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小肌间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结果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5例,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10例,术后随访5~27个月,术后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7%。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0、I、II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于胸大肌后方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保留NAC.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均保留了NAC,术后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6.5%;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 ,对乳腺癌治疗的趋势是限制性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既能达到根治 ,又能保存上肢的良好功能以及美观 ,是近年来外科医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 2 0 0 0年至 2 0 0 4年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 0例 ,肿瘤直径 1cm5cm ,平均 3cm ,年龄 2 7岁 76岁 ,平均 5 2岁 ,临床分期 :Ⅰ期 2 7例 ,Ⅱ期 33例。女性 5 9例 ,男性 1例。2 改良根治术的适应证临床上我们选择为I、Ⅱ期乳腺癌。3 手术操作切口依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的大小、形态设计可用横月牙形、纵梭形状切口 ,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Ⅰ、Ⅱ期)乳腺癌行保留胸大、小肌或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早期乳腺癌以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常见并发症(皮缘坏死2例、上肢淋巴水肿1例、同侧上肢运动障碍2例)占8.19%,5年内无转移生存病例57例,生存率为93.44%。结论:改良根治术既可达到对早期乳腺癌行局部治疗的目的,又可保留功能和外观,并达到减轻手术副效应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的同时,实施几种保留乳房外形的美容手术方法。方法 对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及Ⅰ期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或Ⅰ期假体置入重建并植皮术;对能保留乳头乳晕者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及背阔肌肌皮辩转移乳房再造并假体置入术。结果 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及Ⅰ期腹直肌肌皮辩乳房再造术者8例,行Ⅰ期假体置入重建并植皮术者15例;行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及Ⅰ期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者8例,Ⅰ期假体置入重建并植皮术者2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及背阔肌肌皮辩转移乳房再造并假体置入术者2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46个月,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根治术及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后46个月对侧发生乳腺癌。重建乳房外形良好,乳房下皱襞弧度好,保留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皮肤无萎缩变硬,手感良好;腹部供区无腹壁疝形成,置入假体手感好,移植皮辩无坏死。结论 对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乳腺疾病的同时,采取多种Ⅰ期乳房重建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外形的美观,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需大样本研究来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建国 《中原医刊》2011,(19):72-7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期104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部分皮缘坏死7例,切口感染1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例,腋窝淋巴液漏2例,胸肌轻度萎缩2例。3年生存率为86%,5年生存率为7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远期疗效和生存率,既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又保留胸大、小肌及其功能,可以获得良好的胸廓外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转移乳房再造治疗早期乳腺癌(Ⅰ、Ⅱa期)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组26例进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TRAM乳房再造;对照组3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外观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26个月)。26例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同期乳房再造均获成功,除1例患者出现部分皮瓣血运欠佳外,其余均无并发症。治疗组再造乳房效果良好,两组均无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TRAM乳房再造治疗早期乳腺癌(Ⅰ、Ⅱa期)安全可行,可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Ⅰ、Ⅱa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辩(TRAM)转移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对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均获成功.仅1例患者出现部分皮辩血运欠佳.随访10-48个月(平均19个月),再造乳房效果良好,均元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辩转移乳房再造安全可行,可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II、Ia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转移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均获成功。仅1例患者出现部分皮瓣血运欠佳。随访10~48个月(平均19个月),再造乳房效果良好,均无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安全可行,可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末即刻行乳房再造而造成患侧乳房缺如的患者,进行Ⅱ期再造,使患者恢复乳房美观外形的一种手术方法,进一步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程度。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后1年以上,局部未复发、远侧未转移、有迫切再造愿望的患者,经腋下切口或原切口将皮肤扩张器植入缺损侧胸壁皮下,待皮肤扩张到所需容积后,将假体自胸大肌、胸小肌间植入,恢复乳房美观外形,完成Ⅱ期再造。结果自1998年至2003年共完成此类手术43例,随访2年,所植假体无破漏、无移位,皮肤无挛缩,外观形态优良。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手术适应证范围宽,既恢复了患者的乳房形态,又避免了因乳房再造所采用自身组织(腹直肌或背阔肌或臀部肌瓣)填充所带来的二次损伤,患者容易接受,使其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建民  刘立刚 《广西医学》2007,29(6):801-802
目的 研究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和推广这种术式的可能性。方法 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人,实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术前检查明确有无手术指征,常规实施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术,按自愿选择的原则采用即刻乳房再造手术。根据术后病理情况及其他预后指标决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评价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的美容效果。结果 共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15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2.2%。肿瘤直径1.5~11.0cm,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1例,黏液腺癌1例,叶状囊肉瘤3例。全部病例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出现轻度假体移位,1例放疗后出现假体轻度萎缩,美容效果不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加术后假体置入即刻乳房再造手术美容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乳腺癌(Ⅰ期26例;Ⅱ期78例;Ⅲ期4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108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皮缘坏死7例,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Ⅰ期5a生存率为78.0%,Ⅱ期5a生存率为54.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及术后早期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自Patey报道采用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来,经近40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与传统的根治术无显著差别。因而改良根治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改良根治术中,Roses氏手术使腋窝的暴露及淋巴结清除效果几乎与根治术相同,但需切断后再缝合胸大肌肱骨附着处,并切除胸小肌。既往我科进行Patey氏术和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氏术时,患侧的上肢常规呈外展位,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遮盖着腋窝区而影响暴露和淋巴结清扫。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取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乳腺癌Ⅰ期65例,期208例)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肌神经及胸大、小肌)的治疗结果。结果273例患者中术后切口皮缘坏死16例,发生皮下积液17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0例。3年生存率为84.3%,5年生存率70.6%。结论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各组胸肌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重视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30例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于胸大、小肌间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其中15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30例客观评价效果优良达90.0%,主观评价效果优良93.3%.2例出现皮瓣下积液,予以穿刺抽吸;1例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出现乳头乳晕区皮瓣坏死,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假体移位;1例因对侧乳房下垂致外观不对称.随访12 - 54个月,1例发生肝转移、骨转移,余29例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美容效果满意,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改进手术细节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背阔肌脂肪瓣重建乳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取部分或全部背阔肌脂肪瓣行I期乳房重建。结果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背阔肌脂肪瓣坏死,无乳房皮瓣及背部皮肤坏死。重建乳房美观,效果为优、良15例(93.8%),一般1例(6.2%);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36—6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背阔肌脂肪瓣乳房重建术,可满足肿瘤根治和形体美容两方面要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廖文胜  邓水柱 《广西医学》2004,26(6):863-864
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 ,即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根治术,过去因仅清扫腋窝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组织,甚至损伤胸神经,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院外科于1996~2 0 0 3年采用保留胸神经的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6 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 0例,均为女性,年龄2 8~6 6岁,平均4 5岁。肿瘤大小为2~5cm。其中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2 0例。病理类型:单纯癌2 2例,导管浸润癌18例,髓样癌10例,管状腺瘤恶变10例。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8例,ⅢA期10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 0例均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3月,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配合同期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重建,术后均常规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结果 全部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随访2~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无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可,与健侧对称性可,弹性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对生活充满信心. 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具有皮瓣血运良好、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整形的目的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即刻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的乳房再造,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13~58个月,出现假体渗漏1例,乳头感觉减退2例,包膜挛缩1例,骨转移1例,28例均存活。27例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满意率96.43%。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硅胶乳房假体再造,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了患者对保持乳房外形美观的要求。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在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与单纯乳腺癌手术相比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陈光平 《中原医刊》2006,33(13):6-8
目的总结Ⅰ和Ⅱ期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对199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37例Ⅰ和Ⅱ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实施Halsted手术40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37.5%(15/40);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79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7.9%(22/79);保乳手术18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11.1%(2/18)。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17例,其中改良根治术10例(13.2%,10/76),Halsted手术4例(12.1%,4/33),保乳手术3例(16.7%,3/18)。Halsted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局部复发率与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Halsted手术的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手术对于女性的躯体完整性损伤小,有待探索,应改进Ⅰ和Ⅱ期乳癌外科治疗方案,加强术后辅助治疗,追求微创化、个体化,结合东方女性的乳房特点,积极推进保乳手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