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肠弯曲菌的基因诊断与分型方法因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型率和分辨力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且操作简便、快速而备受重视。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常规生化检测方法、PCR方法、RELP分型、RAPD分型、PCR-RFLP分型、核糖体分型、鞭毛蛋白基因分型、AFLP分型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高林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78-181
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基于其基础上的各种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因其分辨力、分型率、敏感性高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空肠弯曲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及基因分型方法(RFLP分型、PFGE分型、AFLP分型、RAPD分型、MLST分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基于其基础上的各种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因其分辨力、分型率、敏感性高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空肠弯曲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及基因分型方法(RFLP分型、PFGE分型、AFLP分型、RAPD分型、MLST分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空肠弯曲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越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7,24(2):64-67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空肠弯曲菌基因分型的进展状况。文章从作为分型对象的基因材料、分型方法、结果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指出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16S核糖体分型等方法已成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肠弯曲菌是近十几年来被认识的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它可引起人体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是发展中国家旅行者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也可以引起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瑞特氏病和肝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是外周神经系统的急性脱髓鞘疾病。 相似文献
6.
空肠弯曲菌污染状况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是一种革兰阴性弯曲杆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CJ是儿童因腹泻死亡的重要病原。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CJ感染引起的腹泻超过沙门菌、志贺菌或者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腹泻的2~7倍。目前己鉴定出14种弯曲菌,但是在美国99%以上的感染为CJ感染。近年来,CJ感染率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PCR-RFIP基因分型方法对分离自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食品中的空肠弯曲菌株的鞭毛蛋白基因flaA进行分型,掌握福建省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基因型别,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欧洲弯曲菌实验室网络Campynet推荐的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基因flaA的PCR-RFLP分型方法(http://Campynet.vetinst.dk/Fla.htm).即用PCR技术对弯曲菌的鞭毛蛋白基因/flaA上的一个1700 bp片段进行扩增,再用限制性内切酶Ddel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通过凝胶电泳并分析酶切图谱.结果:目前福建省食品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基因型别较多样,34株空肠弯曲菌可分为18个型别.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其基因型多不相同,只有4个型别在不同地区的菌株间有重复.结论:空肠弯曲菌鞭毛蛋白基因flaA的PCR-RFLP分型方法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不需要特殊设备,且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于实验室开展,且方法标准化后,能将世界各地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各个基因型的区域分布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8.
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空肠弯曲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空肠弯曲菌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00013)王斌刘园任保国空肠弯曲菌不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也是引起食源性肠炎暴发的病原菌。空肠弯曲菌能引起人急性腹泻,在夏、秋季的腹泻病防治中,越来越被重视。常规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不仅需...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建立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鉴定方法,并对菌株毒力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cdtC的分布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m-PCR的方法对经过传统生物化学方法鉴定的65株弯曲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空肠弯曲菌特异基因hipO、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特异片段的PCR扩增对鉴定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利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分析其毒力、毒素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和cdtC的分布。结果m-PCR扩增结果发现65株不同来源的弯曲菌,42株为空肠弯曲菌,23株为结肠弯曲菌。hipO、glyA基因PCR扩增结果与m-PCR扩增结果一致。16.9%菌株PCR鉴定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化学鉴定结果不一致。100%(65/ 65)菌株cadF、flaA基因阳性,并且PCR扩增片段大小一致。virB的阳性率为10.8%(7/65),其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率11.9%(5/42),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8.7%(2/23)。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2/42)和78%(18/23);空肠弯曲菌cdtB扩增的的阳性率为97.6%(41/42)。而23株结肠弯曲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C的阳性率皆为100%,但PCR扩增产物大小不一致,空肠弯曲菌为555 bp,结肠弯曲菌约为465 bp。结论m-PCR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进行属内分型。中国菌株细胞溶涨毒素基因簇cdt基因的特征与文献报道国外菌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能快速、特异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多重PCR技术。方法:选用针对空肠弯曲菌外膜蛋白A(mapA)基因和马尿酸酶(hipO)基因的2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了鸡肉模拟样品检测。结果:该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分别为589 bp和323 bp,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5 cfu/ml,鸡肉模拟样品42℃预增菌36 h后检测灵敏度能达到101 cfu/ml。结论:初步建立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测定空肠弯曲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多重PCR与传统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重PCR法和传统检测方法对禽类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结果准确性、效率、实用性上的差异与优缺点。方法分别采用基于空肠弯曲菌hipO、mapA、23S基因多重PCR法和传统检测方法(GB/T4789.9-2003)对来自南京市5个大型农贸市场的290份禽类样品进行同步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检测周期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16.6%,灵敏度为45CFU;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出率为37.9%,灵敏度为15cfu。结论多重PCR方法在检出率、灵敏度与检测周期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空肠弯曲菌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空肠弯曲菌peblA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空肠弯曲菌peblA基因,构建pET-28a(+)-peblA表达载体。转化E coli BL21(DE3)后诱导表达,用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收集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PEBl。采用CJ全菌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rPEBl免疫反应性,双向免疫扩散试验鉴定rPEBl免疫家兔的抗血清效价。结果:所克隆的基因与报道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9%,转化E coli BL21(DE3)后,表达产物最高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33%左右,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6%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rPEBl能与CJ全菌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兔抗rPEBl血清的双向免疫扩散效价为1:16。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高效表达载体pET-28a(+)-peblA,并获得rPEBl,所表达的rPEBl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4,4(3):188-189
空肠弯曲菌(以下简称空弯菌)是国内外公认的重要腹泻病病原菌之一,可感染人和各种动物,在我国分布亦很广泛。早在1980年MHO研究工作组就将弯曲菌肠炎列为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空弯菌营养要求高,培养条件特殊,给分离培养带来困难,影响检测效果。国内外学者就其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1 抗原检测 血清学方法以其简便、特异性强、实用的特点在空弯菌检测中广泛使用。Rautelin发现空弯菌的一种酸提取物中存在着一种共同抗原(CA)成分,它可与多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不同来源空肠弯曲菌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方法根据已知的特异引物,运用PCR技术,检测空肠弯曲菌菌株6个与毒力相关基因(cadF、virB11、cdtB、csrA、ggt、cst-Ⅱ)分布情况。结果 6个毒力基因,在31株空肠弯曲菌菌株中的分布呈现不同情况。cdtB、cadF和csrA的检出率均为100.0%;cst-Ⅱ为48.4%;ggt为3.2%;31株菌株中均未检出virB11基因。结论毒力基因cadF、cdtB、csrA、ggt、cst-Ⅱ在江苏地区的空肠弯曲菌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9.
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人类弯曲菌病的重要菌种。病原菌的培养、鉴定是食品污染以及人和动物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撰写了《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检验方法(T/CPMA 006-2019)》团体标准。标准以“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从不同种类的标本、样品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不同种类的标本以及样本中两种弯曲菌的检测过程、检测步骤和鉴定方法,提高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空弯菌)是全球性引起胃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该菌广泛存在于家禽类动物的肠道中,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对成人、小儿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导致心内腊炎、关节炎、败血症和血栓静脉等全身性疾病,还与人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现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2000年公布了CJNCTC11168(Penner O:2血清型)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在分子水平研究空弯菌致病机制且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