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体会。方法自2012-01—2014-01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股骨头骨折10例。去除髋臼内细碎骨片,将较大的骨块复位,用2枚4.5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骨块,钉尾埋于软骨下,如骨块偏小,可用2枚3 mm中空钛制螺钉固定,防止骨块旋转。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3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均无明显疼痛,股骨大粗隆截骨块愈合时间平均3.3个月,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2例出现Ⅰ~Ⅱ级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血供,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0年2月- 2005年10月,对11例涉及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后壁边缘压缩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均由CT扫描得到证实。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边缘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5-56个月(32.4个月)随访,临床结果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1例原发坐骨神经损伤,系骨折块压挫伤,于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例因术中未严格保持伸髋屈膝位导致坐骨神经牵拉伤,4个月后基本恢复。1例异位骨化,为BookerⅡ型。1例复位欠佳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结论髋臼后壁边缘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容易发生边缘压缩性骨折,术前CT扫描可明确诊断,术中要对边缘压缩骨折部分撬起和充分植骨,提高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1岁 ,因汽车相撞致双髋部肿痛、活动受限立即入院。查体 :双髋关节肿胀 ,压痛明显 ,双下肢内收、内旋、屈曲畸形且弹性固定 ,双臀部隆起 ,可触及股骨头。髋关节CT、X线片显示 :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双侧股骨头内缘骨折、双侧髋臼后缘骨折、骨折块明显移位 (图 1)。髋臼骨折块较大 ,累及负重区 ;股骨头骨折难以闭合复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双侧髋臼各用 2枚螺钉内固定 ,双侧股骨头各用 1枚螺钉内固定 ,螺帽埋于软骨面下。  术后行股骨髁上牵引 ,6周去除骨牵引 ,双下肢不负重功能锻炼。 8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 ,髋…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诊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珂  于洪文 《中国骨伤》2000,13(10):592-593
目的 总结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12例的诊治情况。方法 根据股骨头骨折X线片及CT所见采取单纯牵引7例,手术治疗5例,包括关节内游离骨片摘除1例,髋关节碎骨片清理,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行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2例。术后早期开始被动及主动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经过6个月 ̄3年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6%。结论 对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骨折对位良好及关节腔外非负重区游离骨片者无需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利关节磨造及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2 8岁 ,因车祸致双髋部肿痛活动受限 3h入院。检查 :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左臀部可触及脱位的股骨头 ,左髋关节弹性固定。右髋肿胀无畸形 ,大转子区叩痛阳性 ,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 :左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骨块分离移位。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CT扫描示 :左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右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髋臼内有 2块游离骨块。诊断 :双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并左髋关节后脱位。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成功后行双下肢股骨髁上牵引。牵引 1周后拍片证实双侧股骨头均有皮质缺损、而且髋…  相似文献   

6.
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骨软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粉碎骨软骨骨折患者进行原位解剖复位、钻孔、可吸收缝线双隧道骨软骨块加强缝合,小的骨软骨块表面固定,骨折块间软骨缺损处予以微骨折术。术后3、6、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关节软骨面的平整结构恢复良好,骨软骨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 Im评分为81~93(86.3±5.5)分,优良率86.7%,较术后3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6~98(90.8±6.7)分,优良率93.3%,较术后6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22例难复的髋关节中心脱位骨折,11例随访4年9个月,发生股骨头缺血环死或创伤性关节炎81.8%.作者在手术中观察到髋白骨折的移位、股骨头对髋臼的压迫作用和骨折、微骨折,提出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骨折的分类方法.采用外固定架稳定头臼复位,髋臼骨折复位后植骨和钢板固定,术后六周用CPM良好的主被动功能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90年5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34岁.根据复位质量、臼顶骨折粉碎程度、髋关节稳定性、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进行分组,按Matta术后X线复位标准和放射学评估标准及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21个月,平均88.6个月.术后解剖复位31例,复位欠佳4例,复位差2例.2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髋关节不稳.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优16例(43.24%),良14例(37.84%),可4例(10.81%),差3例(8.11%),优良率为81.08%;远期随访MattaX线疗效:优14例(37.84%),良15例(40.54%),可4例(10.81%),差4(10.81%),优良率为78.38%.临床疗效与X线疗效存在相关性.临床优良率在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组分别为90.32%和33.33%,在臼顶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组分别为58.33%和92.00%,在髋关节不稳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和85.71%,在股骨头软骨损伤和无软骨损伤组分别为42.86%和90.00%.结论 骨折复位不佳、臼顶粉碎性旨折、髋关节不稳及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可直接影响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前、后脱位和中心性脱位。髋关节脱位时常造成髋臼壁的骨折,偶尔伴有股骨头、颈的骨折。通常这些高能量的创伤,使关节囊、伴行血管及圆韧带必然受到严重撕裂伤,股骨头的营养血管同样受到损伤。脱位至复位的时间长短,关系到股骨头缺血性改变、软骨溶解和退行性变的程度。创伤性髋关节脱位者6小时内复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率为5%,超过6小时复位可高达50%。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的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纯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后择期骨块切除以及急诊切开骨块切除复位3种方法 治疗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4例Pipkin I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闭合复位8例(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后择期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  相似文献   

12.
难复的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骨折手术治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22例难复的髋关节中心脱位骨折,11例随访4年9个月,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81.8%,作者在手术观察到髋白骨折的移位,股骨头对髋臼的压迫作用和骨折,微骨折,提出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骨折的分类方法,采用外固定架稳定头臼复位,髋臼骨折复位后植骨和钢板固定,术后六周用CPM良好的主被动功能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并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用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复位髋关节,1w后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改良S-P切口,对股骨头骨折直视和位,应用可吸收螺丝钉(SR-PGA)内固定治疗髋并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6例。结果:本组6例股骨头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平均失血360ml。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随访16个月,根据黄公怡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66.6%,其中1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吸收。结论:应用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复位髋关节,可吸收螺丝钉固定股骨头骨折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方法,疗效较为满意。SA-PGA可吸收螺丝钉中提供足够强度,且强度逐渐衰减,避免了应力遮挡,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可免除二次手术拆除之苦,不足之处为不能够在X线片上显影,术后难以观察其在骨内的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9月,对1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治疗。从髂后上棘下约5 cm处经大转子向大腿外侧中线向下做长12~20cm的切口,用摆锯自大转子顶点后上方至股骨外侧肌后缘纵向截骨,使大转子截骨块的厚约1.5 cm。将截下的大转子连同臀中肌、股外侧肌向前方牵开,显露关节囊,沿股骨颈的长轴偏向关节囊外侧“Z”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外旋股骨,将股骨头向前外侧脱位。清理髋关节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及髋臼周围坏死、挫伤严重组织。复位股骨头较大骨块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块大小采用2~3枚直径2.4~3.5 mm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块并将钉尾埋到软骨下。内旋复位股骨头,复位大转子截骨块后以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9.5±30.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0.0±213.2) ml。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Thompson-Epstein标准):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均为臼底部骨折并股骨头中心型脱位突入盆腔,其中仅累及臼底部骨折3例,臼底部骨折合并髋臼前柱骨折2例,臼底部骨折合并髋臼前柱骨折及前壁骨折3例。8例均采用术前下肢股骨牵引使脱位的股骨头复位及改良扩大的髂股入路进行髋臼底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其中2例臼底破损严重的病例采用取带缝匠肌髂骨骨瓣植骨重建术。髋臼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术后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4例,无不满意复位。结论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为髋臼较少见的严重损伤。对中心性脱位的股骨头宜采用三向分力的股骨牵引进行复位,因髋臼底位置深在手术复位较困难,故采取髂股手术入路,直视下可显露髋臼底骨折处。采用重建钢板进行骨折固定可确保髋臼内壁的光滑,髋臼底破损严重病例采用带肌蒂髂骨骨瓣植骨可起到重建臼底及加速骨折愈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5例髋日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8岁。所有患者均先试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再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采用前路或后路或联合人路先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再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术后按照Matta标准和Haidukewych标准分别评价髋臼复位和股骨颈复位。结果术后随访18.74个月,平均35个月。髋臼骨折4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复位优,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2例患者伴脱位,进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对功能满意,余3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髋臼的解剖复位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瑛  王昶  常敏 《中国骨伤》2002,15(2):71-7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移植复髋臼陈旧性骨折和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骨折的髋臼复位,保留较大的臼顶缘骨块,去除其他游离骨碎片,切取带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为血管蒂的骼骨块固定骨折并修复臼顶和后壁的缺损。术后下肢骨牵引3周,关节和肌肉训练3周,而后扶拐行走锻炼。结果 本组9例,随访2-4年,优4例,良5例,3个月后均弃拐行走,髋臼愈合良好,无股骨头再脱位发生。1例轻度跛行,2例长距离行走时髋关节轻度疼痛。结论 以珲旋股外侧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块修复髋臼陈旧性骨折和缺损的方法容易操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槽式植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26例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病人,应用本方法进行治疗.男22例,女4例;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5例,手术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进入,清理游离骨块及断面处的碎骨屑,在游离股骨头骨块断面用电钻慢速磨出2 mm、深3 mm宽的几条平行“U”形骨槽,在股骨头近端断面与游离骨块骨槽垂直方向上磨出数条平行的“U”形骨槽,取自体髂骨的松质骨修剪成直径约2 mm粗细的骨条及骨泥,将磨出的骨槽内植入骨条及骨泥并夯实,使其平整或略高出1mm左右,将骨折块复位,以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尾端埋于关节软骨面以下2mm处.[结果]术后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平均85.9分,术后2年平均87.2分.[结论]采用槽式植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自驾驶农用三轮车与卡车相撞,双膝部被撞,当时感双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体检:双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肿胀,大转子上移。双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活动好,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好;髋关节活动受限,弹性固定。X线片示:双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双股骨头骨折。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髋关节手法复位,复位后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2d,行CT检查示:双股骨头骨折(图1),X线片示双股骨头骨折(图2)。3d后行双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右侧前内下方骨块2cm×2cm×0.5cm大小,左侧前内下方两骨块分别为1.5cm×1.8cm×0.4cm、1.0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手术后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5月收治8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年龄23-46岁。按Pipkin分型,其中型4例,型3例,型1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2例,颅脑损伤、腰椎压缩骨折、患侧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给予治疗。结果术后经9-24个月随访,7例骨折愈合;1例4个月骨折块坏死吸收。按赵炬才等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对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应早期复位髋关节脱位,骨折块行有效的内固定,术后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