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温《内经》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这部最早的医学著作,虽然文字简要、哲理朴素,但条理清楚,有系统,实为祖国医学之渊薮。《内经》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及后世各名家之学术成就,无不是从《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继承的;因而更体会到祖国医学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柳旭 《开卷有益》2013,(2):20-21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皮肤、肌肉、筋骨、九窍通过经络和脉道与内在脏腑构成了多层次的密切的对应关系,可反映出人体各器官功能的盛衰。正如《灵枢·本藏》说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出发,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所谓内环境,就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天人一体”、“五脏相通”,它把万物看成一体,并认为其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正如《灵枢·海论》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以上论述均能显示人体与自然是个整体,脏腑、经  相似文献   

4.
自我按摩法原是祖国医学“导引”疗法中的一项科目,来源甚为古远。在专门讲述自我按摩法的《尊生导养编》里,有黄桐孙先生的序言,谈到这一方法的起源说:“夫,导引之法,其来久矣。葛洪《神仙传》言:彭祖尝闭气、内息,危坐;拭目,舐唇,咽唾,摩搦身体,自面目达于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浮沉按摩,必使其气云行体中,而后起行言笑。”这虽然不甚可靠,但是自我按摩法在我国流传已久,这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在祖国医学典籍里,很早就介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中极为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后天之本一说,导源于《内经》,阐明于金元,到李东垣著述《脾胃论》之后,则使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学说有所发挥和奠定了理论基础。考这种学说的建立,是基于脾胃为人体脏腑的中心,是主宰后天营养的大本营,正如吴昆《医方考》里所说的:“脾胃为众体之母,凡五脏六腑百骸九窍,莫不受其气而母之。”因而胃气无损,诸可无虑,胃气一败,百药难施,这些议论都是强调脾胃为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中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创立的各种理论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鼻祖。作为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之一的方剂学理论,其基本原则亦确立在《内经》一书中。认真研读《内经》,研究和探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方剂学成就,无疑是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整理古代医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试图从《内经》一书来探讨方剂学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什么?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伤寒论》,《金匿要略》、《神农本草经》.但也有人把《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仍合为《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再加《难经》称为'四大经典." 2、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创立了六经辨证,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伤寒论》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一书,是祖国医学文献中的古典医籍之一,它是东汉张仲景著作中的一部份,原名《伤寒杂病论》,是由《伤寒》和《杂病》两部份组成。该书是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并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原书早已亡失,  相似文献   

10.
自从《黄帝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点以后,祖国医学就强调人体阳气的运行及盛衰与日相应,而阴血的运行和盛衰则与月相应,从而认识到人体的生理节律与宇宙环境节律的相关性。因而产生了中医的时间医学基础。在这基础上历代医家无论在养生、病因、治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则充分体现了时间医学的内容,现就其《金匮要略》中有关时间医学思想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充分认识到体质因素往往能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个体体质与疾病发生类型的相关性。人类体质学说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从先天、后天等不同因素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阐述。养生保健属于祖国医学"治未病"范畴,不同的体质施予相应的养生保健,方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对于疟疾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疟论》说:“夫痎疟皆生于风”,以疟疾初起有畏风、寒战、骨节酸痛、继则壮热汗出身凉如常人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故有“疟该生于风”之说。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夏伤于暑,秋为痎疟”。以疟疾多发于夏秋季节。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祖国医学逐渐认识到外感之邪虽然能够引起疟疾,但疟疾的发生还与一种特殊的外在致病因素有关,因此提出了疟邪与瘴毒的理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矦论》提出瘴疟每见于岭南山瘴地区,由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首先见于《内经》一书,以后又经过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叶天士、吴塘等人的《温热论》及《温病条辨》为代表的两次重大总结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几千年来,这一基本理论不断地指导着我国的医学实践,并在广泛的医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发展。它是祖国医学的精髓,贯穿着祖国医学发展的始终,也融合于祖国医学各个学科之中,具有补素的辨证唯物观点。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就为广大中医工作者,包括中医教学工作者指出了学习、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明确方向和光荣任务。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从《内经》开始。《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有价值的医书。它广泛地记载了祖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不仅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而且对预防医学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它为祖国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千多年来,始终被中医奉为瑰宝,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它不可能完美无缺。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内经》和进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在其《医案》及《温病条辨》书中,多次论到“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吴氏论此涉及如下疾病:1.饮食及二便。如疟伤胃阴阳条:“不饥不饱,不食不便”,“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义《医案》:“滞下……小便亦不通……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又如“血淋多年不愈”,“食少而阳气不振,再九窍不和皆属胃病”。2.不寐。“不寐不食,九窍不和皆届胃病”。“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3.目闭。“六腑不通,九窍不和,……日闭不开,脉弦缓,而九窍愈不通矣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既是一个生生不息、运动不已的巨系统,又是一个与体外环境息息相通的开放系统,人之生命来源于天地之气化。如《灵枢·邪客篇》云:“天园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梳理《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祖国医学”栏目早期刊发的论文,填补论文索引资料信息的缺失.方法:以《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祖国医学”栏目1981-1993年刊发论文的相关信息为对象,按年序进行编制.结果:编制《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祖国医学”栏目1981-1993年的论文索引,填补了中国知网对该栏目论文信...  相似文献   

18.
从脾辨证论治耳鼻咽喉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脾与耳鼻咽喉的关系脾与耳鼻咽喉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此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见诸于《内经》的理论有:“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咽喉干燥,病在脾士”(《素问·阴阳类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设专篇论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观点,提出:“胃气一虚,耳口鼻具为之病。”《重楼玉钥》提出:“咽主地气,属脾土。”《医学心悟》认为:“鼻准属脾土。”这些理论或从生理或病理上提出了脾对耳鼻咽喉的影响。临床上,因脾虚清窍失养出现的症状有:耳鸣、耳聋、头晕头痛、鼻咽干燥等。其特点是:耳鸣多为低调;头痛…  相似文献   

19.
敦煌医学残卷“开九窍疗法”初探孟陆亮图书馆敦煌石窟出土的医学残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宋代以前写本,是一部内容完整的内科学专著。该书以脏腑理论为依据,以五行学说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论述了疾病的治疗规律和治病方法,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临床...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以及体表内脏相关和形神脏腑和一等论述,使我们认识到祖国医学的特点在于它是着重阐述人体功能动态的系统理论,这是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深入探索脏与脏关系的实质,对于开阔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