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气与味从不同层面描述了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对于认识中药的共性和个性,以及指导临床运用都有实际意义。"四气"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4种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四气学说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即性能,是指中药性质与功能而言。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由于对中药的性能不断完善,并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便逐步形成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理论—中药药性学学说,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反畏,等等。  中药药性学说,并非是孤立的理论科学,而是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融为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药药性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二是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神农以赭鞭鞭草目,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标志着历史已进入到运用医药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文明时代。伴随着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四气定性定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论上提出中药四气定性定量的一种研究方法 ,明确了以“四气指数”作为中药四气定性定量指标的概念、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并提出四气的九级定性 (半定量 )统计学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药四气的现代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文献及字义上论述“四气”乃古人对自然药物总的治疗特征及针对病情性质的概括,而“性”则是指每味药具体针对疾病治疗特性之概念。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谈对中药双重认识的必要性北京铁路总医院黄晔(100038)户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传统中医主要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四个方面来阐明户药之性能,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这是符合中医辨证施治要求的,作为中医,理所当然必...  相似文献   

7.
从化学成分角度地中药四气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从化学成分角度对中药四气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寒凉药 这类药的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生物碱、卤素及其盐类、重金属元素、蒽醌类等。其药理作用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呼吸、循环、代谢和肌肉活动功能,同时,减弱机体对病源性刺激的反应能力,从而显示中药的寒凉作用。 挥发性成分:通过刺激反射而引起发汗、解热、清凉等作用。例如,薄荷内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油、薄荷酮、薄荷脑等)。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间接作用于末稍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而起发汗解热作用。外用则使粘膜血管收缩、感觉神经麻痹而产生清凉、止痛、止痒作用。柴胡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54-157
目的:通过6种中药对小鼠的细胞因子受体影响探索四气药性的免疫分子机理。方法:SD小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黄连组、栀子组、知母组。6种中药的水浓缩煎剂每天分别对各自的给药组小鼠灌胃1次,连续10d,按照制定的实验动物中医证候体征级别计分评定观察小鼠情况,10d小鼠眼球取血,用Luminex x MAP technology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小鼠血浆进行可溶性CD30(s CD30)、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Ⅰ(s IL-1RⅠ)、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α(s IL-2Rα)、可溶性白介素-4受体(s IL-4R)、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 IL-6R)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附子组的小鼠总进食量显著减少;肉桂组的小鼠总饮水量显著增加;各给药组小鼠胃粘膜出血溃疡显著增加;附子组的小鼠s CD30显著增加;肉桂组的小鼠s IL-1R1显著增加;附子组肉桂组的小鼠s IL-2Rα显著增加;黄连组的小鼠s IR-4R显著增加;附子组干姜组肉桂组黄连组的小鼠s IL-6R显著增加。结论:为受试中药药性的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表征免疫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中医理论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昌 《云南中医杂志》1994,15(1):43-43,36
  相似文献   

12.
13.
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神农本草经》序称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与有毒无毒。”自古以来 ,各种中药书籍在论述一药物时必先标明其性味 ,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临床用药 ,都有实际意义。本文试就中药四气五味的内容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的分析综合 ,以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1 四 气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和温热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而寒与凉 ,温与热性质基本相同 ,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温次于热 ,凉次于寒。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  相似文献   

14.
“四气”实质的本质属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5.
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电子得失能量的 ,即量化其阴阳和大小的。四气反映阳—受电体—酸的能量 ,五味反映阴—给电体—碱的能量 ,四气、五味均可量化。  相似文献   

16.
"形气"效理是中医在自然整体层面,探究药物作用机理和功效的一种理论模式;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以"象"为切入点,考察药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呈现出的形象和气象,推理药物的性能与功效。内容包括:①审形:观其色、听其声、嗅其气、嚼其味、察其形、验其体;②求气:从外在气化环境及物性之殊能,求其禀气和禀性。形不违气,气不违理。药有以形气为用者,皆可据之为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方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就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药四气理论,从本质上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药四性现代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现有中药四性现代研究的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VIP)相关文献,系统了解现有四性研究成果,针对药性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述。结果:四性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作用有关,寒性以抑制为主,热性以兴奋为主。绝大多数疾病均可出现寒热证候,阐述机体寒热证候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疾病归纳为二种(类)病理生理机制;阐述四性的现代医学本质则是要将数百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化学组成的中药归纳为二种(类)作用及相应机制。在四性层面分别研究四性的现代科学本质,要取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突破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四性研究应建立在对现代医药学和中医经典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揭示机体寒热的现代科学本质才有意义和可能。面对现实、明确目标、把准方向、选准突破口,选择合适的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和指标,分步进行。通过与味、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其他内容结合研究,进一步阐述四性本质,将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药性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四气理论现代研究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汇总现有中药四气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中药四气理论研究中的优势及不足。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中药四气理论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已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出现了一些好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升降气机探源中药“四气五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典认识人与自然以"元气一元论"为基准,从而阐释正常人体的升降气机。阴阳升降失常,四时五脏之气失衡无序,因而人体之所发病。中药治病,全因四气五味纠助其气机流畅,恢复元气升降之偏性,元气周流一身,诸病则能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