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聚伟  刘义 《颈腰痛杂志》2021,42(4):455-458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像学参数变化与OLI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骨科开展OLIF手术的6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均获访1年以上.统计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计算其改善率;测量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对比上述指标在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性,并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值与VAS、ODI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1.6±1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7.6±11.8)mL,住院时间平均(8.7±2.6)d;术后获访13~21个月,椎间融合器位置维持良好.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PT、SS、LL、DH值均有显著变化(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VAS和ODI的改善率与PT、SS、LL、DH的变化值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在各项参数中,PT变化值与VAS和ODI改善率的相关性最强(r值最高).结论 O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疗效,可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其中PT、LL、SS和DH值的改善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尤其是PT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术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颈椎OLF患者.均采用C3~C7颈后路单开门术.观察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响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LLIF与T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0月因腰椎退变性疾病进行LLIF与TLIF的患者126例(149个节段),其中LLIF组59例(67个节段),TLIF组68例(81个节段)。比较两组手术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和腰椎整体前凸(L_1~S_1)角度。[结果] 手术椎间隙高度,LLIF组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2.63±1.81) mm (P0.05),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0.94±2.22) mm (P0.05)。而TLIF组术后1周较术前增加(2.77±1.71) mm (P0.05),末次随访时仅较术前增加(0.90±1.7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IF组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而TLIF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显著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腰椎(L_1~S_1)整体Cobb角自术前、术后1周至末次随访时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LIF组有23例患者29个间隙行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PS),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全部辅助PS固定的TLIF组类似。[结论] LLIF能更好维持椎间隙高度,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加压固定更有利于重建腰椎局部前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并评估术后疗效,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5-06—2017-01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3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测量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滑脱程度(SD)、椎间隙高度(DH)。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ODI指数、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组30例均获得3~19(12.73±7.0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PT、SS、LL、SD、DH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PT、SD与术前ODI指数、VAS评分呈正相关,SS、LL、DH与ODI指数、VAS评分呈负相关,而PI与ODI指数、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前后PT、SS、LL、SD、DH的变化值与ODI指数及VAS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改变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术中应尽可能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DD)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7-01—2021-01收治的32例腰椎DD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LIF组和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组(LLIF组),每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价VAS评分和ODI评分,并测量腰椎前凸角(LL)和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12个月随访。OLIF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LLIF组,术中输血例数和椎间融合器沉降例数显著少(短)于L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LL、FS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和OLIF均是治疗腰椎DDD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融合手术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腰椎前凸。但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需输血的患者少,以及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LF)是脊柱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黄韧带肥厚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可以导致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功能丧失~([1])。由于黄韧带不同于其他韧带的组织结构与生物力学特点,黄韧带肥厚的病理过程也相对特殊~([2])。笔者从黄韧带的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病理改变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正常生理以及病理过程,并对腰椎融合术后黄韧带变化进行总结,探讨其可能的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及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ligamentum flavum,OLF)均为发生于脊柱韧带的疾病,是导致颈胸部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外界因素及易感基因是影响OPLL与OLF发病率的重要原因。外界致病因子如慢性退行性变,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身高/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 (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33~79(62.72±10.23)岁。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并将患者进行分组,PI-LL数值位于-9°~9°之间设为匹配组,数值-9°或9°设为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其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0(14.20±3.68)个月。65例患者手术时间(91.54±25.97) min,术中出血量(48.15±10.14) ml,住院时间6~19(9.28±2.50) d。手术节段共计84个,单节段46例,双节段19例。VAS评分和ODI分别由术前的(4.88±0.99)分、(67.60±13.7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85±1.30)分、(30.57±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位参数LL、PT、SS、PI、PI-LL及手术节段DH分别由术前的(42.80±16.35)°、(23.22±10.91)°、(26.95±13.30)°、(50.22±14.51)°、(7.53±16.13)°、(0.91±0.29) c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49.95±12.82)°、(17.94±9.24)°、(33.71±12.66)°、(51.65±10.26)°、(1.68±17.00)°、(1.20±0.40) cm,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L、PT、SS、PI-L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I-LL匹配组LL为(48.76±11.09)°,PI-LL失匹配组LL为(38.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ODI、PT、SS、PI、D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PI-LL匹配组和PI-LL失匹配组中ODI分别为(29.40±5.93)%和(32.86±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LL、PT、SS、PI、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I-LL与VAS呈正相关;末次随访时PT与ODI呈正相关。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从而恢复腰椎矢状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斜外侧腰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1-05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手术前后矢状面轴向距离(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DH)、椎间孔高度(F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出现融合器下沉(0级3例,Ⅰ级1例),1例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末次随访时3例仍存在Meyerding Ⅰ度滑脱,22例腰椎滑脱被矫正。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持续降低(P<0.05)。术后第3天SVA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第3天减小(P<0.05)。术后第3天DH、FH较术前增加,而术后3个月DH、FH较术后第3天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H、FH与术后3...  相似文献   

10.
正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系脊柱韧带病理性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全脊柱颈椎、胸椎和腰椎黄韧带附着部位均可发生,其中以胸椎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1])。脊柱OLF及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导致脊柱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运动神经功能~([2])。脊柱韧带的解剖特征、局部生物应力刺激、微循环炎症免疫反应、内分泌与遗传等因素均与脊柱黄韧带骨化的  相似文献   

11.
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下胸椎黄韧带骨化同时存在腰椎疾患的患者23例,诊断结合X线、椎管造影、CT、MRI检查,体征以肌张力增高和深反射异常为特点;患者均采用病变节段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手术减压1-3节胸椎椎板,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功能恢复优4例,良13例,可6例。术后到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因腰椎疾病而再次接受手术。结论合并腰椎疾患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需要注意将客观体征与多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尽早诊断、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老年DLS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于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拍摄,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滑脱程度(spondylolisthesis degree,SD)、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ODI指数及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后,所有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下降,且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的PT、SD均下降,SS、LL及DH均上升,且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ODI改善率及VAS改善率均与PT、SS、LL、SD及DH变化值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PT、SD与之呈负相关关系,而LL、SS及DH与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老年DLS患者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其参数变化与疗效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胸椎管狭窄症多是由于退变性韧带肥厚甚至骨化、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增生等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压迫胸脊髓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中胸椎黄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1-3],在需要手术治疗的由胸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胸脊髓病中TOLF可占到5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行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其中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10例、腰椎后外侧融合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75 mL;术后引流量8~321 mL,平均引流量128m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3~138 g/L,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13 g/L。所有患者无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感染及术后顽固性腰背痛发生。随访5~21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分别为(6.4±1.0)、(2.0±0.7)分和(18±4)、(46±1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对后方韧带破坏小、脊柱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562-1566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4年3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7~75岁,平均58.6岁;病程10个月~16年。全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双侧开窗减压术,完整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及部分增生内聚的小关节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椎间隙以自体骨并单枚Cage融合。术中注意保证棘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45±35)min,出血量(650±135)ml,术后伤口引流量(205±24)ml。并发硬脊膜破裂2例,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7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TLIF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对侧结构、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并且术后即刻稳定性较常规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单切口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06-2013-06对32例在微创通道下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评价疗效,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9 min,出血量(180±96)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2例患者出现硬脊膜损伤,发生并发症2例(6.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9±1.4)分、术后7 d(2.5±0.7)分、末次随访(2.3±0.4)分,VAS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指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融合器松动、脱落、钉棒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手术适应证掌握恰当,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技术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在治疗连续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level of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M-O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关节突内侧截骨法将椎板及其附属结构整块取下,将骨化黄韧带清除后再将椎板原位回植,并辅以微型钛板双侧固定,完成椎管减压及重建.共15例患者获得完整临床随访,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1~69岁,平均55.7岁,两节段黄韧带骨化者3例,三节段10例,四节段2例.记录并分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节段曲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情况发生.随访时间23 ~ 46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椎板移位.JOA评分(11分法)由术前的(5.7±1.5)恢复至术后3个月的(8.8±2.5)及末次随访时的(9.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7.9±13.5)%.Cobb角由术前的(13.4±4.1)°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14.1±3.9)°及末次随访的(15.2±4.6)°,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Cobb平均增加(1.8±1.1)°.术中共发生脑脊液漏4例,经缝合及人工硬脊膜覆盖后愈合良好;术后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M-OLF的一种有效术式,它可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对脊髓产生再次压迫,同时也可有效防止胸椎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2018年8月行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33~84岁,平均(56.4±,10.6)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程度,ODI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撕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80~160(102.0±10.5) min,术中出血量40-320(100.4±40.3) mL。35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8±1.61)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69±0.72)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11±1.6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1.66±0.73)分,ODI由术前(51.03±8.35)%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1.71±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椎间融合按Bridwell标准Ⅰ级和Ⅱ级为32例(91.4%);按MacNab标准,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显微镜辅助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方式及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症患者27例。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并随访。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Cobb角、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C7PL)与S1椎体后上缘距离(SVA),C7PL与骶骨中线距离(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运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0个月。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分别为(22.1±10.5)、(10.2±7.3)°和(10.4±4.8)°,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1.2±10.3)°、(25.7±12.2)°和(25.3±12.3)°,SVA分别为(7.5±6.1)cm、(0.6±3.1)cm和(0.5±2.4)cm,CVA分别为(6.9±5.3)cm、(2.8±1.3)cm和(2.9±1.2)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矫正效果持续性良好,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0.8±1.4)分、(21.3±2.4)分和(23.5±2.3)分;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进行选择性减压、融合及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