性和恶性结节中的差异.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的结节径线分别为(21.26±5.00) mm和(19.78±4.96mm)(t=1.041,P=0.303);胸膜径线分别为26.11mm,13.4 8mm(Median,Q)和13.83 mm,5.86mm(Median,Q),(Z=-4.968,P=0.000);比值R分别为1.25,0.25(Median,Q)和0.75,0.23(Median,Q),(Z=-5.489,P=0.000).结论 通过测量胸膜径线和R值可以为胸膜下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X线,CT)表现。结果 40例孤立性肺结节包括23例周围型肺癌,10例结核球,4例球形肺炎,以及3例错构瘤。周围型肺癌23例,主要影像学表现:18例有分叶征,14例有毛刺征,13例有胸膜凹陷征,12例有血管集束征,4例有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结核球10例,7例结节内有钙化,3例有卫星灶;球形肺炎4例,均表现为结节靠近胸膜生长呈中心密度高而周围密度较淡阴影;错构瘤3例,1例内部有脂肪密度,1例内部见爆米花样钙化。结论 正确认识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内部结构及合理运用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提高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的cT表现,探讨两者间的不同特点。方法 分析1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胸腔积液(良性68例,恶性77例)的CT征象。结果 145例胸腔积液中有1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6种类型(恶性4型,良性2型)。结论 仅凭胸腔积液的密度不能区别其良恶性,胸膜的增厚有鉴别诊断意义,恶性胸腔积液的特点为胸膜明显增厚,一般大于10mm,且厚薄不均匀。良性胸膜增厚较轻,多小于10mm,且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与常规螺旋CT(CSCT)为准确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提供信息的能力。方法 18例经手术、痰细胞学或临床证实为SPN的息者均经HRCT与CSCT检查。18例患者中,良性结节(BSPN)13例,其中炎性病变8例,结核球3例,以及错构瘤2例;恶性结节(MSPN)5例,均为原发性肺癌。所有结节的直径介于0.5cm~3.0cm之间,平均为2.2cm。对18例SPN在HRCT与CSCT发现之内部、边缘及周围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HRCT像上,分叶征见于4例BSPN(31%)和5例MSPN(100%),毛刺征见于4例BSPN(31%)和5例MSPN(100%),胸膜凹陷征见于4例BSPN(31%)和3例MSPN(60%),棘状突起见于1例BSPN(8%)和2例MSPN(40%)。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2例BSPN(炎性结节)(15%),结节内脂肪成分仅见于2例BSPN(错构瘤)(15%)。周围型肺气肿仅见于2例BSPN(结核球)(15%)。CT晕征仅见于3例BSPN(23%)。然而,坏死区,锯齿状边缘,卫星病灶,以及限局性胸膜增厚则仅见于MSPN。CSCT虽能证实全部病例的SPN存在,但上述多数HRCT上显示的征象是看不到的。结论 HRCT对SPN内部、边缘及周围征象的评价明显优于CSCT,且能在多数病例中将BSPN同MSPN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 (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CT证实符合SPN的病例173例,应用PET-CT技术对SPN病例进行双时相显像及同机HRCT,早期显像于注射18F-FDG后50 ~60min,并行HRCT,延迟显像于注射后2~2.5 h进行...  相似文献   

15.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的CT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恶性胸腔积液和56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良性积液中,双侧占41.1%,胸膜增厚占19.6%,呈弥漫均匀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占10.7%,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占71.4%,厚度>3 mm占41.1%,平均厚度5.7 mm;恶性积液中,双侧占15.8%,胸膜增厚占57.9%,主要呈不规则弥漫或局限性增厚,累及纵隔胸膜占36.8%,胸膜外脂肪层显示占60.5%,>3 mm占26.3%,平均2.9 mm.结论单侧、大量积液且张力高,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对恶性诊断有特异性;而胸膜无或轻度弥漫规则增厚,胸膜外脂肪层增厚多提示良性.  相似文献   

16.
MRI在良、恶性胸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胸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胸膜肿瘤患者(良性8例,恶性37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评估分析良、恶性胸膜肿瘤的CT和MRI形态学特点及其分别在T1WI、T2WI和增强T1WI上的信号特点。结果:在CT图像上,共出现弥漫性胸膜增厚30例(恶性29例,良性1例),纵隔胸膜受累28例(恶性27例,良性1例)、环绕或不规则胸膜增厚23例(恶性22例,良性1例),胸壁或膈肌浸润9例(全部为恶性);在MRI上,共出现弥漫性胸膜增厚32例(恶性31例,良性1例),纵隔胸膜受累29例(恶性27例,良性2例)、环绕或不规则胸膜增厚24例(恶性23例,良性1例),胸壁或膈肌浸润1例(全部为恶性)。根据前述形态学特点,CT与MRI对诊断胸膜恶性肿瘤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3.8%和86.5%,总特异性均为62.5%。结论形态学及信号特点,MRI对诊断良、恶性肿瘤病变的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100%。结论:单纯依据其形态学特点,MRI对胸膜肿瘤的发现与诊断价值与CT相仿。但当MR信号与形态学特点结合时,其对良、恶性胸膜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11C-胆碱(11C-CHO)PET/CT、18F-FDG双时相PET/CT、常规18F-FDG PET/CT、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HRCT)4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28例SPN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注药后l h显像,2 h行延迟显像)和11C-CHO PET/CT显像(于注药10 min后进行)。PET图像判断以SPN最大截面勾画ROI,计算SUVmax作为半定量指标,SUVmax ≥ 2.5为阳性,18F-FDG PET/CT延迟显像SUVmax上升10%为恶性病变(阳性),下降或升高 < 10%为良性病变(阴性)。HRCT以是否有分叶征、短细毛刺、胸膜尾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为分析良恶性的指征。所有病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及随访,以影像诊断是否符合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8例SPN患者中,病理或临床随访诊断发现肺癌17例,结核7例,结节病4例。常规18F-FDG PET/CT显像确诊21例,18F-FDG双时相PET/CT显像确诊24例,11C-CHO PET/CT显像确诊23例,11C-CHO +18F-FDG双时相PET/CT+HRCT确诊27例。28例患者良恶性结节的18F-FDG及11C-CHO PET/CT的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和13.19,均P < 0.05)。良恶性结节分叶、毛刺、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10.36、14.31和17.52,均P < 0.05)。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HRCT联合显像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4.1%,准确率为96.4%,明显高于非联合显像。结论 11C-CHO+18F-FDG双时相PET/CT+HRCT能较好地鉴别SPN的良恶性,三者联合能提高对SPN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CT对婴幼儿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婴幼儿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近5年来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月~3岁,小于1岁的6例;均采用GE Sytec Synergy CT机行胸部CT扫描。结果:肺内病变9例,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病变范围广;空洞1例;1例伴肺内钙化。右侧病变明显多于左侧,上、中、下多有累及,以上叶为主;淋巴结肿大5例,CT显示1例轻度强化;淋巴结钙化4例,位于气管、支气管旁、肺门或纵隔,呈点状或环状高密度钙化灶;胸腔积液1例;胸膜增厚2例。结论:婴幼儿肺结核缺乏特异性,仅凭胸部X线摄片检查,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CT在婴幼儿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