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CKGROUND: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osacral sagittal parameters and the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 However, the objects of these studies were mainly the patients with disc herniation, and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on CT or X-ray. There are few publications repor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osacral sagittal parameters, which were measured on MRI, an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 disc extrusion.  相似文献   

2.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面相关影像学参数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L1-L2节段椎间盘突出9例,L2-L3节段10例,L3-L4节段27例。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因L4-L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参数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结果进一步纳入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3.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主要表现为矢状位畸形,截骨角度是术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矫正角度不足以及矫正过度都可能造成脊柱矢状位的二次失衡.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骨盆矢状位参数设计个性化手术截骨方案恢复矢状面平衡,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1例强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采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的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15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9.66%。结论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累及C2椎体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及其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颈椎OPLL患者97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37~80(59.0±9.6)岁。根据骨化物是否累及C2椎体将患者分为2组,OPLL累及C2椎体36例为C2阳性组,未累及C2椎体 61例为C2阴性组。在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0~2及C2~7颈椎前凸角(CL)、C2倾斜角(C2S)、胸廓入口角(TI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枕颈倾斜角(OCI)、C2~7矢状轴距离(SVA)等矢状面参数。观察项目:(1)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等临床一般资料;(2)比较2组患者骨化物累及的颈椎节段、椎管侵占率、OPLL分型以及影像学上有无脊髓高信号、骨化物是否触及K线的情况;(3)比较2组间颈椎矢状面各项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分别对2组内矢状面各影像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4)对OPLL累及C2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2阳性组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4.6±1.2)个、椎管侵占率52.42%±9.96%、NDI评分(21.08±7.65)分,均高于C2阴性组的(3.1±0.9)个、45.87%±13.08%、(17.70±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OPLL分型上,C2阳性组和C2阴性组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骨化物触及K线率、脊髓高信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颈椎矢状面各项影像学参数中,仅C2阳性组C2S(11.25°±5.84°)高于C2阴性组(7.66°±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 P=0.004)。2组内颈椎矢状面影像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C2阳性组中,C2S与C0~2CL、C2~7SVA呈正相关(r=0.52、0.80,P值均<0.05);C2阴性组中,C2S与C0~2 CL、C2~7SVA呈正相关,与C2~7CL呈负相关(r=0.43、0.71、-0.3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2S增大[比值比(OR)=1.208,95%可信区间(CI)1.032~2.210,P=0.014]和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OR=3.026,95% CI 2.136~5.076,P=0.001)为OPLL累及C2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颈椎OPLL累及C2者以累及节段更多和椎管侵占率更高为特点,在颈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上表现为更高的C2S,且C2S和骨化物累及颈椎节段数为OPLL累及C2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对人体矢状面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在腰椎滑脱的发生、发展、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在腰椎生理弯曲重建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简述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及其相关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及与腰椎前凸角,第一腰椎骶骨水平距等,在联系临床的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EOS影像系统测量无症状骶椎腰化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解剖学参数,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弯腰情况下骶椎腰化患者下腰椎的受力情况.方法 共纳入经EOS影像系统检查的44例受试者,其中骶椎腰化患者11例,依据性别及年龄且按照1∶3的比例纳入正常受试者33例.两组患者均测量并比较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三种微创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MSLD、PETD或PEID治疗的22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85例、PETD组65例和PEID组77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例数,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的腿痛VAS、ODI、生活质量状况(SF-36)评分、肌酸激酶水平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PETD组和PEID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MS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1、6和12个月MSLD组VAS分别为(7.0±1.8)、(2.4±1.5)、 (2.3±1.1)和(1.6±0.7),ODI 为33.6%±7.9%、11.3%±2.6%、7.0%±2.5%和4.8%±2.4%,SF-36 评分为( 47.6±19.5)、(50.2±19.8)、(51.3±20.2)和(54.3±19.4)分;PETD 组VAS分别为(7.2±2.2)、(2.2±1.3)、(2.1±1.3)和(1.5±0.5)分,ODI为32.3%±8.6%、10.8%±3.6%、6.6%±2.6%和4.7%±3.5%,SF-36 评分为(48.4±20.0)、(51.3±20.2)、(51.3±21.9)和(53.4±18.6)分;PEID组VAS分别为(6.9±1.7)、( 2.0±1.4)、(2.0±1.4)和(1.5±0.9)分,ODI为32.6%±9.7%、10.6%±2.7%、6.2%±1.9%和4.7%±2.8%, SF-36评分(47.4±18.24)、(52.4±22.91)、(52.2±19.9)和(54.0±20.9)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VAS、ODI及SF-36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和48 h,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LD组术后复发2例,PETD组6例,PEID组8例,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 P<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MSLD组优65例、良8例、中7例、差5例,PETD组优50例、良6例、中6例、差3例,PEID组优58例、良8例、中7例、差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2, P>0.05)。结论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均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三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外科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是限制假体使用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与经济负担.研究发现,腰椎融合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究其引发脱位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方案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目的:针对腰椎骨盆矢状面,探讨有腰椎融合手术史的患者再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率增加的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ST)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gittal translation”和“强直性脊柱炎”“矢状面移位”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70年1月—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低位(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节段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外科108例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男56例、女52例, 年龄30~65岁。108例患者均行腰椎MR和肌电图检查, 其中90例患者进行了腰椎手术。分析肌电图对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受累神经节段的显示结果, 并与患者的腰椎MRI和术中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8例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肌电图提示102例(94.4%)异常, 其中102例针电极肌电图结果异常, 43例合并神经传导异常, 15例合并F波(胫神经)异常。90例手术患者中有80例(88.9%)肌电图定位的神经根受累节段与术中观察结果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988)。108例患者肌电图与腰椎MRI对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受累节段的定位诊断和检出受累节段数目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中, 肌电图与术中观察及腰椎MRI检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且肌电图能反...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相关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变化。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测量参数与测量方法及在成人脊柱疾病诊治中的量化及重要参数,以及各参数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评价脊柱疾病矫治后效果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参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的相关性,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是评价脊柱疾病及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评价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变化时应包括对骨盆和脊柱形态等参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二椎体与三椎体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性L5/S1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5年2月~2018年2月行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的峡部裂性L5/S1滑脱症患者67例,其中二椎体固定组36例,三椎体固定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和滑脱距离(SD),并计算滑脱率(SP)和滑脱复位率(RR)。结果 三椎体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均明显大于二椎体固定组(0.05)。二椎体固定组随访时间(11.17±6.11)个月,三椎体固定组随访时间(12.19±7.0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三椎体固定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改良率优于二椎体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三椎体固定组术后滑脱复位率高于二椎体固定组,且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LL、SS及PT矫正率同样高于二椎体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二椎体固定组和三椎体固定组分别有6例、9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66,=0.226)。结论 二椎体与三椎体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性L5/S1滑脱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椎体复位固定更有利于滑脱椎体的复位及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的改善,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osterior 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 is one of 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treat cervical spinal diseases, has satisfactory results but low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 imbalance of sagittal plan, loss of lordosis or axial pain is often reported recently.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Due to different pathogenesis of degenerative and isthmic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he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spino-pelvic morphology and life quality between them are still uncle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24~69岁,平均43岁。病例分别采用PETD(31例)与PEID(27例)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与PEID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PETD组手术时间为(82.4±23.8)分钟,术中透视次数为(21.4±9.2)次;PEID组手术时间为(63.3±19.6)分钟,术中透视次数为(6.1±4.4)次。PETD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减压神经根支配区麻木加重,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4周复发突出,行mast-quandrant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术;PEID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肢感觉异常,1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1%;PEID组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ETD与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二者相互补充,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确定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