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治疗经过,以缝合瓣裂、Reed法环缩、运用成形环等方法矫正房室瓣关闭不全,分别采用Kirklin法和McGoon法修复原发房间隔缺损.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3.13%.McGoon法修补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而Kirklin法则无一例发生.26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术后3年内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根据二尖瓣畸形的病变解剖差异,选择个体化处理方法,采用Kirklin法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6岁。自幼有胸骨左缘第2~3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及心尖1/6级收缩期杂音,P_2亢进且分裂。心电图示avF主波向下,右心室肥厚,完全性右束变传导阻滞。胸部X线示两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右上纵隔有一垂直阴影,心胸比率为0.44。超声心动图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前叶裂,二尖瓣返流。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收住院,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巨大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约3cm,二尖瓣前叶裂裂  相似文献   

3.
房室隔缺损     
房室隔缺损是在文献中以“心内膜垫缺损”、“房室共同通道”、“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裂缺”、“房室管畸型”等不同命名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它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同,约2%~7%,平均4%。上述的这些命名都是以胚胎学为基础,并不能完整和确切地反映出本组畸形病理解剖特点。由于本组心脏畸形的真正缺陷是特征性地在房室隔部位,因此1982年由Becker AE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9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人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窦及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轻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左心房、左心室稍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心房室管畸形患者63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5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瓣裂修补采用间断褥式缝合并连续缝合加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4例采用Kirklin的方法修补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32例采用McGoon法冠状静脉窦开口保留在右心房。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按Rastalli分型属A型4例,C型3例,分别采用自体心包加涤纶片的双片法(4例)或自体心包单片法(3例)修复。合并畸形均予以同期处理。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7d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善修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管畸形除注重房室瓣修补完善外,强调将二尖瓣和三尖瓣环纠正至正常解剖位置,以恢复室间隔的面积和增宽左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长期疗效。方法研究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59例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右心房横径(RALD)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和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结果选择适当的封堵器。结果入选159例患儿,其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43例,近上腔型房间隔缺损5例,近下腔型房间隔缺损11例。入选患儿中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1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159例患儿中156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8.1%),未成功的3例均为缺损下腔静脉缘残端不足(小于5 mm)。患儿房间隔缺损最大径(10.2±2.5)mm,封堵器直径(11.7±3.6)mm,输送鞘8.5(7~10)F。导管操作时间(15.6±2.2)min。随访时间为(7.4±2.1)年,时间范围为1个月~13年,随访期间患者无封堵器脱落或移位,也无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过程中,4例患儿术后即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出现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予地塞米松治疗7 d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患儿分别在术后的第1年和第5年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分别随访2年和4年中未发现进行性加重。术后第1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3例新发的三尖瓣轻度反流和7例少量残余分流(宽约1~2 mm),发现三尖瓣轻度反流患儿在分别随访的1年,3.5年及10年中未发现反流加重及右心扩大,发现残余分流患儿有2例在1个月后恢复,4例在3个月后恢复,1例在1.5年后恢复。1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1个月肺动脉收缩压下降[(53±11.2)mm Hg vs.(32±4.8)mm Hg,P<0.01;1 mm Hg=0.133 k Pa],右心负荷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3.7±4.3)mm vs.(11.5±3.2)mm,P<0.01;右心房横径:(31.5±5.3)mm vs.(28.6±5.6)mm,P<0.01)。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们用切面超声检查房间隔缺损18例,并经手术证实。资料与方法 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年龄9~31岁。其中继发孔型缺损15例,原发孔型缺损3例。在继发孔型缺损的病例中(中心型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目的是分析作者自1972年3月至1985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心脏房室管畸形的经验,本组共连续106例。临床材料:本组106例中,男性47例,女性59例。年龄3至48岁,平均16.1岁。全组中11例为单纯原发孔缺损,90例为部份性房室管缺损,5例为完全性房室管缺损。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心悸及活动后气急为最常见主诉,心电应示电轴左偏者82例(77.3%),合并心导管畸形共26例,占24.5%,其中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者11例。手术发现及修补技术:手术均在心肺转流下进行,并用中度低温,近年应用心脏冷停跳  相似文献   

9.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属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病的诊断率正在不断提高。我科自1979年1月至1988年1月,共施行房间隔缺损手术172例,其中属于房室管畸形者17例,占9.9%,而17例中为部分性房室管畸形13例,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5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均采用间断缝合修复二尖瓣前瓣裂。原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并发其他畸形者同期处理。结果无手术死亡。3例复跳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再次阻断主动脉,拆除心包片,重新缝合,未见传导阻滞;余53例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12 a,二尖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结论手术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疗效满意,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修补二尖瓣裂和原发孔缺损,避免残余漏。术中应注意避免传导束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对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对19例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时有10例行三尖瓣Devage成形术,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9%。结论:心脏不停跳有利于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 ,劳累后心悸、气短伴下肢水肿 1年。查体 :心尖部和胸骨左缘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35mm,二尖瓣前叶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胸片示两肺血多 ,心影明显增大 ,心胸比率为 0 .5 8。诊断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术中发现冠状静脉窦缺如 ,心肌保护的停跳液由右心房壁上的多个小静脉和窦状隙开口流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大小为 3.5 cm× 4.0 cm,二尖瓣前叶裂至瓣环为三度裂 ,注水试验返流明显。将前叶裂间断缝合后注水试验 ,瓣…  相似文献   

13.
<正>例1:患者男,6岁半,因房间隔缺损择期行封堵治疗于2008年7月入院。入院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Ⅱ孔中央型);三尖瓣轻度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图略)。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封堵术,术中心电监护显示: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心率约45bpm)。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PASD)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的心电图(ECG)与心电向量图(VCG)特点。方法分析29例ASD患者的ECG与VCG特点,其中PASD13例,SASD16例,ASD诊断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未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ASD患者的ECG与VCG的共同特点为右心室大、多伴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或ICRBBB),而PASD患者的ECG多具有一度房室阻滞、电轴左偏、下壁导联呈rSr′型的特点;SASD患者的ECG多具有电轴右偏、下壁导联呈钩型R波的特点。结论 ECG与VCG的电轴偏移与下壁导联的QRS波特点是鉴别PASD与SASD在电学方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等频性加速性房性及室性逸搏心律伴传导系统多水平阻滞何方田,狄丽芬患者男性,17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瓣裂。心脏手术前心电图示窦P频率65次/分,PⅡ、V2、V3形态高尖,电压分别为0.3、0.45、0.25mV,时限...  相似文献   

16.
部分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部分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部分房室隔缺损病人 2 75例 ,年龄 9个月~ 6 0岁 ,平均 ( 14 4± 11 1)岁。男性 117例 ,女性 15 8例。术中见均有较大的原发孔缺损呈半圆形 ,二尖瓣裂隙为完全性的 179例 ,部分的为 81例 ,有二尖瓣双开口 1例。合并畸形有卵圆孔未闭4例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 2 5例 ,左上腔静脉 4例 ,主动脉瓣下膜样狭窄 2例 ,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单心房 2例 ,三房心 1例。所有病人均修复二尖瓣裂隙 ,以心包修补原发孔房缺。结果 :早期死亡 11例 ,4 %。晚期死亡 5例。其余病人经 6个月到 2 5年随诊 ,其中心功能已达Ⅰ级 2 0 6例 ,Ⅱ级 5 2例。晚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 ,行二尖瓣替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结论 :对于部分房室隔缺损的病人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 ,妥善修复二尖瓣裂隙 ,严密闭合原发孔房缺 ,防止传导阻滞的发生 ,尽量修复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取得良好远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5岁。平时易感冒,2岁时发现心脏杂音。体征: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_2增强、分裂。X线胸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饱满,右房、右室增大,心胸比率0.59。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检查提示右房、右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段偏后回声缺失,中上段也似有中断,心房水平存在左向右分流,左房室交界后方的冠状静脉窦粗大,肺动脉收缩压5.6 kPa(42mmHg)。术前诊断:继发孔型和(或)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轻度肺高压。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ASD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继发孔型、原发孔型、静脉窦型和冠状窦部缺损,其中继发孔型ASD最为常见。ASD的治疗主要有外科开胸修补和内科介入封堵。两者安全性和疗效相近,但内科介入封堵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继发孔型ASD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顶端切迹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 116例单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卵圆孔未闭者,50例正常对照组和7例多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计算单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组、卵圆孔未闭组、多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心电图R波顶端切迹的发生率以及下壁导联R波顶端切迹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组中62.9%的患者至少1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15.5%的患者3个导联均存在切迹,发生率高于卵圆孔未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多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组中所有患者均存在下壁导联R波切迹,至少1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发生率为100%,高于单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组(p0.001)。心电图下壁导联至少一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单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9%和93.8%,3个下壁导联均出现R波切迹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5.5%和100%。结论下壁导联R波顶端切迹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卵圆孔未闭者和正常对照者,可以作为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 31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仪器为 HP 85 0 0 GP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2 .5 MHz。其中男 13例 ,女 18例 ,年龄 1个月~ 34岁 ,平均年龄 2 5 .5岁。房间隔缺损 (ASD) 12例 :继发孔型 8例 ,原发孔型 4例。右心房右心室均增大 ,房间隔中部或下部回声中断 10例 ,可疑中断 2例 ,其中断端回声增强 ,增厚 8例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11例探及左向右红色过隔血流 ,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 ,过隔血流束不明显 ,经双氧水造影证实诊断 ,超声所测径 1.5~ 3.4cm,平均 2 .2± 0 .6 cm。室间隔缺损 (VSD) 9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