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 随着加速康复理念的提出、膝关节翻修假体及定制型垫块或假体的研制和应用, 膝关节翻修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关节外科医生因此面临新的临床挑战, 即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全面检查排除感染, 改善全身情况至最佳状态;全面评估软组织、骨缺损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重建策略及假体类型, 最终恢复膝关节的力线、稳定性及活动度。未来需要关注膝关节翻修技术团队的建立, 包括术前规划、3D打印、手术技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还应加强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高质量管理, 从根本上减少膝关节翻修率;更需要加强假体周围感染的防控措施与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 以及建立高质量的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最常见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认知障碍、药物相关(服用皮质类固醇)、肥胖、高龄、感染、假体周围骨溶解、膝关节强直、股骨前皮质切迹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K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见, 发生率为0.3%~2.5%。Lewis和Rorabeck分型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该分型提出了假体松动的概念, 并强调了进行翻修手术的必要性。其他还有Su分型、通用分型系统以及Rhee分型, 最新的分型为2022年提出的Kim分型。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非手术治疗、外固定技术、单钢板固定、双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以及翻修TKA和股骨远端置换术。通过检索并分析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文献, 以期更好地指导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 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 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 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 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 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 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 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纯内固定和假体翻修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5例(35膝), 男13例、女22例, 年龄(71.4±4.1)岁(范围62~81岁)。左膝19例, 右膝16例。RorabeckⅡ型20例、RorabeckⅢ型15例。初次置换均使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 以骨水泥固定。RorabeckⅡ型患者接受单纯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 Rorabeck Ⅲ型患者接受更换假体翻修术(翻修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下肢力线矫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5.2±3.6)年(范围1~12年)。术中失血量为(680±102) ml(范围420~1 100ml)。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5±17) min, 小于翻修组的(140±21)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5.
骨折地图又称为骨折线分布地图, 一般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绘制整体骨折线, 进而用于骨折线分布的表征。骨折地图可以描述骨折线走形和趋势, 统计骨折线角度、骨块面积、累及范围等形态信息, 也可用于内固定策略的选择、分型的提出与验证、损伤机制的验证及标准骨折模型的建立等。目前, 骨折地图已成为骨折研究及临床决策的有力辅助工具。本文通过回顾骨折地图的技术进展, 深入探讨了其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胫骨平台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等创伤领域的研究进展, 归纳了各骨折模型中骨折地图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相关应用, 以期为膝关节创伤的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病例进行骨水泥固定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128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接受骨水泥固定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71例、女57例, 年龄(33.5±15.4)岁(范围8~77岁)。128例患者中骨肉瘤73例、骨巨细胞瘤38例、未分化肉瘤8例、软骨肉瘤4例、Ewing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假体翻修部位:股骨远端假体105例、胫骨近端假体23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64例、假体部件损坏47例、肿瘤复发17例。经初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术后失败19例, 其中16例接受了二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术。主要观察指标为假体生存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流行病学数据、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128例初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7±33)个月(范围6~326个月)。初次翻修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19.5%), 其中导致假体寿命终结19例(14.8%), 包...  相似文献   

7.
多数文献将伸膝迟滞定义为膝关节主动伸直的角度无法达到被动伸直的角度, 也有文献将膝关节无法完成最后15°的伸直定义为伸膝迟滞。伸膝迟滞是膝关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长期制动导致的废用性萎缩、因疼痛和(或)肿胀导致的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术中对伸膝装置的直接损伤以及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功能障碍均会造成伸膝迟滞。通过加强康复锻炼、物理因子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伸膝迟滞症状, 但因伸膝装置损伤所致的伸膝迟滞必要时需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康复介入的不断提前, 预防伸膝迟滞的发生、最大程度减少术后伸膝迟滞的角度需引起患者、医生及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膝关节术后伸膝迟滞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明确病因、治疗、预防及预后情况, 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8.
更正题录     
本刊2021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文章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管理规范, 图1内容更正为:(一)麻醉前访视与评估:2.EuroScoreⅡ评分;(二)麻醉前准备:3.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监测ABP及基础AB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及重建的方法,并分析其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7例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 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翻修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及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接受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翻修手术的33例患者资料, 男25例、女8例, 年龄(45±13.1)岁(范围19~64岁)。肿瘤病理学诊断为骨巨细胞瘤17例, 骨肉瘤9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 软骨肉瘤、周围神经鞘瘤、韧带样纤维瘤和骨转移瘤各1例。翻修原因为无菌性松动23例, 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断裂、假体脱位各2例, 感染3例, 肿瘤复发1例。观察患者肿瘤学结果, 分析假体翻修原因, 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和多伦多保肢评分(Toronto extremity salvage score, TESS)评估功能, 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33例随访时间48.0(24.0, 107.0)个月。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是无菌性松动(88%, 29/33), 其次是感染(9%, 3/33)和局部复发(3%, 1/33)。生存期>1年的32例患者术后1年MSTS评分为(24.28±4.74)分(范围9~30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中心十五年间膝关节翻修原因构成及变化, 并分析不同翻修原因对假体生存时间、翻修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337例(345膝), 男57例、女288例, 年龄(69.3±8.6)岁(范围26~88岁)。统计分析345膝的翻修原因, 并比较早期(术后2年内)与晚期(术后超过2年)、2012年以前与2012年以后的翻修原因构成。比较不同翻修原因的假体生存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345膝的翻修原因为假体周围感染133膝(38.6%), 其次是无菌性松动97膝(28.1%)和关节不稳定35膝(10.1%)。早期翻修171膝(49.6%)中假体周围感染96膝(56.1%)最多, 晚期翻修174膝(50.4%)中无菌性松动86膝(49.4%)最多。2012年以前翻修59膝, 2012年以后翻修286膝, 最常见的翻修原因均为假体周围感染, 但2012年后因感染行翻修手术者(33.2%)较2012年前(64.4%)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0, P<0.001);2...  相似文献   

12.
由于食管解剖的特殊性, 经左胸、右胸、食管裂孔等入路均可以完成对病变食管的切除和消化道的重建。同时因为食管解剖的复杂性, 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由于暴露范围、淋巴结清扫和切除范围的局限性, 经左胸入路目前已不被作为主要选择。经右胸入路对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是目前公认最能达到肿瘤学根治性切除目的的手术方式。经食管裂孔入路创伤较小但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高, 在临床上尚未大规模开展。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发展也为食管癌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已有的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 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 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 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9.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例, 摔伤14例;左侧10例, 右侧6例;骨折分型为Vancouver B1型13例, Vancouver C型3例。术前常规进行股骨全长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 根据CT数据进行造模并模拟复位, 将模拟复位后的股骨全长模型进行3D打印, 并于术前1 d在模型上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预弯、塑形、组配。手术中完成骨折复位及初步固定后, 将术前预先塑形的桥接内固定系统置于股骨外侧结合螺钉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患者每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每月复查患肢骨折部位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结果 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具有侵袭性强且易发生转移的特点, 恶性程度高。骨肉瘤的转移方式主要包括血行转移(最常见为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相较肺转移, 骨肉瘤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更差。目前临床上经常忽视对初诊骨肉瘤患者进行区域淋巴结筛查, 对于治疗骨肉瘤淋巴结转移亦无规范标准的方案。骨肉瘤淋巴结转移的两个核心机制是具有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浸润淋巴管和骨肉瘤细胞诱导淋巴管新生, 但目前仍无法完整阐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此外, 骨肉瘤细胞到达区域淋巴结自适应增殖后, 可能再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向靶器官肺部进行远处转移, 其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骨肉瘤细胞直接侵袭病灶周围淋巴管、骨肉瘤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C/VEGFR-3信号轴诱导淋巴管新生、骨肉瘤细胞通过Hsp5B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造淋巴结微环境以适应生存、骨肉瘤细胞经上皮-间充质转化促使其从淋巴结转移至肺部, 小分子化合物抗骨肉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家族遗传因素在前列腺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遗传性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基因包括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和同源重组基因(BRCA1/2、ATM、PALB2、CHEK2)等, 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也在遗传突变中发挥作用。发病年龄早、疾病进展迅速和局部晚期是遗传性前列腺癌的主要特点。进行基因检测或遗传咨询, 可使潜在的遗传性前列腺癌患者获益。本文就家族遗传性前列腺癌的流行现状、发病特点、易感基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是消化道的高发肿瘤,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 卵巢转移居腹腔内器官转移第二位。其症状隐匿、极易漏诊, 对全身治疗不敏感, 因此预后较差。直肠癌卵巢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无相对标准诊治手段。积极手术是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无论是否能完全R0切除, 降低肿瘤负荷与患者的预后相关。随着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不断发展, 减瘤可达到细胞水平, 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对于有卵巢转移高风险的患者, 是否预防性卵巢切除仍是极具争议的课题。本文对直肠癌卵巢转移的诊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前列腺癌领域精准诊断与评估、分子检测、临床治疗、以及新药/新机制探索等各方面研究进展。本文对其中重要研究进行进行解读和点评, 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类侵袭性极强的肿瘤, 早期临床表现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手术切除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此类患者预后极差。以二代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初步揭示了胆道恶性肿瘤的基因突变图谱, 为胆道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奠定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谱的研究进展及其转化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胰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8例, 女性10例, 年龄3个月~14岁11个月, 中位年龄8岁2个月。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化疗情况、肿瘤位置、治疗结局等临床资料。以门诊复查及电话回访的方式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行腹部超声、增强CT和/或MR检查, 均发现胰腺囊实性或实性病变, 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治疗, 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儿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 胰母细胞瘤(PBL)7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3例(行Whipple术3例, 行保留十二肠胰头切除术1例, 行胰腺肿瘤切除术9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 行胰腺肿瘤切除术2例)。3例患儿由于肿瘤巨大(其中1例伴有双肺、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取活检证实为PBL后, 予以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3例患儿术后病理显示均为PBL, 按要求予以系统化疗。术后发生胰瘘1例, 乳糜瘘1例, 均通过保守治疗顺利出院。术后随访2~7年, 均无...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已证明肠道微生物对肿瘤生物学有着多种影响, 已成为肿瘤发生和对癌症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和调节剂。然而, 目前对疾病相关微生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仅限于肠道微生物。近年来, 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新的证据表明, 肿瘤内微生物群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群可能直接调节癌症的发生, 进展和对化学或免疫疗法的反应。这些发现不仅为肿瘤生物学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 而且未来还可能成为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方向。本综述的目的主要是讨论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