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农本草经》是汉代的重要著作,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是以产生治病的本草记录,并以植物为主。此书是后人托名“神农”之作,成书时间不详,估计约在公元前1或2世纪,是中国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医药文化交流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一、唐代及以前据越南史书记载:远在公元前257年,中国有个叫崔伟的医生,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虚弱症,并著有《公余集记》一书行世。公元二世纪,越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底有机会短期到新加坡考察中医药,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对于新加坡的中医药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新加坡历史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岛国。文献记载早在14世纪以前,华人便有到这一区域谋生。有史可稽的是汪大渊在《岛夷志略》(1349年)里提到单马锡的龙牙门(学者考证为今日的岌巴海港。)有华人居住。新加坡原来是一个荒凉的渔村。黄国人为了要在本区域找一个贸易港口。因此,在新加坡1819年1月29日,史丹福莱佛士在考察过附近其他岛屿后登陆新加坡。过后,他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正式条约,统治新加坡。1824年,…  相似文献   

4.
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及方式方法,形成较早。但作为现代学科,则是随着西学东渐逐步形成的。中医学科史即是从学科评论的高度,探讨职业化队伍、社团、现代教育培养机制、学术期刊及研究机构等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而分析影响它们发生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以寻求解决当今中医学科发展诸种问题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英国以及在其它西方国家近些年发展迅速,这是继中国饮食作为东方传统文化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后,出现的又一次中国文化热。英国社会接受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以香港人主厨的“广东风味”为主流;而英国社会公认的中国医药则以中国大陆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的正规中医师为最优秀。 英国作为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有着对中医发展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近年来,中医药在这里经历了崛起、高潮、继而平稳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有热,也有冷;有峰,也有谷。海外中医的实际状况,中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中医如何在海外健康发展……,都是值得认真对待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理念的冲击,中医药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诸多问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被忽视、淡化、边缘化,中医医疗领域严重萎缩,老中医药专家的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难以传承,一些特色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严重不足,中医药人才匮乏,甚至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号把中医说成是"伪科学"。湖北蕲春是医圣李时珍的故里,曾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过举世瞩目的贡献,中医药也是我县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中医药专业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李时珍故乡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实现医药名县的发展目标,使其充分发挥李时珍《本草纲目》及中医药理论独特品牌的作用,促进湖北蕲春中医药产业及相关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8.
痰饮刍议     
喻嘉言谓“痰饮为患,十人居其七、八”,然痰饮喘咳之病,青年未必不得,但不及老年为多耳。盖以痰饮之为病,由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湿气,因而引起肺气宣化失职,更不能导水以下达于肾所致。为进一步探求本病的发病原理,则须以人体有关这一部分的内脏,来研究其活动规律,在失常情况下讨论疾病的变化机制。原以水谷入胃,由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肃降则水道通调,下输于肾。由于肾之精液,复化为气而上升于肺。此系正常的生理活动。惟以青年阳明永暄,贯通诸经,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本文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报告概要性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传统医药的继承、研究以及推动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建议。全文言简意赅,是新时期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刊在此予以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徐景藩 《江苏中医药》2006,27(10):48-49
值此盛世华年,迎来《江苏中医药》刊庆,五十年弹指一挥问,抚今思昔,感慨万千。1956年创刊之际,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学员正好毕业;省中医院刚建二年,病房收治病人;省中医研究所正在筹建。江苏有了自己的中医刊物,可真是配合默契,紧跟发展形势,为中医事业的飞跃添上翅膀。从此,江苏的中医事业蒸蒸日上,不断腾飞,直到今日。  相似文献   

11.
传统医学是当今主流医学体系有力补充,在世界医疗体系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中西方均有丰富的传统医学实践经验,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到来,中西医学之间的交流逐渐丰富,当前全球化的局面更是推进了中西医学间的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本文由西方传统医药入手,介绍西方传统医药古今的临床实践,以此为引,梳理中医西传的历史与影响,探究东西方...  相似文献   

12.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源远流长,尤其是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文章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创新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研究命题;提出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并就其具备的素质作出探讨;同时就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五个中医药研究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全国共214项。  相似文献   

14.
回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继承古代阿拉伯医学与祖国传统医药文化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传统医药。它不仅包含着科学的医学理论,而且饱藏着科学的医治方药和诊疗技术。在医药理论、药物炮制、加工技艺、诊疗方法、体疗、食疗、卫生保健等方面都独具...  相似文献   

15.
杨东方  陈一凡 《中医药文化》2023,(5):393-402+388
书籍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提示当代中医学界应重视中医书籍创作、制作与生产、流通、阅读与接受、收藏与流传等“生命周期”全过程,对其中各环节加以关照,并从医籍出发,以联系的目光看待其背后所折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重内涵,从而拓展医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医籍为中心,历时性与共时性皆具、海内外各场域兼及的多维交互网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实地考察和访问民间老中医等途径,了解龙江传统医药文化的特质。龙江医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具有兼收中原文化精华,博采众长,以用为主,喜用鲜活药材、方小药猛、善治地方杂症、注重情志养生和非药物治疗、行医重医德的鲜明地方特色。龙江传统医药文化丰富、充实了中华医药文化内涵,促进了民族医药文化交融互进。  相似文献   

17.
三、马来西亚的朋友:在马来西亚的几天中遇到了不少新朋老友,对我们紧张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马来西亚医药研究所(IMR)草药中心的巴都尔(Badul)是我们的老朋友,曾经在北京我们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进修过三个月,刚下飞机就是他来接的,有他的接待,行程变得十分愉快。巴都尔正在学习汉语,他还知道北京的土话“二百五”。在马来西亚医药研究所的访问过程中,巴都尔一直陪同我们。马来西亚医药研究所还送给我们一套他们编写的传统药物书藉,真是贵重的礼物。  相似文献   

18.
论宋金元医学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当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终于要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经济的海洋--"入世"了."入世"后,我国医药业整体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在原本就源于欧洲的西医药学方面我国缺乏自己的竞争实力.目前,国人更加看重产生于我国本土、有着5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这对中医事业而言,似乎机遇的确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毛发珍的起源,厍代毛发珍的发展情况,认为毛发诊作为为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状态和疾病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伴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奠基于《内经》,敷衍于汉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善于明清  相似文献   

20.
于小霞  王柱林  宫东红 《陕西中医》2000,21(12):558-559
以温、清、通、补四法则,论证和总结女性功能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范畴,提示治疗该病是谨守病机,法随证变,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