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玲香 《甘肃医药》2009,28(2):104-1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2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43)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方剂益气活血祛瘀汤,1剂/日;对照组给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ST段上升0.1mv以上,T波变平或平坦变为直立,运动耐量上升一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减少;5年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率减低方面的病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运动耐量相对增加,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减低。临床疗效确实,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1方法 自1999年5月-2005年5月因胸痛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7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65~82岁,17例均行运动平板试验,以运动过程中心电图出现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压低≥0.1mV为阳性标准,ST段抬高者除外,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试验前先检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照组用美托洛尔、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次口服,每日3次。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及心电图,观察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运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METs提高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试验组静态心电图缺血导联ST段压低(2.3±0.3)mV,对照组ST段压低(2.1±0.3)mV。用药后试验组(1.0±0.2)mV比对照组(1.7±0.20)mV更能改善心肌缺血(P<0.01)。治疗前后2组ST段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n=68):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口服自拟方剂生脉活血汤,对照组(西医组n=67):与治疗组相同的西医治疗。两组均为8周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后30天和180天内心绞痛再发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③心电图及运动耐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0天内心绞痛再发率及AMI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80天内心绞痛再发率及AMI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80天内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段、T波改善及运动耐量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活血汤可改善UA患者的心肌微循环,解除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有抗血小板及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给以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对照组75例,给以硝酸甘油5mg加入葡萄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7%;对照组分别为67.7%和3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12导联中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或右冠状动脉(RCA)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AIMI,IRA为单支LCX或RCA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IRA开通前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1及aVL导联、aVR导联、V1和V5、V6导联,ST段有无偏移基线,即抬高(T)或压低(1),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结果:59例LCX或RCA单支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型AIMI中,LCX组7例,RCA组52例。在心电图判定指标中,RCA闭塞组sTI、aVLJ和STaVRf、无压低或压低〈0.1mV发生率均高于LCX闭塞组(P〈0.01和P〈0.05);STaVR〉0.1mV、STV1和STV5、V6在LCX闭塞组中发生率均高于RCA闭塞组(P〈0.05)。STI、aVLj和STaVRt、无压低或压低〈0.1mV,预测RCA为IRA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80.8%,特异性分别为6/7和5/7。STV,0、STaVRiI〉0.1mV和sTV5及V。均抬高,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分别是4/7、4/7和3/7,特异性分别为84.6%、86.5%和92.3%。结论:分析多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应用多种方法组合预测AIMI的IRA,优于任一个单独的心电图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72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曲美他嗪组(38例),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共治疗8周,对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曲美他嗪应用8周后,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曲美他嗪组:①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8%(P〈0.01),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6%(P〈0.01),心绞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②运动持续时间延长19%(P〈0.01),运动总做功增加24%(P〈0.01),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延长25%(P〈0.01),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减少19%(P〈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心率&#215;收缩压)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③其中心悸2例,便秘2例,均无需停药。结论在传统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可以使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缺血阈改善,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恢复和ST段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sty,PTCA)及支架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恢复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比较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2组:A组ST段回降≥50%,B组ST段回段<50%,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个月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5),室壁运动不良积分A组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在心肌梗死恢复期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明显优于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在冠脉慢血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有胸闷胸痛的表现,心电图有sT段变化,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类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1天3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主要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闷胸痛)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2)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冠脉慢血流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效果差)的量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ST—T段变化不大,改善40%,治疗组心电图ST—T段改善的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防止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于常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对TMZ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MZ应用12周后,(1)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62%(P<0.001),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68%(P<0.001),心绞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2)运动持续时间延长18%(P<0.001),运动总作功增加30%(P<0.001),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延长37%(P<0.001),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减少21%(P<0.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率压积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3)其中1例既往有癫痫病史,服用曲美他嗪后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先兆而停药退出,另外上腹部不适1例,心悸1例,便秘1例,均无需停药。结论:(1)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TMZ,可以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缺血阈改善,且安全性好。(2)曲美他嗪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其抗缺血机制可能与其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ml(含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6%,心电图总有效率69.4%,对照组分别为56.7%和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德脉宁、恬尔心、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用药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效8例(21.1%),有效27例(71.0%),无效3例(7.9%),总有效率达92.1%。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NST)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均明显减少(P<0.01),疗效满意。结论:德脉宁、恬尔心、小剂量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45例,与心痛定治疗3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静息心电图(ECG)缺血型ST段下降≥0.05mV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CM。导联,缺血型ST段下移≥0.1mV,持续1min以上者,年龄>40岁。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2~15次,平均每周8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56岁~77岁,平均67.4岁。病程0.5~18年,平均7.7年。合并高血压病10例,高脂血症12例,Ⅱ型糖尿病2例。对照组39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采用单导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别分析ST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T波高尖伴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结果:6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其常规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1例(1.67%);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18例(30.0%),且ST—T改变发生的时间为:第一高峰在00:00~08:00,第二高峰在13:00~15: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对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脉畅心汤治疗寒瘀痹阻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畅心汤口服,治疗7 d,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及清晨静息心率、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ST)和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和频率缩短,硝酸甘油用量减少,清晨静息心率降低,心电图指标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畅心汤治疗寒瘀痹阻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10d。对照组予阿司匹林0.3g口服,1次/d,连用3d后改为0.1g,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比格雷,首次300mg,以后75mg,1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心电图ST段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62.8%;观察组心电图ST段改善明显(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达9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谷庆波 《中外医疗》2014,33(4):105-105,107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参考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患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O.05);观察组患者电图ST—T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NO、ET-1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9〈0.05),治疗组改善ClIP、NO、ET—1方面优于对照组(/9〈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急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分级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5月未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76例,按心电图缺血分级分为Ⅱ级缺血组(36例)与Ⅲ级缺血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溶栓2h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统计并比较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窦性停博及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患者人院时,Ⅱ级缺血组ST段抬高程度[(0.45±0.26)mVl明显低于Ⅲ级缺血组[(0.81±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370±67)U/L]高于Ⅱ级缺血组f(215±6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3,P〈0.05)。溶栓治疗2h后,Ⅱ级缺血组ST段抬高程度[(0.23±0.11)mVl、ST段回降一半及以上比例[80.6%(29/36)1、CK—MB峰值[(227±58)U/L]均优于Ⅲ级缺血组[(0.49±0.17)mV、57.5%(23/40)、(358±9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缺血组与Ⅲ级缺血组在室性早搏f8_3%(3/36)、12.5%(5/40)1、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2.8%(1/36)、7.5%(3/40)]、窦性停博[0.0(0/36)、2.5%(1/40)]及1I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f2.8%(1/36)、5.0%(5/40)]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发病至溶栓时间及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分级对ST段抬高急性心急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易远明  吴晓 《右江医学》2003,31(2):108-109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倍他乐克12.5mg/d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心电图和24小时运动耐量试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影响明显(P<0.05或P<0.01);能明显改善耐量(P<0.01);药物副作用少;病人耐受良好。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特别能改善病人的运动耐量,可作为基础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