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乳头内镜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告了30例接受经乳头内镜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enduscopictranspapillarycystdrainage,ETCD)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人。2例病因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8例为慢性胰腺炎引起,平均主胰管最大直径4.2mm(3~12mm),11例存在胰管狭窄。本方法为通过主或副乳头置入假体管以引流与胰管系统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施行诊断性ERCP后,进行短距(5mm)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可能的话事先行胆管括约肌切开术,扩张胰管狭窄后,置入胰管支架管,将导丝插入胰管并尽可能接近胰腺假性…  相似文献   

2.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内镜超声下胰腺假性囊肿经胃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超声(EUS)下胰腺假性囊肿经胃置管引流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以来经胃置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24例患者病历及随访资料。引流方法采用EUS引导下穿刺囊肿,插入导丝,用探条或扩张水囊行针道扩张,置入鼻囊肿引流管或1~4根双猪尾型塑料支架引流。术后定期随访,囊肿消失后拔除支架。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囊肿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100%,死亡率为0。发生并发症8例(33.3%),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12.5%),分别为出血、感染、支架移位各1例。平均随访21.2个月,2例失访,17例假性囊肿完全消失,2例囊肿明显缩小但持续存在2年以上,腹痛症状消失,1例感染性假性囊肿内镜引流无效转外科手术。内镜引流总的有效率为86.4%(19/22),无一例复发。结论EUS下经胃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胆道引流治疗胆道梗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进一步提高经内镜胆道引流术的成功率。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1年9月对320例胆道梗阻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经验,其中鼻胆管引流术(ENBD)242例,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43例,胆道金属支架术(EMBE)35例。结果:305例得到成功引流,胆道梗阻症状缓解;失败15例。其中ENBD失败10例,经调整鼻胆管位置或重新置管获得成功;ERBD失败3例,2例选用合适长度的支架后引流成功,1例经努力仍未成功改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EM-BE失败2例,其中1例金属支架未超出肿瘤狭窄段,经原金属支架再套入另一金属支架而成功,另1例支架放置1月又出现胆道阻塞,经原金属支架通道再放入塑料支架而恢复通畅引流。结论:经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及早分析内镜引流失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绝大多数引流失败是可以避免或补救的。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内镜鼻胆(胰)管引流(ENB(P)D)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技术治疗AP5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6例。结果治愈53例,死亡2例,因胰腺出血致导管堵塞改行手术1例。结论内镜治疗以微小创伤达到满意外科引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胆胰管内压,缓解胰腺病变,起到治疗作用,不失为AP治疗手段和方法上的一个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管良恶性狭窄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胰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胰管狭窄患者,病因包括慢性胰腺炎、胰腺分裂症、胰头癌、胰腺假性囊肿等,分别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基础上行内镜治疗,包括胰管支架置入、气囊扩张、探条扩张以及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同时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如腹痛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36例分别进行了胰管支架引流术、气囊扩张、探条扩张、EPS和EST,术后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1个月~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近期(≤3个月)腹痛缓解率为72.2%(26/36),长期(>3个月)随访显示47.2%(17/36)的患者腹痛缓解无复发,63.9%(23/36)的患者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改善。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9%(5/36)和5.6%(2/36),均经一般内科治疗于3日内缓解。支架阻塞、支架脱落的发生率分别为12.5%(3/24)和4.2%(1/24)。结论 经内镜治疗胰管狭窄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诊断性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确诊为青少年CP并行ERCP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存在腹痛症状,10例有“胰腺炎”病史。ERCP见胰管扩张12例,胰管结石7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症3例,胆囊结石l例。内镜下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术7例,胰管取石6例,支架置入5例,胰管狭窄扩张术4例,副乳头切开2例。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急性发作3例,均为水肿型胰腺炎。经6—68个月随访,ll例未复发,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ERCP对青少年CP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但青少年CP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的成功率及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胆管、胰管扩张及粪弹力蛋白酶-1小于200μg/g、无法手术切除的壶腹周围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内镜下置入胆管和胰管双支架,对照组于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比较2组间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2组引流前后及组间引流15d后粪弹力蛋白酶-1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引流前粪弹力蛋白酶-1水平为(70.7±40.5)μg/g,引流后为(264.5±101.3)μg/g,(P〈0.001);对照组引流前粪弹力蛋白酶-1水平为(80.3±43.6)μg/g,引流后为(84.3±45.3)μg/g,(P〉0.05);试验组支架引流前后粪弹力蛋白酶-1水平变化(193.8±66.4)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3.9±5.8)μg/g,(P〈0.001);试验组胆胰管双支架及对照组胆管支架均置入成功,无近期并发症发生,试验组及对照组各有3例出现支架阻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胰管双支架引流明显改善壶腹周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初步结果表明壶腹周围癌胆胰管双支架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胆道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长海医院接受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引流的11例患者病例和随访资料。引流方法采用EUS引导下经胃壁穿刺至囊腔,置入导丝,用囊肿切开刀进行针道扩张,置入金属覆膜支架引流。术后定期随访,囊肿消失后拔除支架。评价操作成功率、治愈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囊肿穿刺、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术,手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并发感染,1例患者发生支架移位,无出血、穿孔、死亡病例。其中7例已完成支架拔除术,囊肿均完全消失。结论EUS引导下经胃穿刺胆道覆膜金属支架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成功率、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胆胰管良恶性梗阻的双支架联合引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或梗阻时内镜双支架联合引流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了解胆、胰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并确定置入支架的外径及长度;然后胆、胰管分别置入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按常规分别置入胆管和胰管引流支架。术后观察血清淀粉酶变化及黄疸、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4例胆、胰管并存狭窄或梗阻患者(壶腹癌5例、胰头癌4例、乳头部癌3例及胰头部慢性炎症2例)均一次操作成功,置入胆管塑料支架14根(12例1根,1例2根),置入金属支架1根;同时还置入胰管支架14根。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黄疸消失率分别为50.0%、71.0%和93.0%,术后2周上腹痛缓解率为75.0%;7例腹泻患者,术后1个月5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未发现支架移位及阻塞情况。结论 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经内镜双支架联合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能解除黄疸,又能减压止痛,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予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者联合置入肠道和胆道支架是首选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目的:观察胆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镜和X线造影下予22例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者放置经内镜活检孔肠道支架,以及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胆道支架穿过肠道支架网孔,远端位于肠道支架内。结果:22例均成功置入肠道支架(24枚)和胆道支架(22枚)。术后造影示肠道和胆道均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生存期为124d。结论:胆肠联合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合并胆总管梗阻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内镜治疗胰腺分裂症[ColemanSD.AmJGastroenterol,1994,89(8)1152]胰腺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异常,多数无症状,但有些会发生胰腺炎及非胰腺炎性疼痛。本文报告1987至1992年间,应用内镜治疗34例有症状的胰腺分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的19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每例患者内镜腔内引流术(endoscopic transmural drainage, ETD)治疗(1.1±0.3)次。在ETD术中,9例患者置入双腔固定支架,2例患者置入金属覆膜支架,7例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1例仅置入鼻囊肿引流管。19例患者均在首次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中置入12~14 F引流管进行引流,每人置管(1.8±1.2)根,其中3例患者后续更换为双套管持续引流,1例患者后续经皮置入金属覆膜支架进行引流。穿刺引流液培养结果为11例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4例革兰阳性球菌,1例革兰阳性杆菌,3例革兰阴性杆菌。19例患者中4例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每例患者清创(3.1±1.8)次,其中2例行经皮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每例患者总操作(6.1±2.4)次。术后出现出血1例(5.3%),经内镜治疗后成功止血,无消化道瘘、穿孔、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原因为脓毒血症,其余18例经治疗后IPN明显吸收。19例患者均未转为开腹手术。结论 经胃联合经皮内镜治疗I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胰管狭窄是胰腺疾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导致胰液流出受阻、胰腺实质高压和局部缺血,诱发腹痛和加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扩张胰管、通畅引流为胰管狭窄的治疗核心。随着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不断完善,内镜治疗逐渐成为胰管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常用手段有括约肌切开术、狭窄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其中,括约肌切开术和狭窄扩张术效果不持久,常作为支架置入术的先导步骤。本文就胰管狭窄的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发展历史及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胰腺分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就诊的8例胰腺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胰腺分裂患者共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28例次,均置入胰管支架,其中7例同时行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6例行内镜下扩张术,1例行胰管取石术。术后出现1例次轻度胰腺炎。随访2~47个月,1例死于胰腺癌,3例已拔出支架,3例定期复查,1例失访。患者术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频率及腹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内镜下治疗胰腺分裂安全有效,可减少胰腺炎发作频率,减轻术后腹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28例(双支架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66.4岁,其中BismuthII型9例,Ⅲa型8例,IIIb型5例,Ⅳ型6例;同期接受内镜下单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23例(单支架组)作为对照,男11例、女12例,年龄42~83岁,中位年龄65.8岁,其中Bismuth11型7例,IIa型5例,IIIb型6例,Ⅳ型5例。对2组引流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支架均成功置入,无死亡病例。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双支架组分别为96.4%(27/28)和17.9%(5/28),单支架组分别为87.0%(20/23)和13.0%(3/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组失访5例,随访率82.1%(23/28);单支架组失访4例,随访率82.6%(19/23)。双支架组随访的23例患者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9±48.5)d和(187±94.5)d,单支架组随访的19例患者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2±37.8)d和(103±98.5)d,双支架组均明显优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BismuthII型以上的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行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是安全可行的,其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均优于内镜下单支架引流。  相似文献   

17.
防反流型金属自膨式食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证实一种新型食管支架具有治疗狭窄并有抗胃食管反流作用。方法 17例(男16例,女1例)有梗阻症状的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安装防反流型支架后分别观察症状及体征,并监测24小时食管pH(8例)、分管内镜检查(9列)及胃肠X线检查(3例)以观察狭窄通畅情况及有无胃食管反流迹象。结果 置入支架后食管、胃、贲门通畅,无一例有胃食管反流存在。结论 此类新型支架有良好的抗胃食管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CP在胰胆管合流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评估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患者,通过ERCP造影进行PBM分型,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引起相关疾病的机制、影像特点,根据合并的其它胰胆疾病,选择适当的内镜取石、扩张或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多伴有腹痛、呕吐、黄疸等症状,及转氨酶和/或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其中,Ⅰ型(B—P型)7例,Ⅱ型(P—B型)5例,Ⅲ型(复杂型)4例;合并胆总管囊肿扩张10例,无扩张者5例,胆管癌并狭窄1例;伴有胆管结石11例(4例为蛋白栓)、胰管结石2例(1例不伴胆管结石)。9例予内镜下胆管取石,2例胰管取石,术中置入胆道支架引流7例,行鼻胆管引流3例,胰管支架置入5例,胆道金属支架置人1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ERCP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其分型与PBM相关疾病表现有明显相关,选择性、暂时性的内镜治疗在外科术前是有效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肿瘤性心包积液置入引流导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8例肿瘤性心包积液置入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术中有一例发生迷走反射,经及时抢救恢复正常,术后一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盐水冲洗恢复通畅,一例发生导管脱位,重新穿刺置管成功。结论:经皮穿刺置入心包引流导管,方法简便易行,但应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以保证留置引流导管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取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按照统一标准选择入组的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病例10例,其中非感染性8例,感染性1例,胰腺脓肿1例。均采用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指标变化,综合评估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内镜治疗失败1例,术后并发假性囊肿感染2例,急性胰腺炎1例。8例随访观察平均16.5个月,其中假性囊肿完全消失4例,假性囊肿残腔形成1例,假性囊肿不断缩小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治愈。结论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胰腺炎合并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