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血浆蛋白C(PC)、蛋白S(PS) ,抗凝血酶 -Ⅲ (AT-Ⅲ )是体内的三大抗凝因子 ,参与保持体内抗凝功能和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本文对 6 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C ,PS含量 ,AT -Ⅲ活性进行测定 ,以期进一步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与PC ,PS ,AT -Ⅲ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脑梗死 36例 ,脑出血 30例 ,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 ,平均年龄 6 7(6 1~ 72 )岁。男性 38例 ,女性 2 8例。年龄在 6 0岁以下、伴糖尿病及服抗凝药物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之内。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严重程度、合并颈动脉病变情况、治疗阶段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PC、PS以及AT-Ⅲ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PC、PS以及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严重程度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低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低于轻度亚组(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颈动脉斑块亚组低于颈动脉增厚亚组及正常亚组(P<0.05);不同治疗阶段亚组PS与AT-Ⅲ水平比较,急性期亚组低于恢复期亚组,恢复期亚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亚组PC水平低于恢复期亚组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PC、PS以及AT-Ⅲ诊断ACI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79~0.841)、0.822(95%CI:0.745~0.899)、0.797(95%CI:0...  相似文献   

4.
蛋白C(protein C,PC)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都是肝脏合成的抗凝血蛋白质,其功能障碍可引起出、凝血功能失调,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出凝血机制十分复杂。有关AL患者血浆PC和AT-Ⅲ的变化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果各不相同。本实验采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免疫电泳法(electroimmunoassay,ELA)对50例AL患者血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反应蛋白(CRP)使人体非特异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标志物之一。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可以通过多途径和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硬化斑块的破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阻塞。本研究通过监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的CRP水平探讨炎症反应在脑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8例急性脑血管病(观察组)患者和26例非急性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中hs-CRP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前者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9,P<0.01),与病情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51,P<0.05).结论:hs-CRP测定对急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意义,并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孕早期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有RSA病史且早孕的患者作为RSA组,其中根据流产的次数分为RSAⅠ组94例(流产次数2~3次)和RSAⅡ组56例(流产次数≥4次),另外选择100例健康且无流产史的早孕孕妇作为正常早孕组。对上述各组患者进行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RSA组和正常早孕组的D-Dimer,AT-Ⅲ和PC的结果分别为1.67±0.35 mg/L vs 0.37±0.29 mg/L,(84.57±10.88)% vs(99.28±9.01)%和(82.63±11.32)% vs(100.26±1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1,7.87,7.97,P<0.01); RSAⅡ组和RSAⅠ组上述各参数比较结果分别为(1.84±0.31)mg/L vs(1.53±0.37)mg/L,(80.48±9.87)% vs(88.62±11.23)%和(79.89±11.64)% vs(86.77±1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4.31,4.50,P<0.05)。结论 RSA患者在孕早期血栓形成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且与既往的流产次数有一定的相关,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对RSA患者血栓状态的筛查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素钠抗凝主要是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起作用。我们发现,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和平原患一样,均存在贫血,且血小板数量也未见增多,但在每次透析过程中,肝素钠用量常常是平原患的2~3倍,其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并和平原患进行比较,探讨其与患肝素用量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抗凝血酶-Ⅲ(AT-Ⅲ)与蛋白C活化系统(APC)为人身体生理的主要抗凝系统.本文检测356例脑梗塞病人,抗凝血酶-Ⅲ含量(AT-ⅢAg)、活性(AF-Ⅲc)以及蛋白C含量(PC:Ag)、总蛋白S(TPS)的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IV.C、PCⅢ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ObstrustivePulmonaryDis ease,COPD)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多种体液因子的改变。我们自1999年7月~2000年7月测定了64例COPD患者的血浆IV型胶原 (IV.C)、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 ,以探讨其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COPD组 :64例 ,男40例 ,女24例 ;年龄26~80岁 ,平均 (68.97±11.7)岁。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 ,符合国家1997年COPD诊断标准 ,其中伴有呼吸衰竭者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简称ASP)患血浆一氧化氮(plasma nitric oxide,P-NO)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与腹膜炎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了60例成年ASP病人的P-NO含量,与健康成人进行比较,并分析P-NO与腹膜炎APACHE II积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P组P-NO平均含量显升, 与APACHE II积分呈直线正相关。结论:ASP病人体内存在NO代谢严重紊乱,这在AS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P-NO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和动态监察ASP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脂蛋白(α)(LP(α))于1963年由Berg发现,近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认为它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和正常人的LP(α)与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对象:40例ACVD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3~81岁(平均64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28例。该组病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经CT或磁共振(MRI)证实。健康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6岁(平均47岁)。1.2方法:均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于当天测试。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峰值速度(Vs),随机筛选50例Vs增高的患者,抽取静脉血样,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用放免法测定ET含量。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含量显著降低,ET含量增高(P〈0.01)。结论:NO和ET含量在偏头痛发作时发生变化,与病变血管的数目有关,与病程无关,它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盛  田茹敏 《急诊医学》1996,5(3):150-151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7例哮喘发作、18例哮喘缓解状态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哮喘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哮喘缓解状态者(P值分别为P〈0.01与P〈0.05),而哮喘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浆内皮素浓度与哮喘发作有关,可能是哮喘发作的中间介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7例哮喘发作、18例哮喘缓解状态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哮喘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哮喘缓解状态者(P值分别为P<0.01与P<0.05),而哮喘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浆内皮素浓度与哮喘发作有关,可能是哮喘发作的中间介质。  相似文献   

17.
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82.9±13.2)%、(86.5±19.5)%]低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均P<0.05);脑梗死组稳定期AT-Ⅲ、PC水平[(98.9±13.2)%、(97.6±19.5)%]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难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始发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存在的抗凝作用降低对临床的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测正常人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水平 ,探求NO和ET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用Green’s法测定血浆NO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结果 正常对照组 (A组 ) 2 4例 ,平均血浆NO 2 6 5 2± 2 5 1μmol/L ,ET 45 81± 11 2 1ng/L ;脑出血组 (B组 ) 2 7例 ,平均血浆NO 18 12± 4 14μmol/L ,ET132 41± 2 1 0 5ng/L ;脑梗死组 (C组 ) 4 2例 ,平均血浆NO 18 0 0± 3 12 μmol/L ,ET 12 9± 9 37ng/L。与A组相比较 ,B组和C组均有NO显著降低 (P <0 0 5 ) ,ET显著升高 (P <0 0 1) ;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急性脑血管病发作过程中 ,血浆NO和ET的含量变化 ,可能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