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并病理骨折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晓辉  丁易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730-1733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合并病理骨折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2年至2001年原发肢体骨肉瘤患者中发生病理骨折且未经外院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8~36岁,平均18岁.病变主要位于肱骨及股骨,其中肱骨近端10例,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4例,股骨近端及腓骨近端各1例.施行保肢治疗12例(保肢组),其中人工假体置换4例,异体半关节置换2例,骨水泥临时假体4例,单纯局部切除1例,旋转成形术1例;施行截肢治疗10例(截肢组).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后随访8~146个月,平均54.7个月.对于存活病例,最短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保肢率为54.5%,截肢率为45.5%.较非病理骨折患者保肢率(71.9%)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9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死亡时间术后8~26个月.5年生存率为53.4%.对于保肢组和截肢组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7%和10.0%;肺转移率分别为25%和60%.结论 正确选择保肢手术可以使患者在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的基础上得以保留肢体,并获得与无病理骨折骨肉瘤患者一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微波原位灭活术和人工假体置换术对66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行保肢术,微波原位灭活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28例.在复习病历的基础上分析其手术并发症.结果微波原位灭活组随访11~67个月,平均29.6个月,其中12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65.8%;6例因感染、肿瘤局部复发等原因而截肢,保肢率为84.2%;出现了22例次不同种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9%.人工膝关节置换组随访17~62个月,平均34.8个月,其中8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71.4%;2例因肿瘤局部复发而截肢,保肢率为92.9%;出现了9例次不同种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结论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局部复发率不高,但肺转移发生率较高并成为恶性骨肿瘤复发致死的主要原因.切口感染多发生在胫骨上端.微波原位灭活骨段骨折多发生于术后8~16个月.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外,人工膝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波原位灭活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编织型镍钛合金Supera支架治疗的慢性严重肢体缺血(CLTI)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及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血管外科3家中心采用Supera支架治疗的303例50岁以上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5例, 女性 98例;年龄(73.5±9.3)岁。电话随访并收集患者生存情况、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大截肢和创面愈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以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296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23.6±12.9)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后 6、12、24及3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9.0%、96.2%、86.1%、77.4%。术后12、24和36个月免于CD-TLR率分别为94.2%、91.1%和89.6%。随访期内, 1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 总保肢率为92.7%(281/303), 有效保肢率为94.9%(281/296)。268例术前存在创面的患者中, 203例愈合, 创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保肢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38例四肢骨肉瘤患者保肢或截肢治疗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0个月,其中保肢25例,截肢13例。保肢患者中术后2例截肢,其中1例因术后重度感染截肢,1例因术后复发截肢。6例肺转移。术后感染2例,行清创术后控制感染。2例保肢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保肢患者美国骨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平均(21.4±4.6)分,截肢患者MSTS功能评分平均(7.8±2.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肢患者术后功能较截肢患者好。结论手术前要考虑术前化疗效果,血管、神经情况,周围软组织情况,骨重建及软组织重建,儿童保肢后生长发育问题,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感染。根据上述原因考虑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或多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主要重建方法,目前有关骨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报导较少。目的:分析骨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风险因素。方法:随访199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459例。收集包括病史、诊断、治疗过程、术后并发症情况、转归等临床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459例中70例保肢失败而接受二期截肢手术,继发截肢率为4.80%。截肢手术的原因包括肿瘤局部复发54例;人工关节周围深部感染14例;保肢术后肢体远端急性缺血坏死2例。人工关节保肢术距离截肢手术的时间为6d至122个月,平均18.1个月。结论:人工关节保肢术可有效重建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其远期并发症较少,但仍有保肢失败继发截肢的风险。肿瘤局部复发和深部感染是继发截肢的主要因素。病理性骨折是肢体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人工关节保肢术后局部复发和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继发截肢的风险。继发截肢的风险随保肢术距离截肢手术的时间间隔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和肢体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TQ  Guo W  Yang RL  Sun X  Qu H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50-1555
目的 分析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估保肢后的肢体功能.方法 2003年11月至2010年1月,20例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接受保肢或截肢手术.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0岁.肿瘤位置:胫骨远端14例,腓骨远端3例,跟骨3例.肿瘤分期:ⅠB期3例,ⅡB期16例,Ⅲ期1例.除3例胫骨下端肿瘤截肢外,其他11例胫骨远端肿瘤行自体骨(4例)或异体骨(7例)踝关节融合手术,6例腓骨远端和跟骨肿瘤行自体骨重建手术.平均随访36.4个月.结果 5例异体骨踝关节融合和1例跟骨自体骨重建患者伤口延迟愈合,自体骨和异体骨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例异体骨出现吸收和不愈合(其中1例截肢,另1例更换为骨水泥临时假体),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术后11个月复发截肢,2例分别于确诊后22和48个月死于肺转移.患者2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9%和79.6%,12例高度恶性骨肉瘤的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0.0%.保肢患者功能MSTS评分为82%.结论 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整体生存情况相对较好,保肢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控制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肢手术对伴病理性骨折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伴病理性骨折的原发恶性肿瘤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律化疗及保肢手术。对所有患者按照骨折类型、骨折时间、手术的类型进行分组。分析各临床因素与术后原位复发率与肺转移率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0~45个月),仅2例由于复发需要截肢(6%),5例发生肺转移(17%),最终死亡。结论伴病理性骨折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并不是患者行保肢手术的禁忌证,广泛切除重建和辅助化疗可以作为保肢治疗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膝下动脉血运重建联合足底-足背弓腔内成形术(PPL)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合并2型足动脉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接受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CLTI合并2型足动脉弓患者,140例术中同时行PPL(PPL组)、98例未行PPL(非PPL组)。于治疗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累积创面愈合率及保肢率。结果 随访期间PPL组2例截肢、8例死亡(包括1例截肢者),治疗后12个月保肢率93.57%(131/140);非PPL组11例截肢、8例死亡(包括3例截肢者),治疗后12个月保肢率83.67%(82/98);组间保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PPL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累积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2.86%(18/140)、47.14%(66/140)、70.00%(98/140)及85.71%(120/140),非PPL组分别为7.14%(7/98)、37.76%(37/98)、51.02%(50/98)及78.57%(77/98);PPL组治疗后6个月累积创面愈合率高于非PPL组(P<0.05...  相似文献   

9.
探讨乳腺癌初次保乳手术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76例,根据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32例)和阴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显示,76例中,局部复发18例,区域复发33例,局部+区域复发25例。阳性组远处转移25例(78.1%,25/32),阴性组远处转移24例(54.6%,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复发3年后,阳性组生存24例,占75.0%(24/32);阴性组生存38例,占86.4%(3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复发5年后,阳性组生存17例,占53.1%(17/32),阴性组生存30例,占68.2%(3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初次保乳手术治疗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远处转移率和长期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尹振春  刘丙根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6,29(12):1140-114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保肢治疗与截肢治疗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率结果的临床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7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Cochrane图书馆(2015年12期)、Pub Med、Ovid、Spinger Link、Embase、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保肢治疗与截肢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保肢与截肢治疗的局部复发、5年总体生存率及转移发生危险的优势比。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篇,总样本量453例,其中保肢治疗组315例,截肢治疗组138例。截肢组骨肉瘤5年总体生存率比保肢治疗组低[OR=2.88,95%CI(1.40,5.93)],保肢组转移发生率更少[OR=0.43,95%CI(0.20,0.94)],保肢组与截肢组的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OR=1.47,95%CI(0.73,2.97)]。通过选择用MSTS系统评价时,保肢组在功能康复结果中优于截肢组。结论 :保肢治疗作为一种替代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比截肢治疗并没有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和5年生存率,保肢治疗还有较低转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保肢和截肢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肢体骨肉瘤患者分为保肢组和截肢组,其中51例行保肢术,22例行截肢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化疗.两组以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术后功能恢复评价为指标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STS 93评分.结果 73例均获随访,时间7~64(37.50±15.51)个月.保肢组局部复发率为5.9%(3/51),3年无瘤生存率为72.5%(37/51),术后MSTS 93评分为17~30(23.21±3.66)分.截肢组局部复发率为4.5%(1/22),3年无瘤生存率为68.1%(15/22),术后MSTS 93评分为10~13(11.81±0.73)分.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肢和截肢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理想的治疗方法.采用保肢术治疗同期骨肉瘤患者疗效优于截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保肢手术治疗的1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48岁,平均18.9岁。股骨下端骨肉瘤78例,胫骨上端骨肉瘤42例,规范化疗85例,不规范化疗3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记录患者的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4个月,平均56.8个月。12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61.8%,12例患者再次截肢,规范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71.6%,不规范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5.47分,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膝关节伸直缺失胫骨上端较股骨下端肿瘤术后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是目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比较理想的选择,可以较好的保留部分关节功能和肢体外观,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肿瘤局部复发和假体感染是导致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单中心四肢骨肉瘤311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四肢骨肉瘤的治疗、预后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单中心收治的311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化疗、手术、并发症、肿瘤转移及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 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311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男206例,女105例;年龄5~56岁,平均18.6岁;上肢29例,下肢282例。282例获得广泛或根治性手术,保肢手术149例,截肢手术133例。术后64例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17例出现2次以上的术后并发症,25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105例获得规范化疗,206例未获得规范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和36.3%。肺转移患者(76例)和无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8%和50.7%。Enneking 分期ⅡB期和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6%和33.1%。选择保肢手术和截肢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6%和31.8%,由于截肢患者中有较大的比例施行了不规范化疗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导致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不规范和发生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广泛或根治性手术切除可以挽救约60%青少年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生命,肺转移和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微波消融技术在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例侵及骨组织的恶性或交界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进行保肢手术,术后3个月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术后肢体功能,观察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及周身转移情况。结果 10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9个月(3~25个月)。保肢手术全部成功,MSTS评分上肢1例27分,下肢9例平均25分(16~30分)。优良率为90%。术后3、17个月局部复发各1例,肺部转移2例。其中1例复发伴肺转移患者截肢术后3个月死亡,余2例末次随访时均带瘤生存。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施行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的保肢手术,可以在未增加复发率的情况下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肿瘤切除及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重建的9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64例,女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1.0岁。肿瘤类型以骨肉瘤为主(72例),其次为骨巨细胞瘤(15例)。肿瘤位于股骨远端52例,胫骨近端44例。单纯铰链式假体15例,旋转铰链式假体81例。记录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情况,观察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56个月,中位时间43.5个月。共21例患者出现25次假体相关并发症,其中发生于股骨者13例次,胫骨者12例次;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8例,假体感染7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脱位4例。假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6/7),而松动主要发生在术后40个月之后(6/8)。87例保肢成功,保肢率为90.6%(87/96);共9例患者行截肢术,截肢率为9.4%(9/9 6)。假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76.7%、10年为47.2%;股骨假体5年生存率为82.9%,胫骨假体为71.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结论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深部感染可显著影响假体短期生存率,而无菌性松动显著影响假体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97-1101
[目的]分析和总结腘血管损伤患者中不同损伤平面的临床特点,提高该损伤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男43例,女11例,年龄6.5~75岁,平均(42.08±15.04)岁。分析患者的伤因、血管损伤平面、肢体缺血时间、手术方法、手术次数和随访时肢体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据血管影像资料,损伤平面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上者(高位组) 12例,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下者(低位组) 42例。高位组12例,血管修复9例(术后溶栓2例),保肢成功9例,截肢3例,平均手术3.92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22.22%;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下的患者(低位组) 42例,血管修复36例(术后溶栓3例),单纯溶栓治疗5例,保肢成功39例,一期截肢1例,二期截肢2例,平均手术2.91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66.67%。高位组患者在保肢率、保肢后肢体功能优良率等指标上显著差于低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分支平面以下者,保肢率及肢体功能明显优于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上的患者。腓肠动脉的侧支代偿作用是腘血管不同损伤平面临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最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对p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61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联合包含最上纵隔淋巴结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p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0例, 女性81例, 年龄(61.5±9.4)岁(范围:31~83岁)。以最上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将患者分为转移组128例和无转移组133例, 对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曲线和总体生存曲线,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全部261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28个月, 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19个月比33个月, P=0.005)。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44个月, 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37个月比49个月, 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全肺切除、脏层胸膜侵犯是术后总体生存(HR=1.85, 95%CI:1.25~2.72, P=0.002;HR=1.82, 95%CI:1.30~2.56, P=0.007)和无病生存(HR=1.61, 95%CI:...  相似文献   

18.
影响肢体骨肉瘤的综合治疗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Q  Niu XH  Cai YB  Hao L  Di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14-1117
目的分析肢体原发成骨肉瘤综合治疗疗效,对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进行评估。方法1992年至2001年共收治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成骨肉瘤患者189例,平均年龄18岁,男性126例,女性63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86例,胫骨上段52例,四肢其他部位51例,病理骨折22例。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规律化疗组116例(61.4%);未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非规律化疗组73例(38.6%)。规律化疗组依手术方法分为保肢组90例和截肢组26例;非规律化疗组中保肢组42例和截肢组31例。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复发与性别、年龄、部位、病理骨折、就诊时碱性磷酸酶(AKP)值、术前化疗后AKP值、术前是否规律化疗、手术方式、外科边界、肿瘤大小、术后是否规律化疗、远隔转移等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对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术前化疗后AKP值、手术方式、外科边界、化疗等因素与局部复发相关,而性别、年龄和部位等因素与复发相关性不显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科边界和术前化疗后AKP是影响复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局部复发的发生与肿瘤的外科边界关系密切,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可以提高保肢的安全性。局部复发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不恰当的外科治疗及化疗,危及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肢体原发成骨肉瘤综合治疗的远期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ai Y  Niu X  Zhang Q  Hao L  Liu W  Y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29-331
目的 对肢体原发成骨肉瘤综合治疗及非综合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方法 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成骨肉瘤患者 170例 ,年龄 6~ 5 2岁 ,平均年龄 2 1岁 ,男性 112例 ,女性 5 8例 ;肿瘤部位 :股骨远端 80例 ,胫骨近端 5 1例 ,股骨近端 7例 ,肱骨近端 10例 ,四肢其它部位 2 2例。施行术前化疗 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化疗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组 ) 10 4例 ,单纯手术切除肿瘤 (非综合治疗组 )6 6例 ;行保留肢体手术 94例 ,其中施行化疗者 71例 ,未行化疗者 2 3例 ;行截肢术 76例 ,其中行化疗者 33例 ,未行化疗者 43例。 结果  5年生存率 :综合治疗组为 6 1% ,非综合治疗组为 2 8% ;10年生存率 :综合治疗组为 5 3% ,非综合治疗组为 2 6 % ;局部复发率 :综合治疗保肢组为 2 0 % ,截肢组为 3% ;非综合治疗保肢组为 44 % ,截肢组为 7% ;综合治疗组和非综合治疗组肺转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0例患者按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 ,其中保肢组 (5 6例 )平均分值为 71% ,截肢组 (2 4例 )平均分值为 5 3%。 结论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骨肉瘤的存活率 ;肿瘤局部切除及重建手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比较满意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术前化疗栓塞对膝周肿瘤保肢术后疗效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膝周骨肿瘤行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手术患者的52例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骨肉瘤33例,骨巨细胞瘤19例;术前行化疗栓塞24例,同期未行化疗栓塞28例;全部33例骨肉瘤及12例Ⅱ、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行正规化疗,膝关节功能以Enneking标准评价。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18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和最后随访功能评分介入组优于非介入组(t检验,t1=2.073,t2=2.309,P<0.05),早期、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介入组低于非介入组(χ2检验,χ2早=7.590,χ2近=9.137,χ2翻修=10.612,P<0.05);假体松动率、转移率、复发率、截肢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χ2假体松动=3.306,χ2转移=1.716,χ2复发=0.720,χ2截肢=2.809,P>0.05)。结论术前化疗栓塞可使膝周肿瘤保肢术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软组织,有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保留、锻炼和提高,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假体松动无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膝周肿瘤保肢术前应考虑行化疗栓塞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