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骨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 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骨关节炎所处阶段, 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 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 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一科接受MOWHTO治疗的131例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 女性56例, 年龄(62.8±5.1)岁(范围:48~70岁)。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比较出现并发症患者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的差异。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组间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8.5±3.4)个月(范围:13~22个月), 共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8%), 其中血肿8例(6.1%), 神经感觉异常5例(3.8%), 肌间静脉血栓4例(3.1%), 深静脉血栓2例(1.5%), 其中1例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0.8%), 矫正角度丢失3例(2.3%), 浅表感染3例(2.3%), ...  相似文献   

3.
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 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 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但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需要明确目标力线的标准, 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 同时考虑影响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 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截骨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 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13例患者(19膝)进行前瞻性研究。男性9例(13膝), 女性4例(6膝), 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 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TTA和PTS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 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 P=0.000);PTS术前为(79.6±3.2)°, 术后为(76.8±3.1)°(t=9.709, P=0.000), 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在避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下肢机械轴过度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资料, 根据术中确认力线的方式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HTO组(简称导航组)和常规力线杆透视HTO组(简称常规组)。导航组28例, 男10例、女18例, 年龄(54.4±9.1)岁(范围41~73岁), 体质指数(26.1±3.3)kg/m2(范围19.8~35.2 kg/m2);常规组30例, 男13例、女17例, 年龄(56.9±8.5)岁(范围40~70岁), 体质指数(25.7±4.0)kg/m2(范围19.2~32.9 kg/m2)。测量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机械股骨胫骨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 mF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 MPTA), 同时采用Lys...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原位推进骨瓣技术与不植骨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对截骨间隙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行OW-HTO的85例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膝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植骨将患者分为2组:推进骨瓣组(术中采用原位推进骨瓣技术)42例, 女32例, 男10例;年龄(63.7±6.6)岁。未植骨组(术中不植骨)43例, 女31例, 男12例;年龄(63.2±9.4)岁。记录并比较的两组患者指标包括:术后3、6、12、18个月截骨间隙愈合率, 术后6、18个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 术后即刻、术后18个月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胫角,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术后3、6、12、18个月推进骨瓣组患者的截骨间隙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未植骨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推进骨瓣组患者的WOMAC[(26.1±5.9)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17例(17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 女性6例, 年龄41.3岁(范围:32~49岁)。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 术中行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冠状面调整下肢力线通过Fujisawa点(胫骨平台由内向外的62.5%处), 矢状面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至正常范围, 然后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检查, 并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并通过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8年(范围:1.2~2.5年), 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8.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膝关节炎阶梯治疗的重要步骤。然而, 随着OWHTO手术的推广普及, 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加, 包括力线矫正不足与过度矫正、关节线倾斜、皮质合页断裂、胫骨平台后倾变化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分析OWHTO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等。全面认识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可以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也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助于OWHTO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 TCVO)治疗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TCVO手术的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45膝), 男12例(18膝)、女20例(27膝);年龄(65.8±8.3)岁(范围52~79岁)。患侧膝关节均存在明显的外侧间隙增宽, 关节线会聚角为7.19°±2.69°。于术前与术后2年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百分比、股骨胫骨角、髋膝踝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股骨近端内侧角, 评估下肢解剖轴及机械轴对线变化;测量胫骨平台内侧凹陷角与胫后角, 评估胫骨平台形态变化;测量关节线会聚角与关节间隙宽度, 评估膝关节对合状态的恢复。依据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  相似文献   

10.
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膝关节退变的早期阶段, 表现为膝关节单一间室退变, 多发生于内侧间室, 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伴有力线异常的单间室膝关节OA, 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力线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调整下肢力线, 将压力从患侧间室转移至正常间室或正常力线位置, 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目前尚无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力线矫正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OA的临床指南。经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的专家共同讨论, 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 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问题, 先后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侧副韧带(MCL)推进骨瓣的改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与传统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TOWHTO)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的50例(60膝)内翻型KOA的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截骨方式不同分为2组:传统组(采用TOWHTO治疗)25例(30膝)和改良组(采用MCL推进骨瓣的MOWHTO治疗)25例(30膝)。术前及术后18个月测量两组患者髋-膝-踝角(HKA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汇聚角(JLCA)以评价两术式对下肢力线的纠正情况, 同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截骨区骨缺损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效果。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术后18个月传统组和改良组的HKAA分别为179.1°± 1.1°、179.3°± 0.7°, MPTA分别为91.9°± 0.4°、91.9°± 0.4°, 以上观察指标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CWDFO)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并观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 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 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120例,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分成3组(n=40):基础预防措施组(A组)、弹力袜组(B组)和SEP监测组(C组)。B组术前1 h穿弹力袜,C组术中进行SEP监测,电流刺激强度25 mA。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于术前1 d、术毕和术后24 h时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超声诊断术中和术后24 h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浆D-二聚体浓度降低,术中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SEP监测作为脊髓电生理监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脊椎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 依据术前彩超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 骨折情况及实验室数据, 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21.4%, 以远端血栓为主;并发肺栓塞(PE)17例, 其中单纯肌间静脉血栓合并PE 10例。血栓组48例, 男23例, 女25例;年龄(56.65±11.14)岁;Schatzker分型为Ⅰ型2例, Ⅱ型16例, Ⅲ型1例, Ⅳ型11例, Ⅴ型8例, Ⅵ型10例。非血栓组176例, 男100例, 女76例;年龄(49.15±12.56)岁;Schatzker分型为Ⅰ型4例, Ⅱ型62例, Ⅲ型9例, Ⅳ型45例, Ⅴ型37例, Ⅵ型19例。单因素分析:年龄(t=0.731, P<0.05)、肥胖[体重指数(BMI)≥25](t=5.068, P<0.05)、入院至手术时间(χ2=9.060, P<0.05)、骨折至手术时间(χ2=3.02...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是住院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烧伤尤其是重症烧伤患者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等因素可引发DVT。了解烧伤患者DVT的发生情况, 使用有效的评估方式识别烧伤患者中罹患DVT的高风险人群并进行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烧伤患者DVT的监测、预防以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骨进行治疗, 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 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 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 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 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 两侧对称性截骨, 截取的骨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 每天20~22 h, 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头颅形态, 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 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 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 CI<0.75为效果不满意, 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闭患儿4例, 均为男性, 5~11个月龄, 术前患儿CI为0.69~0.73, 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 术中用时2.13~2.28 h, 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发生移植肾静脉血栓受者, 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11 d血肌酐降至111 μmol/L, 下肢肿胀明显缓解, 术后随访肾功能稳定, 治疗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截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截骨微创治疗的轻中度外翻患者资料。术中在第1跖骨头内侧关节囊外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将跖骨截断, 矫正外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负重位X线片上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及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53足), 其中男6例, 女26例;左28足, 右25足;年龄(34.5±7.8)岁。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13.0±5.9)个月;截骨处均愈合, 无转移性跖骨痛, 无感染及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 HVA、IMA、DMAA均较术前改善[(11.25±1.59)° vs. (33.45±4.45)°;(6.83±0.95)° vs. (14.96±2.10)°;(6.26±1.92)° vs. (23.64±4.72)°;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