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011年9-12月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72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自护维持与综合得分(r=0.238,P<0.01)、情绪领域得分(r=0.136,P<0.01)、身体领域得分(r=0.246,P<0.01)均呈正相关;自护信心与综合得分(r=0.312,P<0.01)、情绪领域得分(r=0.297,P<0.01)、身体领域得分(r=0.301,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与患者的自护维持及自护信心密切相关,改善患者的自护行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抽取辽宁省沈阳市社区老年人7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精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R)和生命质量量表(SF-12)进行调查,运用SPSS 20.0和AMO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633,P0.01),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分别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r=-0.735,P0.01;r=-0.852,P0.01),自我感知老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还可以通过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4.5%。[结论]抑郁情绪是自我感知老化和生命质量的中介变量,缓解和预防抑郁情绪,有利于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5月—10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感量表简版(ULS-8)、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对河南省新乡市847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孤独感与自我感知老化、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及孤独感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社区老年人ULS-8总分为(14.55±2.62)分,B-APQ总分为(41.56±8.93)分,PHQ-9总分为1.00(0.00,3.00)分;B-APQ总分与ULS-8总分呈正相关(r=0.136,P<0.01),ULS-8总分和PHQ-9总分呈正相关(r=0.238,P<0.01),B-APQ总分与PHQ-9总分呈正相关(r=0.322,P<0.01);孤独感是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04%。结论:孤独感是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的中介变量,预防与降低孤独感和自我感知老化,有利于缓解抑郁情绪,促进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及抑郁在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12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与抑郁呈正相关(r=0.284,P<0.05),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130,P<0.01;r=-0.144,P<0.05)。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显著,应对方式、抑郁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间的独立中介及应对方式-抑郁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Bias -Corrected 95% CI不包含0)。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不仅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直接预测作用,还通过应对方式、抑郁独立中介及应对方式-抑郁链式中介作用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给予患者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SAS、SDS量表评分为(53.96±8.57)分和(58.72±9.13)分,焦虑、抑郁发生率为66.36%和59.09%;比较存在与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肝炎分度、确诊时间治疗信心、复发次数、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023,0.034;P<0.05)、受教育程度(OR=0.026,0.291;P<0.05)、家庭月收入(OR=677.223,237.936;P<0.05)、肝炎分度(OR=46.852,25.559;P<0.05)、确诊时间(OR=277.550,205.820;P<0.05)、治疗信心(OR=156.179,144.315;P<0.05)、复发次数(OR=0.004,0.004;P<0.05)均是影响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慢性肝炎问卷(CLDQ)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肝炎分度、确诊时间及治疗信心是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小组制激励式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抑郁、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抑郁在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呈正相关(r=0.281~0.605,P0.01)、患者抑郁与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呈负相关(r=-0.372~-0.255,P0.01);抑郁在自我效能感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有轻度抑郁情绪,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都较差,抑郁在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各领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应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癌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疼痛康复科住院的癌症患者。本研究入组患者234例,均经病理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证实确诊为癌症患者。其中伴有癌性疼痛的(癌痛组)124例,平均年龄60.90±12.20岁,不伴有疼痛的(对照组)110例,平均年龄60.95±12.09岁。全部被试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of life que-stionnaire,QL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癌痛组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70.97%,明显高于对照组(36.36%,P<0.01);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抑郁分均值高于伴有轻度疼痛的抑郁分均值(P<0.05);生活质量与癌痛患者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760,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生活质量、疼痛程度、癌症病程入选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抑郁程度)=5.761-1.200 X13(生活质量)-0.242 X10(疼痛程度)-0.125 X7(癌症病程)。结论:疼痛和生活质量是影响癌痛患者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改善癌痛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恐惧疾病进展和抑郁在症状负担和生活质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内科治疗的309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透析患者症状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的简化版本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症状负担与恐惧疾病进展、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P0.01);恐惧疾病进展和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与呈负相关(P0.01)。路径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负担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还存在2条路径:症状负担通过抑郁影响生活质量,中介效应为-0.036 [95%CI(-0.068,-0.012)];症状负担通过恐惧疾病进展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链式中介效应为-0.007[95%CI(-0.014,-0.001)]。结论症状负担不但直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通过恐惧疾病进展和抑郁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可在缓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抑郁情绪的基础上,降低症状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音乐放松疗法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观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4/10在大连造船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糖尿病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具有Ⅱ-Ⅲ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心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视功能分级、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方面相匹配。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均采用基本固定的投药治疗方法,心理干预手段采用音乐放松疗法,坚持练习2次/d,30min/次,每周2次的电话随访。疗程28d。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定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测试时间为首次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治疗前心理状况和治疗前后两组间各指标差值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视觉功能与糖尿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治疗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差值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是否干预、视功能分级、文化程度、血糖值、糖尿病特异性量表的各因子分、视功能量表的各因子分为自变量。结果:8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并认真完成量表测试,中途无脱落。①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量表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模比较,80例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在躯体化、人际、焦虑、抑郁、恐怖和阳性分数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与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的生理功能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之间正相关(P<0.05);心理精神维度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之间正相关(P<0.05);治疗维度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社会功能正相关(P<0.05)。③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的生理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负相关(P<0.05);心理维度与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负相关(P<0.05);社会维度与强迫、人际、抑郁、焦虑负相关(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的改善程度与心理干预正相关,说明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心理水平,改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视网膜的病变导致的视觉功能下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心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希望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26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健康调查12项简表(SF-12)分别调查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生活质量,并采用分层回归方法探究希望水平在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261例患者的HHI总分为(37.25±5.33)分,CD-RISC总分为(63.11±14.66)分,SF-12总分为(43.74±6.2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总分与希望水平总分呈正相关(r=0.357,P<0.01)、与心理弹性水平总分呈正相关(r=0.319,P<0.01);希望水平总分与心理弹性水平总分呈正相关(r=0.752,P<0.01)。希望水平在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63.49%。结论 希望水平在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间起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父母积极感受、心理弹性与抑郁的关系。方法2019年8—10月,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癫痫患儿父母109例,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积极感受量表(PAC)、心理弹性简化版量表(CD-RISC10)、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癫痫患儿父母抑郁得分与心理弹性(r=-0.558,P<0.01)、积极感受(r=-0.368,P<0.01)均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积极感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β=0.434,P<0.001),心理弹性负向预测抑郁(β=-0.491,P<0.001),且心理弹性在积极感受与抑郁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照顾者积极感受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帮助照顾者减轻抑郁症状,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癌症患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调查。结果符合条件的234 例患者中,54.27%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MCMQ面对因子(r=-0.378, P=0.006)和回避因子(r=-0.374, P=0.008)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因子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684, P=0.000)。MCMQ面对因子(r=0.232, P=0.043)和回避因子(r=0.317, P=0.000)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79, P=0.007)。分别以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Y(抑郁程度)=-0.631+0.161X3(屈服),Y(生活质量)=3.317-0.085X3(屈服)+0.257X2(回避)。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癌症患者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会疏离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其负性情绪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5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领悟社会支持、社会疏离与负性情绪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宏程序的Bootstrap抽样5 000次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和检验。结果 304例患者完成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疏离、负性情绪呈负相关(r=-0.743、-0.652,均P<0.01),社会疏离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738,P<0.01)。领悟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存在直接效应(β=-0.130,95%CI:-0.1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接纳在其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0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接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自我接纳在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结果30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68.22±22.78)分,心理弹性得分为(59.06±13.61)分,自我接纳得分为(39.35±9.04)分。生活质量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0.828,P<0.01),与自我接纳总分呈正相关(r=0.772,P<0.01)。自我接纳在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间效应占比为24.29%。结论心理弹性可以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接纳在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共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分值及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与抑郁、焦虑具有高相关性,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确定影响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系(χ2=4.45~10.79,P均<0.05);健康教育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1.76,P<0.05)。健康干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各种因素可导致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出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出院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D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自我同情、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并分析自我同情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 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2月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自我同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54.64±12.63)分, 自我同情总分为(89.36±12.81)分, 病耻感总分为(45.15±9.7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呈负相关(r=-0.539, P<0.01), 与自我同情呈正相关(r=0.434, P<0.01);自我同情与病耻感呈负相关(r=-0.583, 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 自我同情在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值为-0.113, 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66%。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偏下...  相似文献   

19.
杨开连 《上海护理》2023,23(5):40-44
目的 探究社会支持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4-9月便利抽取北京市30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社会支持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化版进行调查,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结果 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有效调查对象,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得分分别为(16.75±7.02)、(40.50±7.45)、(4.64±0.99)分;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0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317,P<0.01),社会支持在社会网络与自我管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3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社会支持在社会网络与自我管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医务人员需关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提供的社会支持作用,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恐惧疾病进展及焦虑抑郁的关系,并分析自我效能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7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肝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2.54±0.65)分,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6.01±10.86)分,焦虑抑郁得分为(16.47±7.59)分;自我效能与恐惧疾病进展、焦虑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1=-0.385,P1<0.01;r2=-0.389,P2<0.01);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自我效能在肝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焦虑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6%。结论恐惧疾病进展对肝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有直接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在肝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焦虑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