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pH7.4缓冲液中的相互作用及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研究氯诺昔康与HP-β-CD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采用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复合物化学计量学特征,根据溶解度相图斜率及截距测定热力学参数。结果氯诺昔康在HP-β-CD中的溶解相图为AL型,△H=-5.9889kJ·MOl^-1,△s=7.6305J·Mol^-1·K^-1溶液中HP-β-CD影响氯诺昔康的紫外可见吸收特征,当其摩尔分数为0.5时,相同浓度氯诺昔康溶液的吸收度差异最大。结论HP-β-CD与氯诺昔康在溶液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为1:1(摩尔比),作用力主要为Van der Waals-London分散力和疏水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氯诺昔康冻干粉并考察其质量。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增溶剂,采用搅拌法制备伊曲康唑包合物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诺昔康含量。结果:HP-β-CD较好地增大了氯诺昔康的溶解度,氯诺昔康包合物冻干粉的pH、渗透压、澄明度等性质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冻干粉质量要求。结论:氯诺昔康包合物冻干粉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4.5~7.0)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考察室温条件下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含量、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氯诺昔康凝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氯诺昔康凝胶剂,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诺昔康的表观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载药凝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以6 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处方,探讨了卡波姆浓度、氮酮及丙二醇用量对氯诺昔康凝胶剂经皮渗透的影响,并考察其局部刺激性。结果氯诺昔康在水、pH 6.8和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分别为8.65,86.0和324.0μg/mL,油水分配系数为1.52;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处方为:含0.75%卡波姆、30%丙二醇、4%月桂氮卓酮。制备的凝胶剂外观细腻,黏度适宜,pH值为6.8~7.0,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家兔各涂药部位无水疱、疹块、红肿等现象。结论氯诺昔康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25±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头孢替唑钠与氯诺昔康配伍后0~6h内的浓度变化,并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 在室温下配伍液6h内的浓度、pH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6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聚维酮(PVP)对水溶液中氯硝西泮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作用的影响。以UV法测定氯硝西泮在溶液中的浓度。无论水溶液中是否存在HP—β—CD,PVP均能增加氯硝西泮的溶解度(P〈0.01):HPMC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 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匹胺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96.5%。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根据需要启动PCA泵,分别给予氯诺昔康每次0.8mg,吗啡每次1mg,锁定时间5min。以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总和及24h镇痛总体效果来评价镇痛效果,同时测定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浓度。结果:氯诺昔康组与吗啡组的疼痛缓解总和及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吗啡组起效早于氯诺昔康组(P<0.01)。氯诺昔康组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1)。2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启动镇痛泵后3h,2组β内啡肽皆有显著上升,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PCA,效应与吗啡相当,不良反应较少。氯诺昔康可引起β内啡肽的显著升高,其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25±1)℃条件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呋辛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8h内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H值随时间而逐渐下降,溶液颜色随时间而逐渐加深,头孢呋辛钠相对百分含量在5h后降至95%以下.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4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氯诺昔康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II类药物,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此外,氯诺昔康本身的可压片性较差,限制了其口服固体制剂的开发。本研究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法制备氯诺昔康-葛根素共晶,以提高氯诺昔康的溶出度及可压片性。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共晶的溶出行为、可压片性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粉末溶出实验及特性溶出实验表明氯诺昔康-葛根素共晶较单独氯诺昔康有更高的溶出速率。平衡溶解度实验表明,氯诺昔康-葛根素共晶可以显著提高氯诺昔康(约4.0倍)及葛根素(约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氯诺昔康形成共晶后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可压片性。稳定性实验发现,该共晶在40℃和25℃/75%RH条件下放置60天后,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戚燕  杨庆云  吴松 《中国现代医药》2009,26(10):837-840
目的 测定匹诺塞林在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以及包合物的组成量比例和稳定性常数。方法 在25 ℃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匹诺塞林在溶液中的浓度。结果 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加和pH的增大,匹诺塞林的溶解度显著提高。计算了表观稳定常数、确定了不同pH条件下包合物的摩尔比。结论 难溶性药物匹诺塞林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1∶1包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匹诺塞林在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以及包合物的组成量比例和稳定性常数。方法在25℃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匹诺塞林在溶液中的浓度。结果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加和pH的增大,匹诺塞林的溶解度显著提高。计算了表观稳定常数、确定了不同pH条件下包合物的摩尔比。结论难溶性药物匹诺塞林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1:1包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安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采用HPLC法测定8 h内配伍液中头孢替安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观察配伍液的外观,记录pH值。结果 8 h内,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替安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80.8%,pH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溶液颜色随时间变化逐渐加深。结论注射用头孢替安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可配伍使用,但应在4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4.
李鑫 《黑龙江医药》2010,23(4):505-506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氯诺昔康中氯诺昔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76nm。结果:氯诺昔康在8.4μg/ml~15.6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0.13%。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注射用氯诺昔康中氯诺昔康的含量测定,简单快捷,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头孢地秦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地秦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25±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8h内头孢地秦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 在室温下配伍液8h内的含量、pH、不溶性微粒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地秦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6.
陈富超  方宝霞  李鹏  朱军  杨盼鑫 《中国药师》2011,14(12):1761-176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8 h内头孢西丁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8 h内配伍液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西丁钠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95.5%。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用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对难溶性药物伏立康唑进行包合,以期提高其溶出速率,并对包合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研磨法、超声法、溶液搅拌法制备伏立康唑包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考察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形成特征。比较pH值为1.0、4.0、7.0条件下,HP-β-CD对伏立康唑的增溶能力并与磺丁基醚倍他环糊精(SBE-β-CD)进行比较。最后考察包合过程中pH值、温度及潜溶剂等因素对溶解度相图的影响。结果以溶液搅拌法制备伏立康唑包合物,当包合温度为25℃,pH值为6.0,不加潜溶剂,以及药物与HP-β-CD的投料质量比为1∶12时,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形成的ΔH、ΔG和ΔS分别为-36.85、-13.63和-77.90。结论研究制备的伏立康唑/HP-β-CD包合物,性质稳定,包合量可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的要求,包合过程中得到的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包合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羟丙基β-环糊精对伏立康唑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民 《安徽医药》2007,11(3):207-208
目的 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伏立康唑增溶作用,为注射用伏立康唑的制剂加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伏立康唑的包合作用,依据相溶解曲线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对伏立康唑增溶作用,进而测定其包络常数.结果 伏立康唑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其溶解度大大提高,溶解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包合物的组成比基本呈1:1关系,包络常数约为311.1 mol·L-1.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对伏立康唑具有较强的增溶作用,是制备注射用伏立康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氟哌利多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氟哌利多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氟哌利多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72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 氯诺昔康回归方程为Y氯=0.5477 X氯-0.4463(r=0.9996);氟哌利多回归方程为Y氯=0.7406 X氟+1.6857(r=0.9993).氯诺昔康在10~120mg/L、氟哌利多在0.25~1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配伍液氯诺昔康含量与pH无明显变化,但氟哌利多的含量不断降低,并且配伍液6 h后出现白色针状沉淀.结论 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氟哌利多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临床不宜配伍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mixture of lornoxicam with droperidol in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Methods The changes of the contents of lornoxicam and droperidol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HPLC, and pH value, the appearance of the solution was observed within 72 hours.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H value and contents of lornoxicam, but the contents of droperidol steady decline with appearance of white needle-like precipitation during 6 hours. Conclusion The mixture of lornoxicam with droperidol injection in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s not stabl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not compatib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与盐酸吗啡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 在室温(20±1) ℃避光条件下,观察和检测注射用氯诺昔康与盐酸吗啡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液在72 h内的外观及pH变化,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诺昔康与盐酸吗啡的含量. 结果配伍液72 h内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氯诺昔康与盐酸吗啡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72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